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09

第9章 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谣言流传的时候就死了,人家一定会加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又若王莽在那个谦让卑恭的时候死了,那后世人一定会赞扬他的。不过我们现在不是讲历史,那两个人究竟孰好孰坏,我们不论,然而它说明了人只有到死,才可以论定他的功罪是非。

——《永久奋斗》(一九三九年五月三十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91页)“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出自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钻龟、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两种方法,用尖锐物钻龟壳后看其裂纹或取蓍草之根茎以卜凶吉。2.试玉: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参阅《淮南子 俶真》:“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3.辨材:作者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参阅《史记 司马相如传》:“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客分别。”4.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武王崩,成王年幼,周公代为摄政。当时心怀叵测之人便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成王随即疏远了他。周公不惧流言,仍全心全意辅助周王室,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誉,历史最终证实了他的清白。5.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之侄。汉末,篡位自立,改汉为“新”。王莽篡位前假装谦恭下士,迷惑了不少人。《汉书 王莽传》称其“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谦恭是假,自立为帝才是其最终目的。6.向使:假如,假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著名诗人。先祖山西太原人,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一生诗作颇丰,题材广泛,或感慨时世,或讽喻朝政,或怜悯百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其诗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唐宪宗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五年后,白居易也因同样的缘由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得知此事后,写了充满挚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慰藉好友。白居易深为感动,遂作《放言五首》以奉和。《放言五首》(其三)是一篇充满哲学理趣的好诗,白居易以通俗而不失文采、平白而不乏体味的语言揭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想得到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长久的考验,否则,很容易把周公当作篡政者,把王莽当成恭谦的君子。诗人同友人一起自勉:尽管现在我们都遭受诬陷,但只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待到“试玉”、“辩材”之日满,真伪、忠奸自会明了。

“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许多爱国青年历经千辛万苦,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事业。毛泽东、陈云、刘伯承等领导同志非常重视这批有知识、有思想、有朝气的新鲜血液,提倡开办各类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抗战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同时,毛泽东等领导人还亲自给这批年轻人讲课、作报告,对他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然而,这些刚刚到达革命根据地的知识青年中,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有知识、有技术而瞧不起劳苦大众,工作中拈轻怕重、讲待遇求荣誉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所以,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是毛泽东等领导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开展劳动技能比赛、评选先进青年模范等都是当时改良部分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方式。

1939年5月30日,延安召开模范青年庆祝大会。这批模范青年,是在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时候选举出来的。一贯重视青年工作的毛泽东在百忙之中参加了大会,并作了一场他精心准备的题为《永久奋斗》的报告。

在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一些青年同志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在反对卖国政府、在五四运动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部分青年在后来的斗争中坚持下来并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多同志都成了逃跑队中的“骨干”。比如,张国焘,这位中共一大代表,曾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职务的北大才子,最终却走向了一条叛党的道路;康白情,青年时即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和邓中夏一起发起平民教育讲演团的留美高才生,却最终成为军阀的参军,干起了压迫人民的勾当;罗家伦,新文化和五四运动的积极践行者,转而沦为蒋介石镇压共产党的帮凶。有鉴于此,毛泽东提出,模范青年的标准除了要具备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群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这里,他摘用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中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四句话,向青年模范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永久地为抗战事业奋斗、为解放全中国劳苦大众奋斗才能真正称之为模范青年。那种一时优秀,不能长期坚持奋斗,经不住时间考验的青年不会得到历史公允的评价。

毛泽东常说:“我是读古书的人。”其实,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并不仅仅局限于读,更难得之处是他能在日常的著作、讲话中适时摘用其中的名言警句,很多时候还赋予新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出来。他在这篇题为《永久奋斗》的讲话中摘用用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就是绝妙的例证。三十年前的汪精卫,二十年前的康白情、罗家伦、张国焘,他们都很英勇,但是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奋斗比较差,没有“永久奋斗”的精神。如不以“永久奋斗”的标准来分析这些人,很容易被他们早期的假相所迷惑。所以,毛泽东以这几句充满哲理的诗句再次向模范青年说明了坚持永久奋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