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舌头代替拳头
3719600000003

第3章 口才成就一生(3)

这样做会伤害他的尊严,你唯一应该做的事是耐心听下去,你应该明白他是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你应该同情他,而且他对你反复地讲是出于对你的好感和信任,那么你应该同样用诚意来接受他的善意。

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说话的人滔滔不绝地在说你根本不感兴趣的话题,而你又觉得没有必要用时光和精力去应酬。这时,你应该在不伤害他的自尊情况下,巧妙地引开他的话题,去谈一些他内行或是喜欢的话题。

掌握倾听的艺术是受人欢迎的秘诀之一。不幸的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当别人有问题来找我们时,我们常说得太多,总是试着提出建议,其实,大多数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也许只是沉默,同时把耐心、宽容和爱传达给对方。

说服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正确的必须说服错误的,前者包括目光远大,代表前进的思想观点,而后者是目光短浅,代表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然而,分清孰是孰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会成为说服者。母亲病了,不肯去医院治疗,需要我们说服;陷入情网中的姑娘,丝毫没有发现自己爱上的是一个混蛋,为了帮她摆脱情网,我们要靠说服;涉世未深的青年受骗后尝到恶果,准备自杀,为了启发他不能轻生,要靠说服。如上面所述,无时无刻,许多人在做说服的工作,然而,说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就能奏效的,因此,说服别人之前必须懂得一些基本原则。

1.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去说服他们

利害关系,是人生在世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趋利避害,可以说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复杂多变,分辨利与害对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如果能够紧紧抓住关键点,具体地剖析事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对其本人的影响,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定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乖乖地让你牵着鼻子走。

子贡名叫端木赐,是春秋时期卫国人,是孔子众多弟子中最能言善辩的一位。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齐国的田常想要夺取王位,又畏惧高、国、鲍、晏四家族的势力,于是想借攻打鲁国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实力。孔子听说后,便对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之地、父母之国,如此危急,你们怎么不去解围呢?”起初,子路、子张、子石都曾请求去,被孔子拒绝了。但是,当子贡请求去解鲁国之围,孔子立刻就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后去拜见田常,并对田常说:“鲁国守墙薄弱,地域又狭又小,国君愚蠢无仁德,大臣无用,士兵和百姓都厌恶征战,这样的国家不可与之交战,你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地域又宽又广,新制造的铠甲坚韧,兵卒士气高昂,又有精明的大臣坚守城池,这样的国家你才可以攻打。”

田常生气地说:“你不让我去攻打可以轻松攻下的城池,却让我去攻打难以攻下的城池,究竟安的是什么心呢?”

子贡说:“我听说,忧惧在内部就要进攻强国,忧惧在外部就要进攻弱国,现在你的忧惧在内部。我听说你三次自封为王都没有成功,是因为大臣中有人反对。如今你想攻占鲁国来扩大齐国的领地,但是,战胜了鲁国就会使国君骄纵,带兵的大臣地位更尊高,而你却一点功劳也没有,国君就与你渐渐疏远了。

这样,你对上骄纵了国君的心欲,对下助长了群臣的势力,要想夺取王位就更困难了。国君骄纵就恣意横行,大臣骄纵就互相争斗,这样你上与国君不合,下与众臣交争,如此下去,你在齐国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所以说不如伐吴,伐吴不胜,士卒战死于外,大臣空虚于内,上没有强臣为敌,下没有百姓阻挠,能把国君孤立起来,进而控制齐国大权的就只有你一个人了。”

田常说:“好。但我已出兵伐鲁,再改道伐吴,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你可以先按兵不动,我前往吴国,让他们救鲁,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借机迎战吴国了。”于是子贡去见吴王。

见到吴王,子贡说:“我听说,称王于天下的人不绝于世,称霸于诸侯的人没有强敌,就像用千钧之力去移动很轻的东西一样。拥有万乘战车的齐国去进攻只有千乘战车的鲁国,进而与吴国争强,我为大王的危机而担忧,大王不如去帮助鲁国。而且,救鲁能显威扬名,伐齐能得到实利。救鲁名义上是保护鲁国,实际上是削弱强大的齐国,明智的人是不会犹豫不决的。”

吴王说:“好!我可以去救鲁。但我曾与越国交战,越王战败后,栖身会稽,刻苦图强,养精蓄锐,时刻想找我报仇。等我把越国征服了,我再去伐齐。”

子贡说:“越国的力量和鲁国不相上下,吴国的力量和齐国也差不多,大王放弃齐国而去攻打越国,等你征服了越国时,齐国早已把鲁国灭了。况且大王需要的是存亡继绝的威名,攻伐弱小的越国,而畏惧强大的齐国,不是英勇的行为。

勇敢的人不回避困难,仁德的人不背弃盟约,明智的人不丧失良机,称王天下的人不绝于世,因为他们树立了正义。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了您的仁德,救鲁伐齐,威慑晋国,诸侯就会一个跟着一个地来降服,霸王之业就成功了。如果大王认为越国是后顾之忧,我愿去见越王,让他跟随您出征,这名义上是随诸侯出征,实际上是使越国实力空乏。”

吴王听了,非常高兴,便让子贡到越国去了。

越王到郊外迎接子贡,并亲自陪伴他到馆舍。问道:“我们这里是偏远的蛮夷之国,是什么重要的事劳烦大夫屈驾光临?”

子贡说:“我曾说服吴王救鲁伐齐,他虽然愿意,却害怕越国乘机报复,说:‘等我灭掉越国再去救鲁伐齐’,这样看来,越国的灭亡是在劫难逃。况且,没有报复别人的想法,而遭到人家怀疑的人是愚拙的;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却让人察觉,是注定要失败的;事情还没做就让人家知道了,是很危险的。这三者都是举事的祸端。”

越王顿首再拜,说:“我曾不自量力地与吴国交战,困于会稽,痛入骨髓,日夜忧虑,如能与吴王同归于尽,我也心甘情愿。”越王问子贡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