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语言技巧使交谈升温
在办事时,需要注意交谈的语言,这可以使事情办得很顺利。为了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在与人交谈之初就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这样,既便于双方交谈,又不影响他人。俗话说:“菜的味道在盐里,人的身份在话里。”因此谈话时应注意场合,充分地准备谈话内容,以便分寸适当、有针对性。
适当的交谈语言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语言简洁明了
俗话说:“说话要说在点子上。”说话要简洁明了,切忌喋喋不休、不着边际,让人听了半天,也弄不清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2.声音要适度
说话时声音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说话要平稳轻柔,语调要抑扬顿挫,最好富有韵律和感情。
3.运用好敬语
敬语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常用的敬语如:称呼人时用“您”“先生”“夫人”“女士”“小姐”“阁下”;称对方亲属时用“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指点说“赐教”;请求原谅说“多多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予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说“拜托”;请求或答谢别人为自己办事先说“有劳”;未亲自迎接客人说“失迎”;责备自己礼貌不周说“失敬”;赞赏他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拜望”;迎接客人说“欢迎光临”;结识对方说“荣幸”;陪伴别人说“奉陪”;中途退场说“失陪”;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归还物品说“奉还”;赠送礼品说“奉送”;称对方来信为“惠书”;问老人年纪说“高寿”;询问别人年龄说“贵庚”;询问别人姓名说“贵姓”“尊姓大名”;告诉别人说“奉告”;劝告别人说“奉劝”;送自己的作品给别人说“雅正”“斧正”,等等。
4.运用好谦语
谦语是表示谦虚和友善的词语。常用的谦语如:称自己为“鄙人”“不才”;称比自己辈分高和年龄大的亲属为“家父”“家母”“家兄”“家姐”;称比自己辈分低和年龄小的亲属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子女为“小儿”“小女”,等等。
5.运用好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用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以及有长辈或女士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是粗俗的话语。如用“几位”代替“几个人”;用“哪一位”代替“谁”;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方便”代替“上厕所”;用“谢世”代替“死”等。
注意交谈时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求人办事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巧用电话办事的几点建议
在日常生活里,被誉为“顺风耳”的电话早已成了现代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之一。即便在所有的现代联络手段中,它也不容置疑地位居排行榜之首。对于电话的好处,人们通常都心中有数。运用电话,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外界传递信息,而且还能够借以与交往对象沟通感情、维持友谊。
这意味着用电话办事和当面办事一样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说:“一个不会正确地利用电话的人,很难说他是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至少,他算不上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就电话的重要作用而言,他的上述观点绝非戏言。
正确地使用电话,并不是每一个打电话的人都能做得到。要正确地使用电话,不仅要熟练地掌握使用电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电话形象”。
电话形象的含义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表现。因为它是内在的反映,所以会使通话对象“如见其人”,能够给对方以及其他在场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举止以及时间感等诸多方面构成。人们一般把它看做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利用电话主动与人联系。
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事情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您就可能已经失去这位朋友了。
因此,主动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试着每天打5~10个电话,不但能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还能维系旧情谊。如果一天打通10个电话,一个星期就有50个,一个月下来,就可达到200个。平均一下,您的人际网络每个月大概都可多十几个。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懂得电话交谈的技巧,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作为职场中的员工、领导,就更应该掌握电话交谈的技巧,从而有效地与人沟通,也给自己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般而言,电话交谈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音量适中
如果你打电话时声音变得愈来愈高,可以采用“铅笔法”:将一支铅笔放在距离你约2.5米的地方,然后对着它说话。如果感到你的声音在这个距离内显得过高,就把铅笔放在低于电话听筒或与茶几同高的位置,并提醒自己降低音量。
2.保持生动和关注
某些鸟类在它们对异性产生兴趣时,会改变身体颜色来传达爱意,萤火虫则是用闪动的荧光来表示求偶时刻的到来。你是否想过你在电话中说的“喂”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它很可能包含了你电话交谈中的全部基调,它能表现出你的情绪:可能是随意而松弛的,说明你正闲着;也可能是友好而活泼的。
要让这声“喂”真正传递出你希望传递的意思。有些人说这个字时,显得十分傲慢、冷淡,甚至带有敌意,其实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会这样。因此,我们在电话中要特别注意“喂”的声调和感情。
3.以应答促成电话交谈成功
面对面交谈与电话交谈时,听者所注意的重点显然不同。对前者而言,纵然说话失礼,也可以表情弥补。只要谈话气氛和乐,大致不会发生问题。
但电话交谈则不然,往往会由于一句无心的话而得罪对方或招致误解。无论以任何表情表示,也无法消除对方的愤怒,因为对方看不见表情。
工作正忙碌时,却接到客户的电话,对方只是闲话家常,而且越谈越起劲。虽然你想马上结束谈话,但又担心得罪人,只好勉为其难地应付。随着你的心情焦急,语气从恭恭敬敬的“是”,改成“嗯”“哦”。渐渐地,对方会察觉你的态度不恭而对你感到不满,但其实对方根本不了解实情。因此,碰到这种情形时,不妨主动说明事实,以委婉的语气结束交谈。
由于电话交谈纯粹是语言沟通,应避免敷衍了事。此外,若是沉默时间太久,必然引起对方误解,以为你没有专心听讲。所以须趁对方说话告一段落时,插上一句“不错”或“是啊”,促进谈话顺利进行。
通话时看不见面部表情,因此须特别注意声音,因为声音也反映表情。倘若感到不耐烦,对方照样能从声音中感觉出来。
通话应以让对方感到受尊重最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学习电话礼貌,培养恭敬的态度。
当然,这须经长久的训练才能养成。我们常见有人一手握着电话筒,一手按着计算机,或一面喝茶、抽烟,这些行为均须避免。虽然电话交谈彼此都看不见,但仍须保持基本的礼貌。
修炼魅力声音的七大招数
办事要凭嘴巴说话,于是声音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别人一听见你的声音就感觉浑身不舒服,那么他还会乐意帮助你吗?如果你拥有动听的声音,那么你的事情肯定办起来比较顺畅。
所以,无论你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匹配。
1.注意说话的发音
只有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2.注重说话的语调
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或是一个呆板、保守的人,或具有挑衅性、阿谀奉承、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或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因此,在谈话时,要用恰当的语调表现出你一切能令人信服的美好品质。
3.控制说话的音量
语言只是一个人交流的工具,声音的大小与语言的威慑力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并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音量。
4.避免用鼻音说话
当你用鼻腔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会让听者十分难受。如果你使用鼻腔说话,那第一次见面时绝对不可能引人倾慕,你的发音会让人听起来毫无生气、十分消极。如果你期望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就尽量少用或不用鼻音说话。
5.调整说话的节奏
节奏,即说话时由于不断发音与停顿而形成的强弱有序和周期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说话的节奏,而说话时不断改变节奏以避免单调乏味是相当重要的。
6.控制说话的速度
在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效果。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说话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
7.使声音充满活力与热情
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除此之外,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地方口音,以免让人产生误解。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58%通过视觉,35%通过听觉来实现,只有7%是我们实际的语言。35%的听觉交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它包括音质、音频、语调、语气、停顿等,这些被称为副语言。因此,若是想让自己的事情办得很好,就必须注意声音的修炼。
说“谢谢”时的四点注意
卡耐基认为,“谢谢”应发自内心。无论你走到哪里,如果你能够对为你服务的人说一声“谢谢”,他一定会打心底感激你的。反过来说,如果他的工作被人漠视,或者被认为是应该如此做的话,他一定感觉不舒畅。关于这一点,你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立场就不难明白了。事实上,有一些职员就是因此而不满,才最终辞职的。因此,我们最好尽可能地给对方说一声“谢谢”的感激之语,以便给人际关系带来良好的结果。而说这种感激之语时,还应该注意:
1.语调必须清晰
说“谢谢”时,切勿以极小的声音说。如果这样,对方会以为:他为你做的事是不值得感谢的,你只是在情面上表示一下而已。因而,当你想“谢谢”对方时,必须清晰愉快地说出来。
2.最好指名
当你想对某人说“谢谢”时,最好先称呼对方的大名,然后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例如:“张小姐,非常感谢您!”如果你想向几位人士同时表示谢意的话,则最好不要说:“谢谢大家!”而必须一位一位地称呼他们的名字,然后说“谢谢”。例如:“王先生,非常谢谢您!”“李小姐,非常谢谢您!”等。
3.必须看着对方
如果你对想表示感激的人以冷漠的态度说“谢谢”的话,势必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因而,当你说“谢谢”时,必须看着对方的脸,发自内心地说出。
4.最好在对方未期待之时说“谢谢”
“谢谢”这句话,即使对方已期待着你这么说,仍是有效果的。然而最有效果的是,在对方丝毫没有心理准备时说出这一句话,这样效果是非常好的。
看对方的行为举止说话
一个人的举止行为更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求人办事时,通过观察对方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态度、姿态,有时能捕捉到对方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灰心丧气;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别人讲话;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摩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做到揣摩对方的心理来说话呢?
1.设法了解对方的想法与凭据的来源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曾经这么说:“假如对方很爱说话,那么我就有希望成功地说服他。因为对方已讲了七成话,而我们只要说三成话就够了!”
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要说服对方而滔滔不绝地摆事实、讲道理,把话说了七成,只留下三成让对方“反驳”。这样如何能顺利圆满地说服对方呢?
2.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当你感觉到对方仍对他原来的想法持不舍的态度,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或者站在对方的立场发言,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一下。
一位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洗衣机,当他到一户人家里,恰好这户人家的太太正在用洗衣机洗衣服。他说:“哎呀!你这台洗衣机太旧了,用旧洗衣机洗衣服是很费时间的。太太,该换新的了!”
结果,还没等推销员说完话,这位太太马上产生反感,驳斥道:“你在说什么啊!这台洗衣机很耐用的,我都用六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出过一次故障,新的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我才不换新的呢!”这位推销员只好无奈地走了。
过了几天,另一名推销员又来拜访这位太太。简单地沟通后,他初步了解了太太的心理,便说:“这是一台令人怀念的洗衣机,因为很耐用,所以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呀。”
这位推销员先站在这位太太的立场上说出她心里想说的话,使得这位太太非常高兴,于是她说:“是啊!这倒是真的。我家这台洗衣机确实已经用了很久,是有点旧了,我正考虑要换一台新的洗衣机呢!”
于是推销员马上拿出洗衣机的宣传小册子,给她做参考。没过几天,那位太太就订购了一台新的洗衣机。
第二位推销员与第一位推销员的差别就在于他看到对方的行为后揣摩对方的心理说话,因此很容易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善于观察与利用对方的微妙心理,是帮助自己提出意见并说服别人的重要策略。如果你能洞悉他们的心理,并加以引导,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
无论在哪个国家、什么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也应不同。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礼。尤其是对方是身份、地位高的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甚至会有意为难你,这样可能阻碍你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因此,求人办事时,先要摸清对方的身份、地位再说话。
北宋时期,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话一语中的。张咏和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寇准身为宰相,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转念一想,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所以也没再细问。回到家后,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读到“光不学亡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的建议既要客观又要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过不去,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通过教读《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愉快地接受了建议。
办事高手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说话的,这也是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领导器重他,同事也喜欢他,这样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就很高。
比如,当你与上司说话或是探讨工作时,就应该尽量用“请教”的语气。向上司多请教工作方法,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上司:“这事我不太了解,应该怎么办?”或“这件事依我看这样做比较好,不知局长有何高见?”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这样做!”或“这个地方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或“大体这样就好了!”如此一来,我们不但会减少错误,上司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而有了他的帮助和支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办法:“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意思是: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请牢记这句话,它对我们办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看对方的性格特征说话
你如果要求人办事,就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不同,所以他的接受方式也不同。要想达到成功求人的目的,就要收集信息,因人而异,运用恰当的技巧对症下药。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一言不合,怒发冲冠,引起被求对象的反感,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清除轻敌的思想。
求别人办事的时候,倘若能够明白对方属于哪种类型的人,说起话来就比较容易了。现列举六类人供参考:
1.僵化死板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木讷,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你甚至会怀疑他是否听得进去。
求这种人的时候,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但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
举个例子,当你遇到某先生时,直觉告诉你:“这是一个死板的人。”此人体格健壮,说话带有口音,至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却不太清楚。除了从他的表情中可以察觉出些许紧张之外,其他的一点也看不出来。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花些工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随便和他聊一些中性话题,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类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此乃人之常情。
2.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让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类型。但是,当你有事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做呢?
某企业的一位科长,说话虽然客气,眼神里却有些许傲慢,并且不带一丝笑意,这种人实在是非常不好对付,人一见到他,就感觉有一种“威胁”存在。
对付这种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和他啰唆,所谓“多说无益”正是如此。因此,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
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也礼尚往来地待他,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辞尽可能“简省”。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苦衷,这位科长可能自觉“怀才不遇”或怨恨自己运气不好,无法早日出头;又由于其在社会上打拼甚久,城府颇深,所以尽管不受上司眷顾,也会在“保卫自己”的情况下,与人客气寒暄。因此,我们只要同情他,而不必理会他的傲慢,尽量简单扼要地说话就行了。
3.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让人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自我防范心理极强。
求这样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往往搞得人们无所适从。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只有把自己预先准备好了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做出回答或进行判断时,他也故意装傻,或者故意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4.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你求他时,他甚至还没听明白你到底要干什么的时候忽然做出决断,给人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倘若你遇见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见,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会发生错误,也可避免发生因自己话题设计不周到而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5.过分糊涂的人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和他长时间频繁地接触,结果也是枉然。
小王经常光顾一个书店,那里的一位女店员常常在小王讲明购买的书名时,还会稀里糊涂地弄错。像这种错误,一般人难得犯一两次,但像她那样经常犯,就有点不可原谅了。因为小王是这家书店的常客,老是遇到这种事情,心里总感觉不太舒服。终于,有一次小王把这种情形告诉了书店经理,不多久,那个女店员就被辞退了。
经常犯错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人是自己从来不知反省;另一种人则是理解能力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对于这类人,你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再去求他吧。
6.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迟缓的人,交涉时最需要耐心。
有一位年轻而稍显肥胖的女士,也许因为体形的关系,她做起事来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感觉上工作效率总比别人差一点。严格说,倒不是她的办事能力不如其他同事,只不过她做起事来太过“慢吞吞”而已。
求人时,可能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办事标准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言谈上永远别透出恼火的意思,并且尽可能配合他的要求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不一致,他可能说话明快、果断,只是行动并不相符。
我们要学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样便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给他最想要的赞美之词
求人办事时,在说话上就不免要赞美别人。人都喜欢听赞美之词,你所求助的对象也不例外。有时候,一句赞美的话就可以助你办成一件事情。
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要修建一座办公楼,但在资金上还有300万美元的空缺,他出入多家银行都没有贷到这笔款。
建造开工后,到所剩的钱仅够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约一家银行的主管一起吃饭。席间,银行主管对约翰逊说:“在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谈吧。”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该银行很有希望给他抵押贷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明天我就要拿到贷款。”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一天之内就能办妥这样的事的先例。”银行主管说。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他,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对方的好胜心,这个银行主管试过以后,发现本来他说办不到的事终于办到了,约翰逊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贷款。
这类似激将法,因为谁都不愿意被人看扁,你用赞美的方式把对方说成是全能的,他自然会想方设法去维护自己这个“全能”形象。
比尔·派克是佛罗里达州德透纳海滩一家食品公司的业务员,他对公司新出的系列产品感到非常兴奋。但不幸的是,一家大食品市场的经理杰克取消了产品陈列的机会,这令比尔很不高兴。他对这件事想了一整天,决定下午回家前再去试试。
他说:“杰克,我今天早上走时,还没有让你真正了解我们最新系列的产品,假如你能给我些时间,我很想为你介绍我漏掉的几点。我非常敬重你有听人说话的雅量,而且非常宽容,当事实需要你改变时你会改变你的决定。”
杰克能拒绝再听他谈话吗?在这个必须维持的美誉之下,他是没办法这样做的。
吉斯菲尔伯爵说:“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欢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不太自信的地方,他们尤其喜欢得到别人的恭维。”
要使赞美奏效,就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会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赞美也不要太离谱,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太虚伪。如对求助的人说:“你太正直了,这样会得罪人的。”这既表示了对对方的关心,又夸奖了对方的品性。或说:“你工作这么辛苦,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把身体累坏了。”这样的夸奖人人都乐意接受,他不但感到你在夸奖他,同时感到你在关心他。
夸奖你所求助的人,将对方引入你设定的情境中,然后提出你的要求,这样会使你的要求成功地得到满足,从而把事情办好。
恭维话使他心甘情愿“上当”
有人说:“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禁不住恭维的动物。”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如此,你求他帮助办事,恭维他是理所当然的;你恭维了他,他也反过来会重视你。另外,得到恭维的人是不会放着对方的难题不管的。
因此,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顺利也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对自己所说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也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相信你也到私人商摊处买过衣服,在你试衣时,卖主肯定就来话了:“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你看上去很年轻。”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结果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俩小时,某条缝线断了,衣服裂开了一个大洞。此时,你才骂他是个“骗子”。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要想在办事时求人顺利,首先要摈弃一些主观意识,学会恭维别人。当你自觉地去恭维别人时,你的办事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恭维别人主要体现在求领导办事方面。会说话同办事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便易于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容易办砸,所以要学会说恭维的话,就必须学会顺情说好话。顺情说好话一般叫做赞美或者恭维,世俗的说法即是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其实,这种世俗的说教是最不利于办事的,要想把事情办成功,总得拣对方爱听的话说,才有利于解决事情。所以,要学会说恭维的话。
恭维领导,就要恭维他的某个特点,美化他的政绩或专长。当你很有兴趣地谈到他的专长、他所取得的成绩或他所开展某项业绩的辉煌时,他就会沉浸在其中飘飘然,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适当地提出与之相关的办事要求,这种情况下,你遭到拒绝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很多人都爱慕虚荣,其特点往往是在他们觉得做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时,极乐意看到自己在这些没什么把握的事情上表现不凡,获得别人的称赞。当你对这些没把握的事情中的任何一点加以恭维时,就会发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恭维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长处,你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加以恭维。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别人恭维他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并对恭维者产生好感。于是,恭维者找领导办起事来就会特别顺利。
不好明说的话要含糊其辞
在办事过程中,有时需要你含糊地说话而不必明说,这就需要含糊法。
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在交际中运用适当的含糊,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艺术。例如,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人的特征,比如矮个儿、瘦瘦的、高鼻梁、大耳朵,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那个人的身高、腰围精确尺寸,他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在办事时要学会含糊地说话。
一般来说,含糊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回避式含糊法
就是根据某种场合的需要,巧妙地避开确指内容的方法。
一个外国客人在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之后,中午在一家个体户饭店吃饭。付钱时,他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突然发问:“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乡毛泽东还在,会允许你开店吗?”
这是明知故问,其中含义不言自明。这时,老板娘略一寻思,就作出回答:“没有毛主席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然后她接着说:“如今,邓小平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显然,外国客人意在用老板娘的回答,来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而老板娘的答话,以回避正题的模糊法,反而作出令人折服的回答,既不轻慢外国客人,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更赞扬了当今的富民政策。
2.宽泛式含糊法
这是一种用含义宽泛、富有弹性的语言传递主要信息的方法。
例如当你约人见面时,为了表示尊重对方、显得随和,也要用模糊语言。比如说:“明天上午我在家,你有空就来吧。”或是说:“请您明天上午来,我在家等候您。”如果你说得很明确:“请你明天上午9点准时到我家里来。”这样会让人有点被“勒令”的感觉。若是约请上级、长辈和异性到家里来,这样说话就更显得不礼貌、不客气了。
3.选择式含糊法
即根据办事的不同目的,用具有选择性的语言来表达的方法。
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不宜训斥学生:“你怎么搞的?昨天你肯定没有复习!”而应当模糊地说:“看来,你好像没有认真复习,是不是?还是因为有点紧张不知该怎么说呢?”最好还应把批评对方的缺点过错变成提出希望和要求,上面的话最好说成:“希望你及时复习,抓住问题的要领,争取下回作出圆满的回答,好吗?”
以上列出的几种含糊法,你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选择应用,以期使你的办事更加顺利。
借别人的口说出自己的话
一个推销百叶窗帘的推销员偶然得到一条消息:某公司要安装百叶窗帘,而且其经理和某局长又是老相识,这位推销员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一个接近对方的好办法。于是他便打听到这位经理的所住之处,然后提着一袋水果前去拜访。在彼此互相介绍之后,推销员这样说道:“这次能找到您的门,实在是多亏了刘局长的介绍,他还请我替他向您问好呢……”
“说实话,第一次与您见面就十分高兴……听刘局长说,你们公司现在还没有装百叶窗帘……”
第二天,百叶窗帘一事自然就成交了。
这位推销员的高明之处就是他有意地撇开自己,借“刘局长介绍”来说出自己的目的,这种很巧妙地借他人之力的方法,让对方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请求。
有事情想求别人帮忙,但出于多种原因,你又不好直接开口说,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借别人的口说出自己的话。事实证明,这是求人办事的一个重要技巧。难堪的事经由“我听人说”,就变得不再尴尬;有风险的话,通过别人传过去,便有了进退的余地;不想或不便直接面对的人,也可由第三者从中周旋,穿针引线,解决问题。
社会本来就纷繁复杂,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谁又能时刻保持警惕辨别真假呢?这就为那些懂得留心的人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对于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你求他办事的原因是你与他有着某种关系,或是朋友的朋友,或是亲戚的亲戚,显然这是十分牵强的。但是,一般人是不会不给朋友面子的,也不至于让你吃闭门羹,而这个方法是求人的一条捷径,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聆听是提高办事效率的良方
人们都喜欢听自己的声音,当他们希望别人能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经验时,就需要听众。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自我陶醉的心理:有人愿意听他就觉得高兴,有人乐意听他就觉得感激。
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在办事时候能有很大的功效。譬如说,推销员向某位顾客推销时,对顾客提出的种种问题表示关切,顾客就会感到很开心。见到此状,推销员便应进一步表现出自己是很好的听众,此时,顾客不仅乐意讲,也愿意让你听他讲,这是一种互惠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商谈成功的第一步。无论是哪一种顾客,对于肯听自己说话的人都特别有好感。
一言以蔽之,成为一个好的听众,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善于倾听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有人说,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呢?——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在美国,曾有科学家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过研究。因为这批推销员受同样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科学家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作对照,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话的时间。
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有12分钟。
为什么只说12分钟的推销员业绩反而好呢?
很显然,他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自然了解得多,自然会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问题,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日本松下电器驰名全球,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特别善于聆听。他说,如果你手下的人提的意见、建议你都不听,那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再提了,脑子也不愿开动了。因为提了也没有用,听你的不就完了嘛!这样公司会死气沉沉。在企业是这样,在家里也是这样。
善于聆听,还能使你有好人缘,有了好人缘,办事肯定会得心应手。
善于聆听,意味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让自己对别人感兴趣。如果你认为生活像戏剧,自己就站在舞台上,而别人只是观众,自己正在将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别人也都注视着自己。如果你有这种习惯,那你会变得自高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就永远学不会聆听,永远无法了解别人!
在办事过程中,如果你认真聆听别人说话,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1.聆听可以帮助你正确地下判断
如果你没有专心聆听对方的谈话,就无法正确地判断他的想法;不能正确地判断他的想法,就根本不能够利用他的想法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状况。
2.聆听能使你更加理解别人
如果你不能理解对方的谈话,你就不可能使事情很有条理地进行。而你能不能理解对方的谈话,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专心聆听对方的谈话。
3.通过聆听你可以影响对方
当你聆听别人的时候,你可以思考出如何影响他的方法。你为对方提供说话的机会,就是让对方把说服他所必备的利器交到你的手中。但是,你必须记住,为了影响别人而聆听时,不可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必须敞开胸怀仔细聆听才可以。
总之,在办事时,要善于积极聆听别人说话,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你的办事效率。
从现在开始,对别人多听多看,将他们当做世上独一无二的人对待,你将发现你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善于与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