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舌头代替拳头
3719600000021

第21章 如何随时随地与任何人交谈(2)

8.使用优雅的谈吐

优雅的谈吐就像整洁的仪表,会使人感到十分愉快。

如果你已经习惯运用高雅的辞令与人交谈,即使偶尔开个玩笑,说些俏皮话,对方仍旧能够感受到你内在的涵养和气质,并且乐于与你交往。相反,如果你平时行为举止粗鲁,满口粗话,对方会认为和你谈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甚至是浪费时间,不愿和你交往。因此,平时我们也应练习谈话的技巧和优雅的举止,进而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9.设计好告别语

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语,会使对方感到意犹未尽,希冀下一次的交谈。如:“祝您成功,恭候佳音!”良好的祝愿会使对方受到鼓舞;“今天有幸结识您,愿从此常来常往!”热情洋溢的语言会使对方获得充分的肯定;“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谢谢你的盛情款待。”感谢的语言令对方感到温暖;“如果什么时候路过这里,请到我的家作客,再见。”邀请式的结束语使人感受到尊重,同时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了伏笔。“您觉得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样做好呢?征询式结束语令对方倍感亲切。

最关键的是:情要热,语要妙。情热,就是有满腔热情,直率真诚,不虚假,不做作,不吹牛,不炫耀自己;语妙,就是措辞得当,出言有礼,吐语生辉,幽默自然,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讲对方不感兴趣的话。情热而语妙,纵使萍水相逢,也会一见如故。

礼貌用语,得体称呼

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重要,无礼的用语不仅能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还很有可能因此而结怨。所以聪明的人会加强自己的涵养,让自己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喜爱。

问路是人们出行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礼貌地问路方式能很快的获得别人正确的指点,从而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而缺乏教养的问路方式却会适得其反,栽了大跟头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

有一个小伙子骑着毛驴去逛白马寺,走到三岔路口后迷路了,恰巧前方有一老农正割青草,于是他骑在驴上问:“喂!老头!去白马寺怎么走啊?”

农夫没理小伙子,继续割草,小伙子提高了嗓音又重复一遍“喂!老头!去白马寺怎么走啊?”,老农抬头看了小伙子一眼还是没说话。小伙子气急了,骑着驴来到老农身边将嗓音提高了“八度”再次大声地说:“老头!上白马寺怎么走?”

老农头也没抬,说:“没功夫,没见我正割草嘛!”

“问个路也耽误不了你割草呀!”

“小伙子,你不知道,家里等着草去喂驴呢,昨天晚上,我家那头驴下了个骆驼!”

小伙子一愣,毛驴下了个骆驼,这可新鲜稀奇:“嗨,老头,驴哪能下骆驼呀,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驴应该下驴才对嘛!”

老汉这时冲才小伙子一笑:“哼!谁知道啊,这畜生他不下驴嘛!”

小伙子返时才醒悟过来,脸刷地胀成了猪肝色。

小伙子自讨没趣,被人骂了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见了陌生的长者,一定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用什么称谓称呼人,既是礼貌问题,也是态度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说话人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恰当而得体的称呼不但能显示你的涵养,也能为你的“亲和力”加分不少。

称呼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蕴藏着不少学问,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因而积淀起来的特殊文化使称呼复杂多变,掌握好各种常见的称呼礼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大有裨益。那么恰当的称呼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1.日常惯用的称呼语

1)亲属之间的称谓。

亲属之间,对长辈应以亲属称谓相称,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等。称呼长辈的姓名、职务、身份、职业等都是非常不礼貌的。

对于平辈,可相互用亲属称谓或加排行序列称谓相称,如哥哥、妹妹、二哥、三妹等;夫妻之间可以姓名相称,俩人在一起时,可用呢称,但不宜在父母面前、孩子面前、公开场合中使用;

年长的平辈可直接称呼年少者的名字,若年少者已成年,则用亲属称谓较礼貌。对于晚辈,可称呼其亲属称谓,也可直呼其名,这样显得亲切。但当晚辈有了他自己的成年晚辈时,直呼其名也就不是很妥当了。

2)熟人之间的称谓。

对于关系较密切的熟人,可大致仿照自己亲属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相应的称呼,还可以“姓加亲属称谓”“名加亲属称谓””姓名加亲属称谓”称呼,如“王奶奶”“李叔叔”等。

在一些比较正式、公开的场合,可以称呼熟人职务、职业,也可以“姓加职务、职业称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相称。如“赵厂长”“刘校长”等等。

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因为相处长了,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可在姓氏前加“老”“小”“大”等,如“老彭”“小陈”等。在人的亲属、职称、身份等称谓前,加上“老”“大”等词,是更为尊敬的称谓,如老厂长、大姐等。对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可以在姓后加“老”字,如“李老”“张老”等,这种称呼都是敬称。

3)对陌生人的称谓

对陌生人的称谓应该更加注意,因为稍不留意得罪了别人自己还不知道,一般来说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用通称。可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称“同志”“朋友”“师傅”“先生”“小姐”等。但是要注意,对男人一般可以称“先生”,未婚女子称“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太太”,若已婚女子年龄不是太大,可以叫“小姐”,对方也决不会反感。而称未婚女子为“夫人”就是极不尊重了。所以,宁肯把“太太”“夫人”称作“小姐”,也决不要冒失地称对方为“夫人”“太太”。一般说成年的女子都可称“女士”。

二是以亲属称谓相呼。可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等情况,以父辈、祖辈、平辈的亲属称谓相称,如“大伯”“阿姨”“老爷爷”“大娘”“大嫂”“大姐”等。称呼对方“大嫂”还是“大姐”时,必须谨慎从事,因为对方婚否不好确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称“大姐”相对来说比较妥当一点。

2.运用称呼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民族、时代、地域的差异

各个不同的国家、民族对人的称呼都有一些独特的习惯,如在日本,对妇女也可不称“女士”“太太”“小姐”而称“先生”。而汉民族语言中的称呼语相对于其他民族语言中的称呼语要复杂得多,不仅要看人的性别、辈分、年龄,还要分敬称和谦称。有的民族语言就没这么讲究,如英语中的“aunt”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姨母、姑母、伯母、叔母”等等。所以各个民族有不同的称呼习惯,在实际运用中,要遵从各民族的习惯。

2)要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口语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显得通俗、随便,更为亲切。现代汉语中,同一个对象,可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称呼,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在口语中,如果面对称呼对象时,运用书面语中的称呼语就显得生硬、不自然、不紊切。

3)要注意语言环境和称呼对象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我们对其称呼就可随便点,甚至可叫别人小名、绰号,夫妻、恋人之间私下里还可用昵称,这样显得较亲切、自然,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但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会场上、课堂上,叫别人的小名、绰号,就会显得非常不严肃,太放肆,应当以“××同志”或“××同学”相称。

对不太熟悉的人,对长辈、领导和老师,也都不宜用“小名”和“绰号”,否则的话,就会显得不尊敬。所以,运用称呼语时,应特别注意语言的环境和称呼对象,灵活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对不同的称呼对象,应运用适当的符合人的身份、地位及体现与自己恰当关系的称呼语。

适当的称呼语在适当的场合用在合适的人身上会显得非常贴切,反之则会显得很生硬和尴尬,甚至会弄出许多笑话。

掌握称呼的各种习惯用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称呼别人准确恰当,再加上嘴巴适当的“甜”一点,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了。

“冷热水效应”让交往更轻松

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将一杯温水,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放在同一桌面上。然后将你的手先放在冷水中,然后再放到温水中,你一定会感到温水很热;之后,你重新开始试验,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取出后再放到温水中,这时手会觉得温水的温度会降低,甚至有点凉。同一杯温度不变的温水,由于放入手之前接触到的水温不同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不过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人心中的秤砣会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运用这种冷热水效应。

1.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获得对方好评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事业上遭遇滑铁卢的时候,难免会有不小心伤害他人的时候,难免会有需要对他人进行批评指责的时候,如果在这些事情上处理不当,就会有损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不但能够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而且会获得他人的好评。

当事业上遭遇滑铁卢的时候,不妨预先把最糟糕的事态委婉地告诉别人,以后即使失败也可问心无愧;当不小心伤害了他人的时候,道歉不妨超过应有的限度,这样不但可以显示出你的诚意,而且很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当要说令人不快的话语时,不妨事先声明,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使他人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这些运用冷热水效应的举动,实质上就是先通过一二处“伏笔”,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小,如此一来,它“称出的物体重量”也就大了。

某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卖出30多辆汽车,深得公司经理的赏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老李预计这个月挺多能卖出10辆车。深懂人性奥妙的老李找到了经理,并解释说:“由于银根紧缩,市场萧条,我觉得这个月的销售额不会太好,估计最多能卖出5辆车。”经理点了点头,对他的看法表示赞成。

没想到一个月过后,老李竟然卖了12辆汽车,公司经理看到业绩之后对他大大夸奖一番。试想,假若老李事先没有跟经理打招呼,结果只卖了12辆,公司经理会怎么认为呢?他一定会责怪老李,觉得他失败了。

在这个事例中,老李把最糟糕情况——顶多卖5辆车,报告给经理,使得经理心中的“秤砣”变小,因此当月绩出来以后超过了之前的预计时,经理不仅不会责怪老李,反而会对他更加的另眼相看。

当一个人不能直接端给他人一盆“热水”时,不妨先端给他人一盆“冷水”,再端给他人一盆“温水”,这样的话,这人的这盆“温水”同样会获得他人的好评。

2.运用冷热水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这句精辟的论述,谈的正是运用冷热水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冷热水效应可以用来劝说他人r,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一盆温水”,为了不使他拒绝,不妨先让他试试“冷水”的滋味,再将“温水”端上,如此他就会欣然接受了。

老陈、老时是一家大型化工工厂的谈判高手,这对黄金搭档一出马,几乎没有谈不成的业务,所以他们深得公司员工的尊重和信赖。原来,他俩成功的秘诀就是擅长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