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33

第33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是你们真正的朋友和同志。你们也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和同志。我们和你们都不是那种口蜜腹剑的假朋友,不是那种两面派。我们之间的革命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急风暴雨的考验。

——《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52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 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少擅文辞,有“神童”美誉。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修撰。后因故被高宗逐出王府,客游蜀川。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回乡。适逢其父贬谪南疆,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亡。王勃才华出众,长于诗歌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明人张燮辑《王子安集》16卷,清人蒋清翊有注本。这首诗是诗人供职长安时送朋友杜少府赴四川任职的离别之作。全诗先收后放,先表明宦游之人时常遇到的离别无奈,后笔锋陡然一转,劝慰少府天下到处皆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不必伤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意境,自铸伟词,用语凝炼,气象宏达,为千古名句。此诗虽为送别所作,却无“黯然销魂”之悲酸,立意高远,意境旷达,独标高格。明朝胡应麟评此诗谓:“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1.杜少府:名不详。唐时称县尉为少府,职位低于县令。2.蜀州:指今四川崇州。3.城阙:长安。宫门前的望楼叫阙。4.辅:护卫。5.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今陕西一带地区,古为秦地。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分为壅、塞、翟三国,分封给属将,故称“三秦”。6.风烟:指风烟迷茫的自然景色。7.五津:泛指四川。蜀中岷江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8.宦游人:他乡为官之人。9.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皆为大海所包围,故称天下为四海之内。10.比邻:近邻。11.无为:不必。12.歧路:岔路,即分别之处。13.沾巾:哭湿佩巾,挥泪告别。

阿尔巴尼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阿国人民在共产党(1948年后改名为劳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反对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于1944年11月29日了夺取政权,并在1946年1月11日成立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近代中国与阿国同样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有着相同的革命任务,使得这两个国家在实现民族解放运动中结成了深刻的友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一个月后,阿国就宣布与新中国建交,成为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第一批伙伴。50年代以后,两国高层领导人展开了密切的互访往来,中国在经济、军事、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阿国多次援助,双方结成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

1966年11月1日至8日,阿国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首都地拉那召开。毛泽东于10月25日写下预祝此次大会胜利召开的贺电,并派出以康生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

毛泽东的贺电是由康生于11月3日在大会上宣读的。当时,中苏关系已全面破裂,阿国与苏联也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处在分裂的边缘。所以,在预祝阿国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成功后,毛泽东就赞扬以恩维尔 霍查同志为首的光荣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坚定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红旗”,成为欧洲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接着,毛泽东肯定了阿国人民顶住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摘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说明中阿两国坦诚相待的革命友谊。最后,毛泽东号召中阿两国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和全世界的革命人民一起,为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而奋斗。

毛泽东的贺电感情真挚、振奋人心,给阿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在康生宣读贺电期间,不时被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打断。阿国《人民之声报》和《团结报》则在当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这篇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