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32

第32章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人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有同志说:“学问少的打倒学问多的,年纪小的打倒年纪大的”,这是古今一条规律。经、史、子、集成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状况,就宣告它自己的灭亡,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人还去理它,其他的人根本不知道有那回事,这是一大解放,不胜谢天谢地之至。

——《对〈在京艺术院校试行半工(农)半读〉一文的批语》(一九六六年四月十四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35页)“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出自唐 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生卒年不详,浙江桐庐人,诗人章孝标之子。唐乾符年间进士,唐亡后流落不知所终。其诗多为七律,大多为借古抒发激愤之作。《全唐诗》存其诗28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听取丞相李斯建议,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下设置焚书坑,将民间所藏古代典籍尽数焚烧,并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余人。这首诗就是诗人路过此处时有感而作。“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一句意谓:秦始皇自以为焚书能永葆江山,不料亡秦者却非读书之人。诗人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进行了无情的谴责和嘲讽。

1.竹帛: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在竹子和锦帛上书写,这里指被焚烧的典籍。2.销:消失,这里指是说被焚烧的书籍烟火散尽。3.帝业虚:指秦始皇创建的帝国基业化为乌有。4.关河:主要指函谷关和黄河,这是保障秦帝国安全的主要自然屏障,也包括其他可以倚仗山河之险。5.锁:守护。6.祖龙:指秦始皇。《史记 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7.坑灰未冷:言从焚书到秦亡时间很短。8.山东:崤山以东,指除去关中以外的广大地区。9.刘项:刘邦和项羽。刘邦出身泗水亭长,项羽少年学书不成,二人均是在秦末农民武装战争中角逐而出,故曰“不读书”。

1966年4月12日,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编印的《文电摘要》第168号上刊载了一篇题为《在京艺术院校试行半公(农)半读》的文章,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抽调一部分学生和老师分别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北京分公司和北京市海淀区温泉公社试行在工厂办学、半农半读的情况。14日,毛泽东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赞赏这种做法,随即在旁边空白处写下了这段批语。在批语中,毛泽东号召一切学校和学科都应该学习中国音乐学校的做法,“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同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工学农”。批语的最后,毛泽东还摘用了唐代诗人章碣《焚书坑》一诗,来说明像刘邦、项羽这样不读书的人在实践中也一样可以建立功业。

这里,我们要着重理解一个问题:毛泽东摘用这首诗并不是让大家都不读书,丝毫没有读书无用的意思,而是要论证只读书不实践的弊端。毛泽东认为,“书是要读的,但读多了是害死人的。……许多无用的书,只应束之高阁。”为了说明问题,毛泽东还以共产党人和军事干部的实际情况来举例论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当时的共产党人和军事干部,“一字不识和稍识几字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几,而多识一些字的,例如读过三几年中学,进过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苏联军事院校的,只有极少数,大学毕业生几乎一个也没有。”所以,当时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就认为共产党是“无学有术”。毛泽东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尽管党内干部可能读书不多,但他们“曾经进过二十几年的军事大学和革命大学(即二十几年的战争与革命),而那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只会啃书本(这是一项比较最容易的工作),他们一不会打仗,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得很,讲起这些来,一窍不通。”

靠枪杆子里夺取政权的毛泽东深知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这就是他历来非常推崇刘邦的原因。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也让他明白实践、苦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二法宝,这正是他反对只读书、读死书的缘由。或许正是出于对章碣这首诗观点的赞同,毛泽东曾多次试图查清章碣的生平。建国后,毛泽东也是多次引用这首诗,并在1959年12月8日让康生查找章碣生平。因不满康生的查找结果,便在12月11日又写信给秘书林克要求再查。实际上,历史上关于章碣的纪录的确不多,这点毛泽东也是清楚的。但爱其诗总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诗作者,所以他才不断请人查找。毛泽东这种刨根寻底的求知态度,于今看来,仍有值得学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