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单田芳说单田芳
371800000075

第75章 学艺(2)

我还记得第一天晚上,我找到鞍山市前进市场的前进茶社,赵师爷就在这儿说书,前进茶社是比较大的茶社,能容纳二百五十多人。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眼看要开场了,偌大的茶社却空无一人,眼看到了晚上七点才稀稀拉拉来了十几个客人,赵师爷坐在台上不住地吸烟喝水,显得十分尴尬,我心里纳闷,难道人老了不值钱?这么大个赵玉峰怎么会没有客人呢?赵师爷终于开书了,他说的书是《明英烈》。这部书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是我们家祖传的评书,我妈也说过,我三舅也说过,我听过不止十遍。可是我听了赵师爷的《明英烈》后,感觉到内容松懈,十分口生(说得不溜)。打那儿之后我天天去听赵师爷说书,老爷子有个习惯,每天必须烫热水澡,我也有洗热水澡的习惯,就这样天天陪他去浴池,在闲谈中我提出来:“师爷,你说的《明英烈》内容跟我们家的不一样,比如您说的八宝陀龙枪大破九凤朝阳刀一段就与我家所说的截然不同。”赵师爷听罢眼睛一亮,好像扎了一针兴奋剂,他眼睛一亮对我说:“是啊,《明英烈》是你们家的底活,我在鞍山日久天长,所会的书都说过了,对《明英烈》很陌生,因此说起来心里没有底,难怪客人也就少了。”他又问我:“你记得《明英烈》的内容吗?”我说:“当然记得。”赵师爷说:“那太好了,那咱爷儿俩约定好了,天天到浴池来,你给我念念《明英烈》。”我说:“行。”

为什么我敢大包大揽呢?虽然我不会说评书,对这门艺术也不感兴趣,我从来就没想过我要做个评书艺人,可是因为家里的熏陶,您想啊我们家祖宗三代都是说书的,所交的朋友大部分也是搞曲艺的,说评书的唱大鼓的说相声的,他们每相聚在一起,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妈也在不断地学习,她怕学到东西怕忘了,就叫我做记录,尽管我那时不会说书,我做的记录太多了,像《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五虎平西》《呼杨和兵》《三侠五义》等书,我都做过详细记录,那会儿年轻,脑子好使,听一遍就忘不了,虽然我那时还没有说书,但满肚子都是书。

我和赵师爷达成协议后,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浴池里,我把《明英烈》从头到尾,对他讲述了一遍,老人家高兴极了,后来买卖也渐渐有了起色。有一天老人家跟我说:“你为什么不登台啊?你给我念的买卖有板有眼,横股清楚,人物生动,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么两下子。”我说:“师爷,我是台下的英雄,别看在台下我给您念买卖行,可是我不敢登台。”赵师爷听罢之后乐了老半天,他说:“孩子,说书艺人有三关,一登台难,你现在就是登台难,只要鼓足勇气,敢上台敢张嘴说就算过了第一关,第二关把客人说住难,你敢说就怕别人不敢听,这就看你的本事高低了,第三是成名难赚大钱难,纵观关内外,有几个成大名赚大钱的?大多数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但有一点我看清了,小子只要你登台,敢张嘴,我保你是未来的一员大将。”我听罢之后,是备受鼓舞。

老实说我师傅李庆海是名正言顺的老师,教给我许多说书的技巧,但不如赵师爷教给我的多,从手眼身法步,到故事情节设计、诗词歌赋,教给我的东西实在是很多,真使我一生难忘,受益匪浅。再有一个人就是我的师兄杨田荣,杨田荣本来是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后来到鞍山市来说书,此人热情、幽默,不小瞧人,其实他对我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我那时刚满二十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也可以说身无一技之长,但是田荣师哥一点儿也没小瞧我,所以我深受感动。因为我们俩都是田字辈的,他对我师傅又非常了解,所以一见面他就对我说:“我和庆海叔是老朋友了,在天津共事多年,你是他的徒弟就等于是我的亲兄弟,有哪些困难就尽管提,有哪些需要帮助的,我尽力而为。”他的话虽然不多,好像一股暖流传遍我的全身,因此从心往外我拿他当成了亲胞兄,不管大事小事都跟他商量请教。田荣兄的评书艺术也是精益求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