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充满智慧的人,却缺乏责任感和耐心。他们很容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他们虽然拥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但说话却很刻薄,而且容易陶醉于鲜花和掌声,并因此而骄傲、自豪,这很可能给他们自身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很有希望踏入政界的人,他们同样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嘴巴。记得边沁曾经说过:“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国家的命运。”所以说,我们要好好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尽量不要写尖锐的批判文章。在西班牙也有句格言:“一支鹅毛笔的锋利胜过狮子的爪子。”
在提起奥利弗·克伦威尔时,卡莱尔说:“非常遗憾,他总不能守口如瓶,所以他也做不了任何重大的事情。”而威廉最强大的政敌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措辞十分谨慎,从来不会说不负责任的话,也不会自高自大,就跟华盛顿一样。即使是在辩论会上,他也不会为了自己一时的快感而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别人。确实,人如果能始终保持冷静和沉默,就会得到大家的信赖和支持。
许多人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却经常为自己的不慎之言而懊悔不已,但对于自己的沉默,他们很少感到后悔。乔治·赫伯特说过:“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把握好分寸。”毕达哥拉斯说:“如果不保持沉默,就一定要说得恰如其分。”
圣·弗朗西斯·德·沙列斯被利·亨特称为“绅士”。利·亨特说:“沉默总比口无遮拦强,否则,就像一道出色的菜肴中掺杂了变质的调料,整个品味都变坏了。”在恰当的时机,一字很可能价值千金。威尔士有句格言:“富裕的人口中含有黄金般贵重的舌头。”法国人拉科德尔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注意有所保留。他说:“演讲结束了,沉默是金。”
16世纪,西班牙有位杰出的诗人德·莱昂,他的自律能力极强。宗教法庭把他监禁在恐怖的地牢里长达数年,这期间,他依然坚持把《圣经》的部分翻译为本国的文字。出狱以后,他就在某大学担任教授一职。成千上万的观众来参加他的第一次演讲,因为他们都急于知道莱昂在被监禁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清醒理智的德·莱昂对宗教法庭也保持着冷静,没有过激的言语。他在演讲时并没有感情用事,他完全就是在继续5年前未完成的工作,以人们熟知的开场白直奔这次演讲的主题。
佩斯说过:“这个世界上好人比较多,坏人只是一时得意,这点我很清楚。只有立场坚定的人,才值得我们去倾慕、敬佩。说句心里话,我也常为自己说的一些大话而懊悔不已。所以,我非常清楚沉默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合理的愤怒和激情是需要爆发出来的,但是那必须要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具有正义感的人,会因为自私卑鄙、荒诞残忍的行为而愤怒不已。
正直理智的人深谙世事,当心潮澎湃的时候,他的演讲自然会充满激情。伊丽莎白·卡卢夫人写道:“崇高的品格让我们学会怎样做人。既不能撒谎、干坏事,也不能贪图便宜、赊欠债务,更不允许伤害别人的心灵,或者是束缚自己的灵魂。”
凡是杰出的人物,无不具备宽容、忍耐的个性。朱丽娅·韦奇伍德夫人说过:“理性的宽容,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是最为宝贵的。”弗朗西斯·霍纳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有些朋友虽然很冒失、鲁莽,但也不乏好的一面,例如正直、热情。有的人总跟人意见不一,他们心胸狭隘,在政治上,也很可能会对外人泄密。”
增加智慧和社会经验能够纠正狭隘偏执的性格。想使人们摆脱无谓的争吵,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修养,让他们心平气和、公正合理地对待生活中的事物,反之,就很容易陷入无聊的纠缠中。一个愚昧无知、心胸狭隘的人,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和宽容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大度地对他人的过错给予谅解的人,才是明智而又富于宽容的人。
要靠自己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抑郁忧愁的人,陪伴他一生的是烦闷和担忧;个性开朗的人,他的人生肯定会充满欢声笑语。其实,任何人的性格都是他周围现实的反映。如果我们自己习惯于唠叨,就会发现周围的人也常发牢骚。如果我们对人很刻薄,同样,周围的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有个人在出席一场晚会后,于回家的路上向一个巡警报告说,有个可疑的人一直在跟踪他。实际情况却是他自己疑心太重。这足以证明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心态的反映。
要先尊重别人,才能够跟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前提条件。毕竟每个人都有特殊的处世原则和方式,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宽大为怀。有时,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怪癖。在南美的一个小村落中,大脖子病和甲状腺肿大普遍流行,甚至没有人认为这是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况。当有一天,一个英国人经过时,村民们都非常奇怪地说:“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么细小?”语调充满了嘲弄的意味。
很多人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所以很容易导致坏脾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体现了人们缺乏宽厚仁慈的高贵品格。其实,就算别人对我们不怀好意,也没有必要让自己付出烦恼的代价。乔治·赫伯特就说过:“祸从口出,我们常常因说话不慎而自食恶果。”
诗人伯恩斯深深懂得自控和自律的重要性,他的观点总能让人心悦诚服。然而,他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并不能很好地自控,他经常无意中说些尖酸苛刻的话来挖苦、讽刺别人。一位传记作家评论他说:“可怜的伯恩斯,不懂克制自己的欲望,放纵让他走向堕落,也玷污了他的名誉。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一句玩笑,就会树立10个敌人。”他为了满足自己在酒吧的需要,甚至去谱写一些庸俗下流的曲子,而不考虑这是否会毒害青少年的思想。虽然伯恩斯也创作了不少优美精巧的诗篇,但是他那些不道德的作品所带来的弊害把这些优秀作品的益处都抵消了。
在很多方面可以体现自控和自律,但表现在真实生活中的自制最分明、最真切。容易被自私的欲望控制和支配的人,往往是那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他们没有独立的个性,往往容易受人奴役、摆布。他们麻木地生活着,随波逐流而不计后果。他们成为欲望的俘虏,把物质享受作为最高的追求,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光明磊落的人不会有意去掩盖事实,他们会追求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更不会打肿脸充胖子。他们会合理地量入为出,不需要靠别人的接济生活。在他们眼里,拖欠债务就如扒窃一样堕落。
依赖他人生活是不现实的,是一种谎言式的虚伪生活。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这是最经得起严格考验的。乔治·哈伯的那句箴言“负债者就是撒谎者”,已经为很多事实所论证。在提交给苏雷法庭的年度表中,霍斯奥格拉南监狱的牧师沙夫茨伯这样表述他的结论:“根据对众多罪犯性格的认真分析、研究,我发现了习惯性撒谎和虚伪的原因,并不是贫穷、愚蠢无知、醉酒、喧哗或财富诱惑,而是他们想不劳而获的欲望。”
人们的贪得无厌是一切不道德行为的源泉。米拉波有句发人深省的名言:“无足轻重的品德是伟大的敌人。”这不能不叫人信服,培养真正崇高品格的基础,是严格地遵守一切道德。
不产生奢望的人,就不会整日幻想着财产。法拉第就是这样。他放弃了继承巨额财富的权利,只为了追求科学事业。或许他也爱钱,想过奢侈的生活,但他绝不会为此借债。当有人问负债累累的马金拿什么付酒钱时,他说不知道。在账单上“又添加了一笔”,这就是他知道的唯一的一件事。
意志薄弱的人不能抵挡住外界的诱惑,但又无力为自己的享乐买单,只能采取“记账”的方式。在商业中,放债人为了巨额利润,鼓励这种消费行为。有一次,被当地报纸称为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去拜访新邻居,这位邻居很坦率地说:“我们没有特别的地方,跟所有正直的人一样,也要欠债还钱。”
黑兹利特虽然铺张浪费,但为人老实、正直。他这样评价那些挥霍无度和向人借钱者:前者看到什么就买什么,钱总是不够花;后者是用完了自己的还伸手向别人借钱,一步一步走向堕落。
谢里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挥金如土,四处借债,几乎借遍了信赖他的每一个人。就是因为这样,他在议员竞选中名落孙山。帕默斯顿勋爵说:“他演讲台的四周,围满了追债的人们。”谢里登在这难堪的时刻,却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甚至还取笑那些无辜的债权人。帕默斯顿勋爵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即使谢里登谈吐再如何得体,人们也很难不怀疑他的德行。
在那个年代里,有关钱财的道德问题很少有人论及。那些侵吞公款的人,人们不会给予强烈的谴责,有些政党首脑甚至还庇护他们的追随者,任他们肆意挪用公款。只要不侵犯他们自身的利益,这一切他们都会纵容。他们还认为自己是达官显贵,“不惜牺牲当地的利益,极其宽厚地纵容卑鄙小人为所欲为”。
康沃利斯出任爱尔兰总督时,让上校纳皮尔担任账目审记师。康沃利斯说:“我的身边需要善良、诚实、正直的人,这是我从小人的身上学到的经验教训。”边沁勋爵是大家公认的绝对不会侵占集体资产的第一个典范。任职期间,他从来没拿过公家一点儿财产。他的大儿子跟他一样正大光明、公正廉洁,也是个君子。皮特即使面对数百万的钱财,也不会动心,直到他去世时还一贫如洗。他的真诚和正直,就连那些爱造谣诽谤的人也不会提出质疑。
从前,政府官员的薪俸都很高。奥德雷是16世纪非常著名的卖官者,当别人问他法官的价格时,他回答说:“有太多人渴望能立即升入天堂,更多的人对下地狱也不再恐惧。谁都清楚哪一个人不会害怕魔鬼。”
瓦特·司各特堪称所有诚实、正直的人中的楷模。据他的传记作家记载,他想方设法还清自己所有的债务以及与公司有关的债务。如果没钱,他的书稿就不能印好出版,他也会因此倾家荡产。而他即便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也不需要别人的怜悯。瓦特拒绝了朋友的帮助,他骄傲地告诉朋友:“不要怜悯我,我可以通过右手的努力工作来应付这一切。”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唯独不能没有清白。”虽然因为过度的劳累,他损坏了自己的身体,但这仍不能阻止他“像只猛虎般地写作”。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直到他不能动笔时才停止写作。他终于还清债务,虽然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却保全了自尊和名誉。
霍尔上尉说:“我认为,人们毫无必要因为财产受损而烦躁不已,毕竟它只是人生中的一点小小的挫折。损失财产远远没有失去朋友的痛苦严重。要想弥补,关键要看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假如是拥有高尚品格的人遭受不幸,我希望问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司各特在债务缠身的窘境下写出了《科戈特编年史》《拿破仑》《杂文集》《祖父的故事》以及另外一些季刊文章。他说:“我欠债时,辗转反侧,卧不安枕,现在终于如释重负了。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信用,又让债权人松了口气,这使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从前的生活漫长而又黑暗、坎坷,但正是它保全了我清白的声誉。其实我很可能会在半途中痛苦地死去。但我也知道,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我必须偿清债务,得到人家的信赖,然后光荣地死去。”
在此之后,司各特创作了更多的文章和回忆录。例如《珀恩的漂亮女仆》《吉乐斯坦的安娜》等,直到后来他突然瘫痪了才暂停一段时间。恢复过来后,他又接着写了《恶魔和巫术之研究》以及《拉德勒百科全书》。没有人能说服他放弃创作,医生的提醒也是徒劳。司各特曾对艾伯·克伦比医生说:“让我不要工作,这是不可能的,犹如将水壶放到火炉上而不想让水沸腾。如果终日无所事事,我肯定会发疯的。”
因为他努力的工作,司各特欠的债务已所剩无几,再过不久便可以全部还清,获得自由。在写《罗伯特伯爵在巴黎》时,他再次瘫痪,这次更加严重,写作已很难再继续下去。什么叫“力不从心”,他是真正彻底体会到了,但他仍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去。他在日记中说:“我感到十分痛苦,甚至希望可以躺下来,从此长眠不醒。不过这只是肉体上的痛苦,只要有口气,我就会坚持到底。”
当他再次苏醒后,他那灵巧的双手变得不听使唤了,然而,他依然坚持写完了《危险的城堡》。后来,他到意大利去疗养。当他在那不勒斯旅行时,也不听人劝阻,每天上午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去创作一篇新小说。非常不幸的是,最终他也没能完成这部小说。回到阿波福德不久,司各特就撒手离去了。在返回的途中,他曾经说过:“无论去了什么名胜古迹,只有我的家才能带给我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他头脑清醒时,提起自己的成就,“这个时代最多产的作家或许就是我吧,因为我为自己坚决的意志和生命的勇气而感到欣慰、愉快和自豪”。他在临终前,告诫侄儿说:“洛克哈特,我的好孩子,我只剩下一分钟和你说话了。你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人,虔诚、善良。这样,当你到达人生终点时,回顾以往,就会发现是道德和虔诚带给你惬意和舒畅。”
实际上,后来洛克哈特具有了可与叔叔相媲美的道德和虔诚。他用几年时间写成了《司各特传》,获得了很大成功。然而他却用所得的钱去偿还与他自身毫无瓜葛的债务,没给自己留下一分钱。讲信用是他的信念。他写这部传记,只不过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司各特先生罢了。
品格修炼
要先尊重别人,才能够跟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前提条件。在交往过程中,要宽大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