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舌头代替拳头
3719600000023

第23章 如何随时随地与任何人交谈(4)

如本文开头同学聚会的例子,如果批评哪一方面都是不合适的,只能加剧矛盾的激化,破坏聚会的气氛。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善意的角度,对双方的语言作出“歪曲”的解释,故意把女士的话理解为是一种“喜欢”,引导大家一起回忆过去的好时光,在这样的气氛中,大家会很快忘记尴尬和不快,本来要形成的尴尬场面也就烟消云散了。

善意的曲解并不是单纯的和稀泥、掏浆糊,而是弥补别人一时的疏忽,消解别人心中的误解和不快,保证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因而是一种很有效也很有必要的交际手段。

4.审时度势,让各方都满意

有时在某种场合中,当交际双方因彼此不满意对方的看法而争执不休时,很难说谁对谁错,作为调解者应该理解争执双方此时的心理和情绪,不要厚此薄彼,以免加深双方的差异,并对双方的优势和价值都予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来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拿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建设性意见,这样就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有时候当人们因固执己见而争执不休时,造成僵持局难以缓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双方的看法本身,而是彼此的争胜情绪和较劲心理在作怪。实际上,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本身常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角度的转移,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可能都是合理和正确的,因此,我们在打圆场时要抓住这一点,帮助争论双方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争执点,灵活地分析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彼此看法的相对性和包容性,从而让双方停止无谓的争论。

一次,学校举行文娱活动,教师和员工分成两个组,自行编排和表演节目,然后进行评分。表演刚结束,坐在下面的人就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眼看活动要陷入僵局,主持人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到底哪个组能得第一,我看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组富有创意,激情四溢,应该获得创作奖;员工组富有朝气,精神饱满,应该获得表演奖。”随后宣布两个组都获得了第一名。

这位主持人清楚文娱活动本身的目的并不在于真正分出高下,重要的是激发教职员工参与文娱活动的激情。基于这一点考虑,在评比出现矛盾的局面时,他并没有和人们一起争论孰优孰劣,而是强调了两个小组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对两个组的努力给予肯定。结果就很容易地被大家所接受了。

小事虽“小”,也要注意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倘若能注意以下“小”事,当能产生增进人际关系的效果。这些“小”事是指:

1.表达善意的关心

当受到他人关心时,尤其是能满足自尊心的关怀,往往立即转化为对关怀者的好感。

满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善意地建议。对方是女性时,仅说“你的发型很美”,还不够,若在加一句“稍微剪短点,看起来会更可爱”,对方定能感受到你对她的关心。若是能不断地表示出此种关心,对方对你必然更加亲切信任。

2.表明缺陷,赢得关注

一丁点的瑕疵是遮掩不住人的光辉的。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坦率地暴露缺点,会使人对你正直、诚实的作风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此种诚实、正直往往会转变成别人对你的信赖。

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暴露自己的缺点并不是毫不保留地将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如此做,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毫无可取之处的人,因而丧失了对你的信任。

3.要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一位心理学家应邀至某地演讲时,不料主持人却问他:“请问先生的专长是什么?”他颇为不高兴地回答:“你请我来演讲,还问我的专长是什么?”

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约他人见面,事先多少都应该先收集对方的资料,此乃一种礼貌。换句话说,表现自己相当关心对方,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也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事,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例如在面试时,不妨引用主考官说过的话,定能使主考官对你另眼相看。

4.及时指出对方的微小变化

不论是谁,都渴求拥有他人的关心。而对于关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因而,若想获得对方的好感,首先必须积极地表示出自己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对方的服装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改变,不要吝惜你的言词,立即告诉对方。例如:同事打了条新领带时,“新领带吧!在哪儿买的?”像这样表示出你的关心,绝没有人会因此觉得不高兴。

另外,指出对方与往日不同的变化时,愈是细微、不容易被发现的变化,使对方高兴的效果就愈大。不仅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细心也感受到你的关怀,转瞬间,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远比以前更亲密。

5.呼叫对方的名字

欧美人在说话时,常说:“来杯咖啡好吗?史密斯先生。”“关于这一点,你的想法如何?史密斯先生。”频频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这样做往往会使对方涌起股亲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感受到对方已经认可自己了。

在我们的社会里,大部分人不习惯或者不愿意直呼别人的名字。但是,借着频频呼叫对方的名字来增进彼此的亲密感,并不失一种好方法啊!

6.提供对方关心的“情报”

提供别人关心的情况,可以引起别人对你的好感。为能做到这一点,你可以把别人的名片当成是记事本。也就是说,将对方感兴趣的事物记录下来,再度见面时,自己就可以提供对方关心的“情报”作为礼物。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此种做法太过于功利主义。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怀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不假,但对别人的关心就未必不真诚。若以长远的目标来衡量,此种做法能成为表现自我的有力武器,可以延续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

闲谈不是“闲”,闲谈是拉关系、推销自我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小看闲谈的功力。

7.不要和朋友说客套话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恰当的礼仪能增加彼此的好感和信任,但是礼仪过多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来说,客套话是必要的,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涵养,但是倘若对一个已是十分熟悉的朋友也来这一套,那就未免有点迂腐和虚伪了,当然,朋友间适当的礼仪和距离还是需要注意的。

假若你到一个朋友家里做客,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都“唯唯”而答,每和你说话时,总是满口客套,唯恐你不高兴,唯恐开罪于你。如此一来,你一定觉得如针芒刺背,坐立不安,觉得还是早早告辞为好。

朋友初次见面,讲点客套话是必要和必需的,第二次第三次的见面就应竭力少用那些“阁下”“府上”等名词,如果一直用下去,则真挚的友谊必无法建立。

8.不要说容易使人误解的话

在日常交谈中,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这些误解轻则会令人啼笑皆非,重则会给你的生活常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措辞清晰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博得别人的喜爱。

有一个人要请七位朋友喝酒,等了半天只到了六位,还差一人。主人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不来!”其中两位客人心想:“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悄悄溜走了。主人转来一看着急地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又有两位客人想:“那么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也伺机溜走了。主人见状,更加着急,说:“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最后两位客人也气呼呼地走了。

主人一片好心,为什么客人却走光了呢?这就是因为主人的话引起了客人的误解所致。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聚集成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工作性质也不一样。在这众人聚集的工作场所里,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误解和误会,甚至是摸不着头绪的纠纷。

那么,怎样才能尽量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

1)要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

如上例中主人说的三句都是容易让人理解出弦外有音的话。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既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六位客人走得一个不剩。所以,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2)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如果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一个男青年在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帽子,他嘟囔着:“大,大。”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之所以造成这种狼狈的结局,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3)尽量不要使用含糊不清的话语

例如“适当的”“好像是……”“大概”“可能”“估计”等等。这类话两可之间,空洞含糊,听了叫人如坠云雾之中。

4)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

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过多使用文言词和方言,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

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没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素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时间,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让人误解的话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都是很伤脑筋的,所以说话时尽量措辞清晰准确,让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样才不至于糊里糊涂地闹出许多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