田家英同志:
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一查,告我为盼!
毛泽东十二月二十九日《三垂冈》诗一首: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且)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诗歌颂李克用父子。
——《给田家英的信》(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88页)“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出自清 严遂成《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严遂成,生卒年不详,字崧瞻,又字海珊,浙江乌程(今吴兴)人。雍正年间进士,工于咏史诗。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三垂冈》一诗是作者路过三垂冈(今属山西省长治市)时有感而作。虽然只有短短五十六字,却气势宏阔,融贯古今,刻画了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逐鹿群雄、建功立业的英雄风貌。“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以凄怆悲凉的手法写出了李克用英雄垂幕的失落与后继有人的欣慰的矛盾交织心理。
1.“英雄”句:李克用是沙陀部族的英雄,他一生极力维护唐王朝的统治,反对朱温篡权夺位,但由于朱温势力过大,自己也无力奈何他的专横跋扈。2.“只手”句:李克用曾经被唐册封为晋王,他尽管不能匡扶大唐社稷,但尚能固守着自己的驻地同朱温相抗衡。3.奇儿:指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他自幼随父亲在军中征战,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4.老泪多:意谓李克用悲伤自己已老,感叹人生的兴衰。5.“萧瑟”句:诗人自写。当他路过三垂冈时,秋风萧瑟,诗人不禁联想起了数百年前与自己有同样情愫的李克用,发出了对人世兴衰的感概。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梁朝,掀开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序幕。一生忠于唐王朝的晋王李克用多次讨伐朱梁,但总是胜少败多。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弥留之际,留予其子李存勖三支箭矢,要求儿子替自己完成三个遗愿。一支用于讨伐出尔反尔的燕王刘仁恭父子,消除日后问鼎中原的后顾之忧;另一支用于教训食言毁约的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最后一支用于消灭宿敌朱温,恢复唐室宗社。
李存勖趁梁军懈怠之机,戴孝出征,亲率大军,疾驰六日,进抵三垂冈。随即命全军隐蔽集结,梁军毫无觉察。次日凌晨,漫天大雾,李存勖借大雾的掩护,挥师前进,直捣梁军大营,斩杀万余首级。朱温在开封闻讯,惊叹道:“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猪狗)尔!”三垂冈之战,是李存勖嗣位晋王之初指挥的第一场成功战役,为其称霸中原、建立后唐奠定了基础。颇为戏剧性的是,对这场战役的必然性,李克用早有断言。据《旧五代史 庄宗纪》载:李存勖五岁时,李克用带着他在三垂冈狩猎。三垂冈上有唐玄宗原庙。李克用命人于祠前置酒奏乐,自陈衰老之状,甚是凄苦,便对李存勖说:“老夫壮心未已,二十年后,此子必战于此。”此时的李克用,虽已是英雄暮年,心中凄怆,但看到李存勖少年英发,智勇双全时,心中却是欣喜异常。“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一句便是对李克用这种复杂心情的绝妙写照。
1964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读《五代史 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时,联想到了清代诗人严遂成写的这首题为《三垂冈》的七律古诗。当时,时年七十岁高龄的毛泽东记不清楚这首诗的作者了,只好凭记忆默写下这首几十年前读过的诗,让秘书田家英去查找作者。根据核查,毛泽东写下的这首诗只有第四句和第七句中有两字不同:第四句中的“且”字应为“犹”字;第七句中的“畔”字应为“下”字。但该诗在清人袁枚《随园诗话》卷2第62则中的载录,却与毛泽东手写的全诗一字不差。出现两个字的误差,可能是由于毛泽东最初是通过《随园诗话》接触到这首诗的缘故,这不能不让人对毛泽东的古诗词功底深为折服。
事实上,集兵家之多谋、诗人之风骚于一身的毛泽东不仅是喜欢这首诗的风格,更是欣赏三垂冈战役的总指挥李存勖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曾说:“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者可谓识时务之俊杰”,并称李存勖的战术是:“先退后进”。又在《通鉴记事本末 后唐灭梁》上批注:“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小名)”。而李存勖也不负众望,经过连年战争,终于灭掉后梁,建立后唐王朝。或许正是军事家跨越时空的智谋契合与百折不回的执著信念,才是毛泽东对这首诗印象如此深刻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