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95

第95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别了,司徒雷登》(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96页)“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老子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春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荒淫无度,视百姓性命如同草芥。朝不保夕的人民认为死是一种很好的解脱,因此对死并不十分恐惧。老子反对战争和杀戮,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怀有深切同情,发出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深沉抗议。上述引文大意是:人民不害怕死亡,为什么还要以死亡来威胁他们呢?如果人民真的害怕死亡,对于作恶多端的人,我们就可以将其抓来杀掉,那么还有谁敢为非作歹呢?后用“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形容不惧困难甚至是死亡的威胁、敢于斗争的精神。

随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已注定走向灭亡的不归路。此时,不仅是国民政府,就连美国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为了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美国政府大力扶植蒋介石,“援助”了大量装备和美元支持其搞内战。眼看阿斗再也扶不起来了,美国政府立即转变了对华策略,并在1949年8月5日,即司徒雷登一行抵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当天,抛出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这份长达千余页的白皮书,是由杜鲁门总统在背后主使,国务卿艾奇逊组织专人,用6个星期的时间,在旧档案中选取资料拼凑而成的。全书包括正文八章,附件八章,并收录《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及《中美关系大事纪年表》,共一千零五十四页,一百多万字。主要介绍了从1844年美国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以来至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得胜利后的中美关系演变。其中,又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从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期间,美国扶蒋反共最后遭致失败的经过。在书中,美国政府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予以毫不留情地批判,也对中国共产党极尽污蔑之词。其目的在于:将国民政府倒台的原因归咎于蒋介石及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推卸责任,以此平息国会中反对党派和美国公众就对华政策失败而发出的指责。同时,极力推卸美国政府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责任,把自己塑造成“和平爱好者”的形象。一时间,《白皮书》在国际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

借用中国一句古语“欲盖弥彰”来形容白皮书所起到的效果是再合适不过的。尽管美国政府一再为自己开脱,但《白皮书》及其附信的内容,却暴露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行径。另一方面,结合早在《白皮书》发表的前几个月美国就对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严厉的经济制约措施的事实来看,也充分说明了美国政府准备继续执行与中国共产党为敌,继续采取卑劣手段捣乱和破坏的一贯政策。

从8月12日开始,毛泽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表了《无可奈何的自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六篇文章,对美国政府发表白皮书的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

司徒雷登是一个出生在中国杭州的美国人,1946年7月起开始担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美帝国主义企图干扰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切企图均告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于同年8月2日悄然离开中国。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泽东并不是着力批判司徒雷登这个人(三千多字的文章,描写司徒雷登的字数不足五百),而是借美国驻华大使黯然离华一事引出美国政府恰于此时发表《白皮书》的真正目的——脱卸责任。接着,毛泽东揭露了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目的:“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国主义的亚洲战线巩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欧洲进攻。美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战线,它是认为比较地巩固的。这些就是美国侵略者的整个如意算盘。”当这样的如意算盘落空后,为挽回面子,美国政府在《白皮书》中公然表示,美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直接出兵干涉中国革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美国政府将鼓励“中国民主个人主义再显身手”,以推翻被称为“外来羁绊”的新中国政权。毛泽东认为,美国政府之所以不敢出兵,并非“仁慈”,而是有太多的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顾虑美国人民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无力进行军事干涉后,美国政府只能采取对华经济制裁的政策。1949年3月,杜鲁门政府批准了一项“对华贸易政策”,其基本精神是“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进入下半年,美国对华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经济政策,“尽一切可能让共产党在经济上日子不好过”。美帝国主义的封锁并没有吓退有骨气的中国人。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毛泽东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例,并摘用“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古语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指出,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还在过去的三年内,蒋介石反动派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跑、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毛泽东自信地反问:“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毛泽东的一番话,在对美帝国主义及其反华势力无情鞭挞的同时,也极大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奋斗的精神。“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句更成为即将获得独立自主的中国人民藐视一切压制和困难、阔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豪情状语。

实际上,《白皮书》的发表也的确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它加深了中国广大阶层的反美情绪,逐渐拉开了他们同美国的距离。与此同时,进一步促就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美国欲借机营造“和平爱好者”的做法,反倒使国家形象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一落千丈。正如毛泽东所描写的那样:“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在没有人理会这位大使大人的时候,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与其说是对司徒雷登形单影只的描写,却不如说是对因发表《白皮书》后,形象愈加丑陋、处境更加孤单的美国政府的影射和嘲讽。它劝导和帮助了那些对美国仍然抱有幻想的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认识到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提供高达21亿美元的援助,支持其打内战,导致中国老百姓朝不保夕、流离失所的真相,在争取到更多支持力量的同时,也激发起包括解放区广大军民在内的中国人民同美帝和蒋介石反动派战斗到底的意志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