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神进行心灵的交流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富有表情的眼睛是最美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丰富的内心世界无法用语言表现时,当心情因为激动而起伏变化时,眼睛一瞬间就能把说不完道不尽的东西表露出来。正如黑格尔所说,不但体形、面容、姿势,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活情况中的千变万化,全部能艺术化成眼神,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无限、自由的心灵。
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伊佐拉在离开农庄回城之前,去向她的情人多比亚斯道别,并询问情人对于她的爱,得到的答复是:“你看看我的眼睛。”于是,两人对视了一会儿,仅仅只是一会儿,伊佐拉便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从多比亚斯的眼睛中,她看到了他爱自己的真诚和坚定。
眼神包含了无限内容,那么用眼神交流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积极表现自我
说话者应以明亮有神,热情友善,充满智慧、自信且坦荡、敏锐的目光,去告诉对方你是怎样的人,积极说明自己的坦诚、自信以及内在的修养,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光的流露是假装不得的,实际上这样做也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曾在电视上公开承认,他对妻子有不忠的行为。他说话的时候声泪俱下,目光中大有忏悔之意。不料第二天,悉尼《每日电讯》报指责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竞选招数,带有欺骗性,其目的是塑造改过自新的形象,博取女性选民的好感。结果霍克的支持率急剧下降。
因此,在说话时,一定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以真诚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取信于他人。虚情假意即使瞒得了一时,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结果只会害了自己。
2.视线沟通技巧
卡耐基认为,只有在眼神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建立真正的沟通基础。与别人谈话时,有些人令我们感觉自在,有些人却不然,似乎不值得我们信赖,这主要和他们说话时注视我们或正视我们视线的时间长短有关。某人不诚实或有所隐瞒时,其视线和你的视线相接的时间少于1/3。当某人注视你的时间超过2/3时,原因之一,他或她发现你很有趣或很吸引人而瞳孔扩张;原因之二,他或她心怀敌意,发出无言的挑战而瞳孔收缩。研究证明,当A喜欢B时,会经常凝望B,让B知道A喜欢他,期盼B因而喜欢A。换句话说,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别人谈话时,你的视线应该和他的视线相接60%~70%的时间。紧张胆怯的人,他正视你眼睛的时间低于1/3,因此令人无法信赖。谈判时,应避免戴深色眼镜,因为这会使别人感觉你在瞪他们。
和大部分肢体语言一样,凝视说话对象的时间长短也是由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决定的。南欧人的凝视时间较长,因而显得具有侵略性;日本人谈话时,则注意对象的颈部而非脸部。因此,在下结论时,务必考虑文化背景。
视线相接的时间长短值得注意,你所注视的范围也很重要,因为这也影响到沟通效果。这些信号透过无言的传递和接收,对方很可能会自行加以解释。一般需要有意识的练习才能熟练应用下列的眼部动作,从而增进你的沟通技巧。
(1)商谈视线
商业会谈中,请你想象对方的额头和双眼之间有一块正三角形区域。你的视线直视这个区域,会产生一种严肃的气氛,对方会感到你在正经地谈生意。假如你的视线不下降到对方眼睛以下的位置,你就能够继续控制彼此的互动关系。
(2)社交视线
视线下降到对方的眼睛以下时,社交气氛便会产生。试验显示,在社交场合中,一般人会注视对方双眼和嘴巴之间形成的倒三角形区域。
(3)亲密视线
亲密视线越过双眼往下经过下巴到达对方身体其他部位。近距离时,在双眼和胸部之间形成三角形;距离遥远时,则由双眼到下腹部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使用亲密视线表示对异性的兴趣,而被注视的异性若也对对方感兴趣,则会立即回报亲密眼神。
(4)斜视
斜眼看人表示兴趣或敌意。和挑高的眉毛或微笑一起出现时,表示感兴趣,常被作为求爱信号使用;和下垂的眉毛、皱眉头、下垂的嘴角一起出现时,则表示怀疑、敌意或批评。
3.适应内心情感的变化
说话者在说话时,他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话语内容起伏变化,有时深沉,有时哀伤,有时激昂高亢,有时又可能像涓涓细流那样不胜缠绵。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说话者都应尽可能让目光产生相应的变化,以便启发对方对于所说话语的理解,对于所传达感情的体验。例如说到兴奋的时候,你可以让眼睛发出兴奋的光芒;说到哀伤处,让眼睛呆滞一会儿,使这种情感显露出来。目光和说话内容密切配合,传情达意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4.灵活控制
目光的使用颇有讲究。使用扫视全场的环视法,可以迅速了解到听众对你说话所持的态度、兴趣点所在等,以便就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即兴发挥,做到与听众合拍。有时可以使用点视法,即重点观察某一局部听众,保证他们及时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对那些面有疑云的听众,若投以启发引导性的目光,可使其渐趋安定。对那些欲言又止者投以赞许性的眼神,往往会使询问者壮起胆子,提出问题。而对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者,暂时停顿一下,投以制止性的目光,听话者就能触目知错,知趣地停止小动作。
卡耐基认为,与人说话时,切忌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否则会令对方浑身不安,甚至造成误解。
日本学者斋木深在《心理学的趣味实验》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两个朋友乘车外出,其中一个很自信地说:“我不用说话,也不需有什么动作,就可以使坐在对面的这位女士给我让座位。”说完,他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凝视对面那位年轻女士的眼睛。开始,她抬头看了一眼那位朋友,好像没在意,那位朋友还是一直盯着她的眼睛。不久之后,那位女士果然站了起来走向后面,把位子让给了他。
这就是眼睛所凝聚的意志和精神产生了作用。
在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沟通时一定要注意风俗习惯。因为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在使用目光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时说话就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入乡随俗了。例如,阿拉伯人说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瑞典人交谈时,习惯于频送秋波,而不会被认为带有邪念。在日本,如果直瞪瞪地瞧着对方的脸,就是失礼的表现。
另外,需要注意的还有:变化眼神时要有一定的目的,切忌出现那种故弄玄虚、神秘莫测的眼神;在演讲过程中不能有过多的凝视,以免使听众产生压力;眼神应该随感情变化而相应变化,并且要与口头语言、手势、身姿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用微笑拉近彼此的距离
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表现在面部有喜、怒、哀、乐等多种形式,其中,“笑”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微笑如同三春暖,恶语一句似冬寒。”可见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微笑不仅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和障碍,还能促进人们相互理解和加深友谊,是人类感情交流的“面部语言”。
中国古代把微笑的传播功能称为:“一笑能倾城,再笑能倾国。”这当然是一种艺术性的夸张,然而也并非虚妄之言。
举世闻名的“旅馆大王”希尔顿一次在新旅馆开张的员工大会上说:“如果旅馆只有第一流的设备,而没有第一流服务员的微笑,顾客会认为我们提供了他们最喜欢的全部东西吗?如果缺少服务员美好的微笑,好比花园失去了春天的阳光与春风……无论旅馆的困难如何大,我们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阳光。”半个多世纪以来,微笑为希尔顿带来了信誉和成功,为他赢得了八方来客,创造了滚滚财源。
波拿多·奥巴斯多丽在《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中说:你向对方微笑,使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所以他也会向你报以微笑。换言之,你的微笑使你感到了自己的价值。
一家电脑公司的经理,告诉人们他如何为公司招聘电脑博士伤透脑筋。最后,他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几次电话交谈后,这个经理知道还有几家公司也希望这位博士去,而且都是很大很有名的公司。当这位博士接受这份工作时,经理问他为什么放弃其他的机会而选择这家公司。
这位博士说:“我想是因为其他公司的经理在电话里语气冷冰冰的,商业味很重,使我觉得那只是一次生意上的往来而已。而你的声音让我觉得你真的希望我能够成为你们公司的一员。你可以相信,我在听电话时是笑着的。”
显然,微笑引发了人们之间的心灵沟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感。惟其如此,国外许多城市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时,十分注重市民的微笑。如美国爱达荷州的波卡特洛市不久前重申,要求全体市民遵守该市40年前通过的一项法令,即市内所有人均不得愁眉苦脸和拉长面孔,违者要到“笑容检查站”学习微笑,并即席展露数次微笑方可离开。该市现在自豪地被称为美国的“微笑之都”,并决定今后每年举办一次“微笑节”。
微笑能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印象,善于交际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面带微笑。一个友好、真诚的微笑会传递给别人许多信息,能够使沟通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可以消除由于双方陌生、紧张带来的交际障碍。同时,微笑也能显示出自信心,表明你希望通过良好的沟通达到预定的目标。
微笑的时候,眼睛也要“微笑”,否则给人的感觉只能是更糟糕的“皮笑肉不笑”。“一条缝的眼睛”当然是大笑时的结果,但至少正常状况下应该是眼睛微眯,这样会令你的微笑更传神、更亲切。
微笑着说“您好”“是啊”“嗯”“我同意”等礼貌用语,会让你更有亲和力。
微笑要与正确的身体语言相结合才会相得益彰,你绝不应该在微笑时还表现出一种消极的身体语言。
鉴于微笑的巨大作用,有人把这一身体语言比喻为交际中的“通用货币”,人人都能付出,人人也都愿意接受,并且在微笑的同时也能使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用握手的方式传递信息
“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言,却极富有表现性。有的人握手能拒人于千里……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头,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握着他们的手,感觉温暖。”这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话,她写出了与不同人握手的不同感受。可见,握手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中有多重要。
握手是人们平日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手势语言,它承载着丰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一般说来,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女性与男性、主人与宾客之间,应由上级、长辈、女性、主人先伸出右手,下级、晚辈、男性、宾客才能伸出右手与之相握。握手力度要均匀适中,这是礼貌、热情、友善和诚恳的表示。握手用力太轻,会被认为是冷淡、不够热情;用力太重,又显得粗鲁无礼。
下面叙述的握手技巧,如果经练习以及有意识的应用,将会对会谈结果产生显著的效果。
1.主宰型握手
翻转手掌,掌心向下,不需要直接向下朝着地板,但和对方的掌心比起来,相对位置是朝下。主宰型握手等于无言地告诉对方,你想要在随后的会面中控制全局。有人研究了54位成功的资深经理人,结果显示其中有42位是主动伸手的人,而且他们都使用主宰型握手方式。
2.顺从型握手
手掌朝上表示顺从,想令他人拥有发号施令或控制全局的感觉时特别明显。虽然掌心向上表示服从的态度,仍应考虑因为特殊生理状况(如手部关节炎患者)或职业需要(如外科医生、艺术家)而不能用力握手的情况。在握手之后出现的姿势会提供更多线索——顺从型的人使用顺从的姿势,主宰型的人采取更具攻击性的姿势。
3.老虎钳式握手
两位主宰型的人握手时,互相把对方的手掌扳成向上的位置(顺从的位置),结果产生老虎钳式握手,就是两只手都停留在垂直位置,正好是表达尊敬、亲善及和谐的姿势。老虎钳握手是父亲教导儿子“像男子汉一样握手”时的姿势。
对付主宰型握手者,很难施力迫使他的手掌退回顺从的位置,况且这样做太明显了。瓦解主宰型握手有个简单的办法,不但能使你重新取得控制权,还可以让你进入对方的个人领域而激怒他。这项技巧是,走上前握手时左脚先向前,接着右脚向前移动到对方的左前方,进入他的个人领域,然后左脚跨拢到右脚,完成这项男性魅力的展现,最后再握手。这个战术能稳住你的握手动作,也有机会把对方的手势变成顺从姿态,又因为侵入对方的个人领域而赢得控制权。
观察自己趋前握手的行为,在伸出手臂握手时,是左脚还是右脚先踏出。大部分的人是右脚,所以一旦遇到使用主宰型握手的人就很不利,因为此时已没有可移动的空间。如果练习左脚先踏出,你会发现很轻易就能把对手的威胁化解掉,从而取得控制权。
还要注意握手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应保持1~3秒钟之间。刚触到就松开,是冷淡和疏远的表示;紧紧握住不放,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此外,如相握时只轻轻地抓住对方几个手指头,会给人一种十分冷淡、不愿合作的感觉;如用拇指和食指紧攥住对方的四指关节处,双手就像一把老虎钳子似的紧紧夹住对方,也会令人生厌。在握手时,双方都伸出一只手相握,是一般的礼貌表示;假如两只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或者在右手相握时,左手又拥住对方胳膊肘、小臂甚至肩膀,这比一只手相握显得更加真挚、热情。
握手是由交际双方互伸右手彼此相握,除见面时表示礼貌外,还有其他一些用法和含义,如与成功者握手,表示祝贺;与失败者握手,表示理解;与欢送者握手,表示告别;与同盟者握手,表示期待;与对立者握手,表示和解等。在握手的同时,还要适当地配合其他态势语言,如头部微低,眼睛注视对方,面带微笑,身份低者还应欠身等。
可举手招呼,也可点头致意,还可脱帽致意。遇到不熟悉的朋友,可点头或微笑致意;送别客人或朋友时,可举手致意,或挥手致意,也可挥手帕致意,或挥动帽子致意。手的挥动幅度越大,表达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用态势向他人传情达意
态势是说话者传情达意的又一重要手段,是一种沟通“语言”。它包括说话者的姿态、手势、身体动作等既可以帮助说话,又可以诉诸对方视觉的因素。
语言由字、词、句子和标点组成,肢体语言也是一样,每个姿势就好比是单一的字词,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只有和其他字词同时出现在句中,才能确切了解这个字代表的意义。肢体语言的姿势和口头语言的句子一样,会表现当事人的感觉或态度。观察敏锐的人不管别人说什么,总能读出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并精确解释。
态势作为一种沟通语言,在说话中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运用它呢?
1.态势要美观
站着说话时,身体要立直,挺胸、收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自然下垂,形成一种优美挺拔的体态,使对方感觉到你的有力和潇洒;坐着说话时,上身要保持垂直,可轻靠在椅背上,以自然、舒适、端正为原则,双手可以放在腿上,或抱臂。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在非正式场合可随便一点,但在正式场合就应比较讲究。
2.要有明确的目的
我们在说话时,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使其有内在的根据和清楚的用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态势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作用,有助于获取说话的最佳效果。常用的态势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类:
(1)点头表示赞成或同意;顿首用来强调所说话语的力度;头部上扬表示惊奇或对某一事情突然明了;摇头是否定的信号;摆头表示怀疑;低头含有被压抑或屈从的意味;抬头是一种有意投入的动作。
(2)肩部下垂向后,表明平静且灵敏;上举向前表明焦虑、惊慌;平举下垂表明沉着果断;向上突起表明愤怒或受恐吓;耸肩表示不知道、无所谓或无可奈何;拍拍肩部表示亲切或庆贺。
(3)竖起大拇指表示赞美;手掌往前摊表示拒绝;紧握拳头表示力量;张开双臂表示欢迎;高举双臂表示胜利;双手在胸前交叉抱住表示自信和进取。
3.要确切精练
说话时,我们运用态势语的主要目的是沟通感情,补充或加强说话语气,帮助对方理解。因此,态势要精练,不要太“花”,要以少胜多,恰到好处。例如手势动作,要是不间断地随便使用,或者多次重复使用同一种手势,就有可能丧失它的功效。
4.姿势与口语要一致
假如你是说话者,要求听者针对你所说的话发表意见,如果他说不同意你的见解,而且他的非语言信号和所说的话相符,那么他没有说谎;如果他说他很喜欢听你说话,而他所说的和姿势所表达的互相矛盾,那么他就是说谎了。卡耐基认为,肢体语言的影响力是口语的5倍,如果两者不一致时,我们应当相信肢体语言。
弗洛伊德曾注意到,他的某些女病人口头上说婚姻很快乐时,会无意识地把婚戒脱下又戴上、戴上又脱下。据他了解,这个动作其实是婚姻亮起红灯的预兆。
要正确解读肢体语言,就要观察姿势群与口头语言之间是否一致。
5.注意背景与环境
除了观察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是否一致外,还要考虑姿势出现时的背景环境。例如,严冬时节,一个在公交车站等车而手臂交叉抱紧、下巴收缩的人,并不是在防卫什么,只是单纯的感觉寒冷而已。但是如果另一个人摆出同样姿势,而你正坐在他对面介绍产品或服务项目,那么这个姿势就代表否定或防卫的意义了。
因此,所有的姿势都要考虑环境因素,并且尽可能检视姿势群而非单一姿势。
从座次安排看心理距离
从座位的选择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个人的关系和亲密的程度。
人与人面对面相处时,除了拥抱和亲吻外,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距离感,这时,两人之间有一张桌子或什么东西隔开会感觉比较舒服。否则,对方的半身或全身都将置于视野范围以内,所以很容易因视线的冲突发生“对峙”的现象。另外,这样也容易使双方的距离增大,以致说话也要提高声音,无形中增加了彼此不友好的气氛。
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侧旁的时候,就没有如此的限制。大多数人采用亲密的距离并肩而坐,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注视相同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某种连带感,虽然彼此的视线始终不相遇,但是内心有所共鸣。此时最容易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由于大部分时间彼此都没有视线的干扰,因而双方可以畅快地交谈。
在男女关系方面也一样。中间放着一张桌子,两人面对面地坐着谈话,这也许是相当亲热的镜头,不过,这种坐式说明他们彼此间的深度还不够,表现出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相互理解的意愿。反之,并肩而坐的两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比面对面而坐的男女少说些话,因为他们彼此早已相互了解,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以身相许也是可能的事。
有些咖啡厅里也增设了情侣座,只有一个茶几和一条长椅,让情侣们并肩而坐。这样双方便可以小声交谈,致使将对方视为另一个个体的心理逐渐淡薄,达到亲善的目的。两情相悦的情侣通常是不会隔桌而坐的。
此外,在社交场合中,座次的安排反映着不同的意义。
如果是商务谈判,双方的主谈者应该居中坐在平等而相对的位子上,其他谈判人员一般分列两侧而坐。这种座位的安排通常显示出正式、礼貌、尊重、平等。如果是多边谈判,则各方的主谈者应该围坐于圆桌相应的位子,翻译人员及其他谈判工作人员一般围绕各自的主谈者分列两侧而坐,也可坐于主谈者的身后。
一般认为面对门口的座位最具影响力,西方人往往习惯认为这个座位具有权力感,中国人习惯称此座位为“上座”;而背朝门口的座位最不具影响力,西方人一般认为这个座位具有从属感,中国人习惯称此座位为“下座”。
总之,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可通过座次位置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