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全集
3728400000007

第7章 求人办事过程中这样说服他人

攻心有术,暗示有方

生活中,正面的劝告往往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劝说不成,适得其反。这时不妨改变一下策略,另辟蹊径,换个方法来暗示他,从侧面打开缺口,或许能事半功倍。此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暗示时可以以人与人的感情为媒介,以对新事物的兴趣、注意力或以列举有关事例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攻心术”。

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大学一年级时十分贪玩,物理成绩也不好,被人称为浪荡公子。他的母亲为此很伤心,她劝诫自己的儿子时,没有单纯地说教,而是先讲述有关家乡的往事:家乡位于西海岸的一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常被海水淹没。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乡又遭到了海啸的侵袭,一个孕妇在孤舟上漂流了几天几夜,产下了一个男孩——彼得·塞曼。幸亏乡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得以平安无事。接着,母亲不无悲哀地说:“早知塞曼是个平庸的人,我当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塞曼听完母亲的话,羞愧万分。从此他改掉坏习性,努力学习,最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总喜欢以最大的热情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所以要使别人乐意采纳你的意见,最佳的方法便是让其相信这是他自己的创作,而不是受人“指使”。

默多克是从一份小报奋斗到拥有25家报纸和15种杂志的著名出版家,他曾经因为著名绘画大师琼斯为他画的彩画不大满意而感到失望。默多克与琼斯本不大熟悉,此次请他来是为了帮助完成一个重要的计划,可是琼斯画了一张令人失望的作品。

默多克想,一定要引导琼斯重画一张满意的才行。可是怎样才能使绘画家重画一张令自己满意的杰作呢?如果重画,这张令人失望的作品就得作废。怎样才能既不使他扫兴又重画一张呢?晚餐的时候,默多克对琼斯的绘画技术大大赞颂了一番,接着便说:“这城里的电车已经伤亡了许多孩子,有时我看着这些电车,觉得那开车的人简直就像个死人。据我看来,那些死人好像都在斜睨着在街上玩耍的孩子,不假思索地直冲过去。”琼斯这时惊跳起来,大声嚷着:“天啊,默多克先生,这完全可以画一张震慑人心的好作品。你把我画的那张作废了吧,我再替你重画一张。”于是琼斯劲头十足地在旅馆里连夜又画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杰作,一张使电车公司屈服的图画。

默多克巧妙的暗示法,真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千百种类似情景的范例。默多克巧妙地引导琼斯自动舍弃了第一张画稿,而且还不辞辛劳地连夜将默多克心中的想法画出。而琼斯还以为是被自己的灵感所触而即兴创作,辛劳一夜为人做嫁衣却乐此不疲,真是皆大欢喜。设想一下,如果默多克不是用他的“巧妙暗示法”将自己的思想移植到琼斯心中,不露一点痕迹,而是直言指出琼斯的画令他不满意并要求琼斯按照他的设想重画一张,那么琼斯准会愤怒地将他的作品扯碎然后拂袖离去。

“暗示法”之所以巧妙,就在于它是通过“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委婉曲折地传递信息。用这个方法来面对上司或是下属,都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并努力朝你希望达到的目标努力。

用“是”说话,用心诱导

小芳已经连续三次被评为某汽车公司“金牌”业务人员,那么她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她与顾客的对话。

小芳:请问你需要多大吨位的?

顾客:很难说,大致两吨吧!

小芳: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对吗?

顾客:是这样。

小芳:究竟要哪种型号的卡车,一方面要看你运什么货,另一方面要看在什么路上行驶,你说对吗?

顾客:对,不过……

小芳:假如你在丘陵地区行驶,而且那里冬季较长,这时汽车的发动机和车身所承受的压力是不是比正常情况下要大些呢?

顾客:是这样的。

小芳:你们冬天出车的次数比夏天多吧?

顾客:没错,多多了,夏天生意不行。

小芳:有时候货物太多,又在冬天的丘陵地区行驶,汽车是否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呢?

顾客:对,那是事实。

小芳: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所要买车的型号?

顾客:你的意思是……

小芳: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买一辆车值不值呢?

顾客:当然要看车的使用寿命。

小芳:一辆车总是满负荷,另一辆车从不超载,你觉得哪一辆寿命更长些呢?

顾客:当然是马力大、载重多的那辆。

小芳:所以,我建议你买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可能更划得来。

顾客表示赞同。

小芳就是在平淡无奇的谈话中,设法让顾客跟着她的思想走,达到成功推销的目的。

我们在求人特别是陌生人时,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助你把事情办成,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你是否能牵着对方的思维按照你的话题走。这种行为就是“诱导”。

诱导别人的一个绝妙方法就是从一开始你就要对方回答“是”,而千万不要让他说出“不”来。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对某件事说出了“不”字,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比他往常说其他字要紧张,他全身组织——分泌腺、神经和肌肉——都聚集起来,形成一种抗拒的状态,整个神经组织都准备拒绝接受。反过来看,一个人说“是”的时候,没有收缩作用的产生,反而放开,准备接受,所以在开头我们获得“是”的反应越多,才能越容易得到对方对我们最终提议的认同。

而且,每个人都坚持他的人格尊严,他开头用了“不”字,即使后来他知道这“不”字是用错了,但为了自尊,所说的每句话他都会坚持到底,所以我们要绝对避免对方一开头就说“不”字。

可见,学会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引别人接受,一点一点诱别人上钩,既是求人办事的小技巧,也是获得成功的大原则。

迎合有道,投其所好

人人都有被人理解的欲望,若与被求之人有了情感共鸣,满足他“被人理解”的心情,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对方也就乐于帮忙了。所以在交谈中,要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就应该投其所好。只有投其所好,你的话才能在对方心中产生作用。

有一次,美国黑人出版家约翰逊招徕真尼斯无线电公司的广告,当时真尼斯公司的领导是麦克唐纳,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总经理。约翰逊写信给他,要求和他面谈真尼斯公司广告在黑人社区中的利害关系。麦克唐纳马上回信说:“来函收悉,但不能与你见面,因为我不分管广告。”

约翰逊不能让麦克唐纳用官腔式的回信来避开他,他拒绝投降。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麦克唐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广告政策。约翰逊再次给他写信,问自己可否去见他,交谈一下关于在黑人社区所执行的广告政策。

“你真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年轻人,我将接见你。但是,如果你要谈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广告的话,我就立即中止接见。”麦克唐回信说。

于是就出现一个新问题。他们该谈什么呢?

约翰逊翻阅美国名人录,发现麦克唐纳是一位探险家,在亨生和皮里准将到达北极那次著名探险之后的几年,他也去过北极。亨生是个黑人,曾经将他的经验写成书。

这是个约翰逊急需的机会。他让公司在纽约的编辑去找亨生,求他在一本他的书上亲笔签名,好送给麦克唐纳。约翰逊还想起亨生的事迹是写故事的好题材,这样他就从未出版的七月号月刊中抽掉一篇文章,以一篇简介亨生的文章代替它。

约翰逊刚步入办公室,麦克唐纳第一句话就说:“看见那边那双雪鞋没有?那是亨生给我的,我把他当做朋友。你熟悉他写的那本书吗?”

“熟悉。刚好我这儿有一本,他还特地在书上为您签了名。”

麦克唐纳翻阅那本书,接着他带着挑战的口吻说:“你出版了一份黑人杂志。依我看,这份杂志上应该有一篇介绍像亨生这样人物的文章。”

约翰逊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并将一本七月号的杂志递给他。他翻阅那本杂志,并点头赞许。约翰逊告诉他说,自己创办这份杂志就是为了弘扬像亨生那样克服重重困难而达到最高理想的人的精神。

“你知道,我看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这份杂志上刊登广告。”麦克唐纳说。

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和陌生人打交道。如果你能够通过仔细观察和揣摩发现对方的独特之处,就可以找到一些可以交流的话题。

有一次,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到山东烟台市演出,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不料,马季先生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这时,有一个爱好相声的记者再次叩响了马季的房门,说:“马季先生,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如今的相声表演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马季先生一听,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这位记者正是用他和对方对相声的爱好及共有的兴趣做文章,巧妙地打开了马季先生的“话匣子”,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迎合别人的心理,投其所好,引起他的感情共鸣,自然能顺利达到说服的目的。

善于吹捧,搔到痒处

求人办事时,为了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更为了能办成事,我们不妨“捧”他几下。所谓“捧”,并不是“瞎捧”,也不是“乱捧”,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形来“捧”,因为每个人各有所短,也各有所长。

战国时期,韩国修筑新城的城墙,限定15天完工。大臣段乔负责主管此事。有一个县拖延了两天,段乔就逮捕了这个县的主管,将其囚禁起来。这个官员的儿子设法解救父亲,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员子高,让子高去替父亲求情。子高答应了。

一天,见了段乔后,子高并不直接提及释人的事,而是和段乔共同登上城墙,故意左右张望,然后说:“这墙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劳。功劳这样大,并且整个工程结束后又未曾处罚过一个人,这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不过,我听说大人将一个县里主管工程的官员抓来审查,我看大可不必。整个工程修建得这样好,出现一点小小的纰漏是不足为奇的,又何必为一点小事影响您的功劳呢?”

段乔见子高如此评价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兴,然后又听子高的见解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把那个官员放了。

那个官员之所以能够获免,原因在于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顶高帽子给段乔戴上,然后就事论题,深得要领,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一般人都存在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巧言游说,便容易成功。

有个公司的总经理在抓好业务的同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撰写了一本《经商之道》的书稿,部门经理称赞道:“你在企业工作真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如果你专门研究经营管理,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商务管理专家,会有更加突出的成果问世。”

总经理听完部门经理一席话,不满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适合做公司的总经理,只有另谋他职了?”见总经理产生了误解,本来想给总经理“戴高帽”的部门经理吓得头冒虚汗,连忙解释说:“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还是秘书过来替部门经理打了个圆场,说道:“部门经理意思是说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本职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面也非常出色。”

可见,同是“捧”一个人,“捧”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法,其效果相差特别大。

但若能先给对方来个“高帽子”,使他无法拒绝,也就是巧妙地使对方的“不”成为“是”的一种说服技巧。

“捧”不等于奉承,不等于谄媚。普通人对于别人只见其短处,不见其长处,且把短处看得很重大,把长处看得很平凡,所以往往觉得“欲捧而已无可捧”之感,其实只要你先存着“人无完人”的思想,原谅他的短处,看重他的长处,可捧的地方多着呢!所以,要说服别人,不妨找准他的痒处,把他吹捧上天,让他在舒服的同时又无法拒绝你的要求,从而达到你的目的。

蛇打七寸,人从利害

中国有句古话,“打蛇打七寸”,说的就是要抓住关键问题,找到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说服别人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样,抓住对方的切身利益,会使他的心弦受到震动,促使他深入思考,从而放弃自己消极的、错误的行动。

巴西球王贝利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踢球的天赋,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赛后,伙伴们都精疲力竭,有几个人点上了香烟,说是能解除疲劳。小贝利见状,也要了一支。他得意地抽着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嘴里喷出来,觉得自己很潇洒、很前卫。不巧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撞见。

晚上,贝利的父亲坐在椅子上问他:“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走了好半天,才开口说话:“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赋,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儿出息。但是,你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你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今天你抽烟了。也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应该明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想:仅仅一根,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但天长日久,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不如从前,而你最喜欢的足球可能因此渐渐地离你远去。”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贝利:“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呢?你已经懂事了,自己做出选择吧!”

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不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他止住了哭,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球王。至今,贝利仍旧不抽烟。

某商店有位营业员很会做生意,他的营业额比一般营业员都高,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能说会道,所以生意兴隆?”他回答说:“不是,我的秘密武器是永远为顾客着想。”

有一天,某位顾客站在柜台前东瞧瞧,西看看,还不时用手摸摸摆在柜台上的布料,却不肯买货。凭经验,营业员断定这位顾客是想买块面料,于是赶忙迎上前去说:“您是想买这块面料吗?这块面料很不错,但是您要看仔细,这块布料染色深浅不一,我要是您,就不买这一块,而买那一块。”

说着,营业员又从柜台里抽出一匹带隐条的布料,在灯光下展开,接着说:“您像是机关里的干部,年龄和我差不多,穿这种面料的衣服会更好些,美观大方。要论价钱,这种面料比您刚才看到的那种每米多三块钱,做一套衣服才多七块钱,您仔细想想,认真盘算盘算,哪个合算。”

顾客见这位营业员如此热情,居然帮自己选布料、挑毛病,于是不再犹豫,买下了营业员推荐的布料。

这位营业员之所以能成功地做成这笔生意,就是因为运用了“打蛇打七寸”的方法。站在买者的立场上替顾客精打细算,现身说法,使对方的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大大降低,而且产生了一致的认同感,故而说服了对方,做成了生意。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如此,但人要生存,就离不开各种与己有关的利益,因为人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所以,当你想要劝说某人时,应当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相信他不会不为之所动。

善用建议,柔中取胜

说服时,不考虑对方的立场,或是找些莫名其妙的解释来搪塞,都会使事情更难处理。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看法,说服别人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最好的方法就是: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角度来看事情。求人办事时,你想让他人接受你的建议,就应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处境、感受。唯有如此,你才能取得成功。

卡耐基有一次租用某家饭店的大礼堂来讲课。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去与经理交涉,他说:“我接到通知,有点儿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因为你是饭店的经理,你的职责是尽可能使饭店获利。”

紧接着,卡耐基为他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贵饭店,是你花几千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经理被他说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在于当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时,他已经完全站到了经理的角度。接着,他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抓住了经理的诉求:赢利,使经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砝码加到卡耐基这边。

在个人问题变得极为严重的时候,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也可以缓解紧张。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然,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撞,咬伤了好几只小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听了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同敌人做邻居呢,还是和朋友做邻居?”

“当然是和朋友做邻居。”牧场主说。

“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再受骚扰,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友好的邻居。”法官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牧场主连连称是。

之后,牧场主就按法官所说的,一回到家就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羊羔来到猎户家里,看到猎户在教三个儿子驯狗,于是说道:“瞧您的儿子长得这么可爱,而且这么勇敢!”猎户脸一红,说:“家里没什么玩的,带他们驯狗也算是玩了,哪儿有什么勇敢?”牧场主便顺势将带来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羔,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每天放学都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羊,猎户只好做了一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为了答谢牧场主的好意,猎户开始送各种野味给他,牧场主也不时用羊肉和奶酪回赠猎户,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官是让牧场主站在猎户的立场上想,他为了孩子们玩得愉快,一定会采取措施不让猎狗出来,而且,将心比心,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并且肯定不希望被别人批评、指责。所以他明智地接受了法官的建议。

试着去了解别人,从别人的立场来看待事情,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在说服别人的同时还能减少人际交往的摩擦,使你获得友谊。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不但能得到沟通和谅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就能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婉言相劝,曲径通幽

与人说话时,慷慨激昂,锋芒毕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细语声声,婉言相劝,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本事。要想说服别人,往往必须学会“绕”,正所谓“曲径通幽”,轮船正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一帆风顺。

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蓄、隐讳的方法来向对方发出某种寓有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公元前265年,赵国的赵太后刚执政不久,秦国便发兵前来进攻。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相救。但是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坚决不允。赵国危急,群臣纷纷进谏。赵太后依旧坚决地说:“从今日起,有谁再提用长安君做人质,我就往他脸上吐唾沫!”大臣们便不敢再多说什么。

一天,左师触龙要面见赵太后,赵太后认为触龙一定是为了劝谏而来,于是便摆开了吐唾沫的架势。不想触龙慢条斯理地走上前,见了太后,关心地说:“老臣的脚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来见您,我担心太后的玉体违和,今天特地来看望。最近您过得如何?饭量没有减少吧?”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触龙又说:“我近来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坚持散步,饭量才有所增加,身体才渐渐好转。”赵太后听触龙不提人质的事,怒气也渐渐消了。两人于是亲切、融洽地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触龙向赵太后请求道:“我的小儿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爱这个小儿子,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太后赶紧问触龙:“他几岁了?”触龙答:“十五岁。他年岁虽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时,赶紧将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听到触龙这些爱怜小儿子的话,深有同感,便忍不住与他闲谈。太后说:“真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呀!”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还更甚呢!”太后不服气地说:“不会吧,还是女人更爱小儿子。”

触龙见时机已到,于是把话题引申一步,说:“老臣认为您爱小儿子爱得不够,远不如您爱女儿那样深。”太后不同意触龙的这个说法。

紧接着,触龙解释道:“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您送女儿远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可是又祈祷她不要有返国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相继在燕国为王。您为她想得这样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

太后听后,信服地点了点头。触龙接着说:“您如今虽然赐给长安君许多土地、珠宝,但若不使他有功于赵国,您百年之后,长安君能自立吗?所以我说,您对长安君不是真正的爱护。”

触龙这番话说得赵太后心服口服。于是,她同意给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去齐国当人质,并催促齐国出兵。而齐国也很快就出兵解了赵国被围之困。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说服者如果只知道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地针对对方的观点、立场、成见展开辩论,肯定难于奏效。倘若从旁门、侧面入手,通过一些迂回的劝导,反而能自然而然地创立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气氛,进而借机转入正题,展开说服,达到目的。

激将有法,请君入瓮

求人时,尤其是求熟人的时候,就得利用一下感情,摸透对方心理,这时不妨采用一下激将法。使用激将法往往能够使对方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些他在平常情况下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者还可以激起对方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等,这样,被求者在激动之余来不及考虑太多就答应下来,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这些事不是你求他而是他自己要做的。他就会动用所有关系,尽力帮你把事办好,以显示其威力。所以,激将得当可起到“请君入瓮”的效果。巧言激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才能收到满意效果。犹如治病,对症下药,才有疗效。激将法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

1.利用对方的自尊来“激将”

就是面对面直截了当地贬低对方,刺激他,羞辱他,激怒他,以达到使其“跳起来”的目的。

某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张榜招贤。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能力技术俱佳的技术员小李。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小李正在犹豫。一位老工人找了去,直言相激:“小李,你不是大学的高才生吗?大家都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李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2.抓住对方的痛处来“激将”

“激”,确切地说,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对方,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必须去干。戳到对方痛处能激发对方办事的巨大力量。

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这个儿子要求母亲为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

但是,儿子怕遭到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而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或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他说这话时,唯一目的就是要打动母亲,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而事实上,他的确戳到了母亲的痛处,是从母子道义上刺激母亲,让母亲觉得儿子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过分的。

3.采用反语来“激将”

就是正话反说,用故意扭曲的反语信息和反激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激起对方发言表态,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总裁与一家乡镇企业厂长的洽谈。

厂长:“总裁先生的魄力,的确比我们这些乡下佬大得多,简直是一个大如牯牛,一个小如毫毛。这么大的魄力,虽然让我们佩服,但我们实在不敢奉陪,只能回收土地,停止合作。”

总裁:“好吧,我再让利一成?”

厂长:“不行,按我方投资比例,应当让利两成。”

总裁:“行,本公司原则上同意……”

上例中,厂长不说对方“黑心贪利”,而说反语“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战术以退为攻,激发对方“就范入瓮”。

求人办事之时,恰当的激将,能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图做事,从而使你顺利地达到目的。

巧设悬念,智说他人

在生活中,再随和的人有时也有固执的一面。人在固执时其心理往往处于一种紧张封闭状态,直言相劝恐怕会碰钉子,巧妙地制造悬念,通过卖关子来吊对方的胃口,松弛对方的紧张抗拒情绪,转移其注意力,然后再进行劝说,则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某建筑公司的李工程师,有一次说服了一个刚愎自用的工头。这个工头常常反对一切改进的计划。李工想换装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他想到那个工头必定要反对的。李工去找他,腋下挟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要征求他意见的文件。当大家讨论着关于这些文件的事情时,李工把那指数表在左腋下移动了好几次,工头终于先开口了:“你拿的什么东西?”李工漠然地说:“哦!这个吗?这不过是一个指数表。”工头说:“让我看一看。”李工说:“哦!你不要看的!”并假装要走的样子,并说:“这是给别的部门用的,你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但是,工头又说:“我很想看一看。”当他审视的时候,李工就随便但又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他听。他终于喊起来说:“我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吗?可是,它正是我想要的东西呢!”李工故意这样做,果然很巧妙地把工头说动了。

对于自以为是的人,要说服他,最忌正面交锋、针锋相对,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激怒被说服者,使其更加坚守自己的观点。要说服这种人,应该先巧妙地制造悬念,把他的好奇心诱发出来,在解释悬念的过程中,可用简单的事理或推论证明对方的错误,从而让其改变观点。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制造悬念这一方法呢?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悬念要具有新奇性;二是悬念和劝说的主题要具有关联性。紧紧把握住这两点,你便能巧妙地说服对方。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话,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主人也没有留客用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儿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还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他看见院子里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七德,你听说过吗?”

主人说:“我只听过鸡有五德,一为文,其貌堂堂;二为武,脚爪尖利;三为勇,敢斗强敌;四为仁,保护同类;五为信,按时报晓。从没听说过七德呀,那两德是什么?”

客人说:“你若舍得,我就吃得。加上这两德(得)不就是七德了吗?”

这个客人的全部聪明就集中在把自己想吃鸡的意愿,通过谐音制造圈套,让主人愉快地发现自己上当。

以情相待,心理共鸣

当我们有求于人时,如果别人用一般的理由来搪塞拒绝,我们往往会发现对方其实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因为一些细小的原因而做出了拒绝的决定。求人的话,最佳的效果莫过于让对方觉得答应你的请求是一种感情上的需要,这以能引起对方的感情共鸣为前提。因此,如果我们能帮助对方分析现状,用真情打动对方,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一般会欣然相助的。

人与人之间,本来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但是要产生共鸣,就得有一定的说话技巧。怎样说才能让对方急你之所急;当你为此而采取“感情攻略”求人说话之时,如何既感情真切,又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在无病呻吟或者死缠烂打;说这些话时人如何把握好感情的度,这些都是相当有难度的。下面提供三种方法可供你学习:

1.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

李平准备借助好友刘兵的路子做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刘兵后,刘兵不幸身亡。李平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刘兵的家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李平对刘妻说了这样一番话:“真没想到刘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刘哥的那些关系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很豪气,其实他明知刘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蕴涵着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倒是刘妻反过来安慰他说:“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想别的路子吧。”

李平只字未提追款一事,相反还让对方先开了口。试想,如果他直接说出来会有多尴尬。他的巧妙之处在于说了一席站在对方立场考虑的话,将心比心,对方自然也能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知不觉中就说出了求人者想说的话。在某些求人的场合,把话明说出来双方都不好受,这时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2.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说话

提起《焦点访谈》,就不能不提朱镕基曾经为它题过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须知,这让《焦点访谈》为之自豪的十六个字,背后还有一段关于敬一丹求人技巧的佳话。

在朱基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台里有关领导告诉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多少感到有些为难。

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所有的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融洽地与总理交谈起来。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么说过。今天,我在您身上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

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她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总理欣然命笔,写下了后来举国皆知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认真分析上述事例中敬一丹的求人之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发:第一,这个请求不是站在敬一丹个人的角度,而是从其他在外奔波的更多记者们的角度提出的,所以她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即使总理拒绝这一请求,自己也不会觉得特别尴尬;第二,敬一丹抓住了朱总理非常欣赏《焦点访谈》那些年轻记者们工作热情的心理,为总理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记者们四处奔波,长途跋涉,冒着危险采访。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特别希望与总理面对面地交谈,但为了《焦点访谈》这一事业,他们没有来。这一富于感情色彩的话自然打动了总理的心,让总理产生了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才欣然题词。

可见,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只有跳出自己的狭小圈子,从更多人的角度去说话,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答应你的请求。

3.站在共同的立场来说话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用一种贪婪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了,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知道戒指在哪儿了。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

“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姑娘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姑娘之所以能成功地要回男子偷拾的第六枚金戒指,关键就在于她站在共同的立场来说话,在尊重、谅解对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言语博得了对方的真切同情。对方虽是流浪汉,但此时握有打破她饭碗的金戒指,极有可能使她也沦为“流浪汉”。因此,“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这句真诚朴实的表白,饱含着惧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也饱含着恳请对方怜悯的求助之意,终于感动了对方。对方也巧妙地交还了戒指。试想,如果姑娘怒骂,甚至叫来警察,也可能找回戒指,但姑娘的“饭碗”能否保得住,就不好说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妨试着用这种“心理共鸣”的方法说服别人,这可能会带来让我们满意的结果。

沉默是金,说服有力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都认为说服应当凭借好口才,用语言攻势打败对方,让人信服。其实不然,偶尔采取沉默战术同样可以达到说服的效果。沉默可以引起对方注意,使对方产生迫切想了解你的念头。

一家著名的电机制造厂召开管理层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于人才培育的问题”。会议一开始,山崎董事就用他那特有的声音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公司根本没有发挥人才培训的作用,整个培训体系形同虚设,虽然现在有新进职员的职前训练,但之后的在职进修却成效不显著。职员们只能靠自己的摸索来熟悉工作情况,很难与当今经济发展的速度衔接在一起,因而造成公司职员素质水平普通低下、效益不高。所以我建议应该成立一个让职员进修的培训机构,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你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但说到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培训职员的机构,我们不是已经有这种机构了吗?据我了解,它也发挥了一定的功用,我认为这一点可以不用担心……”社长说。

“诚如社长所说,我们公司已经有培训组织,但它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事实上,职员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指导,只能跟着一些老职员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东西,这怎么能够将职员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呢?而且我观察到许多职员往往越做越没有信心,越做越没干劲。所以,我认为它的功能不佳,所以还是坚持……”山崎不卑不亢地说。

“山崎,你一定要和我唱反调吗?好,我们暂时不谈这个话题,会议结束后,我们再做一番调查。”社长有些生气。

就这样,一个月后公司主管们重新召开关于人才培训的会议。这次社长首先发言:

“首先我要向山崎道歉,上次我错怪他了。他的提案中所陈述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个月我对公司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它竟然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想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改变目前人才培育的机制,请大家尽量发表意见吧!”

社长的话一出口,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提出建议,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次山崎董事始终一语不发地坐在原位,安静地聆听着大家的意见,直到最后他都没说一句话。

会议结束以后,社长把山崎董事叫进社长办公室晤谈。“今天你怎么啦?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这个建议不是你上次开会时提出来的吗?”

“没错,是我先提出来的。”山崎说,“不过上次开会我把该说的都说了,其实那无非是想引起社长你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罢了。现在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又何必再说一次呢?还不如多听听大家的建议。”

“是吗?不错,在此之前我反对过你的提议,你却连一句辩解也没有。今天大家提出的各种建议都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的意义,反倒是你的沉默让我感到这个问题带来的压力。这样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今天起由你全权负责公司的人才培训工作。请好好努力吧!”社长终于交底了。

“是,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山崎说。

有时沉默不语反而能够出奇制胜,如果滔滔不绝,反而有理说不清。一个人要想在办事中取得成功,就要学会适时地利用沉默,沉默有时发挥的作用可能反而要比说话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