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变通,让你更好地实现目标
善于用变通的思路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是一个人保持旺盛竞争力的保障,更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前提。
古时候有一个渔夫,他是个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的墨鱼价格最高,于是他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一笔。但这一次鱼汛所遇到的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打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是空着手回来了。等他上岸后,他发现墨鱼的价格又比螃蟹高了,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全部都打。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幸的是,螃蟹和墨鱼他都没有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这种需要变通的情况,常常在我们的工作中出现。有时候,你会为某一个计划的失败而懊悔,但是,如果你稍稍变通一下,就会是另一种结局。工作是多变的,事物也是多变的,在一个时刻变化的世界中,你得学会随机应变。多多训练你的应变能力,你将受益无穷。
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常常以过去的成败来看将来的机会。
但是,经验也常常限制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看不到新东西,创造不出新方法。
如果你总是依赖经验,你就限制了自己。所以,要善于变通,敢于变换过去的做法。
你也许常抱怨工作太平凡,但你却不知,正是这平凡的工作中蕴藏了许多智慧。这些智慧不是你看书能够想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好好留心工作中的变化,你将会变得聪明。
我们对待人、对待事往往习惯于用一些想当然的办法,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办法毫无效果。比如,批评人的时候,你多半会很严肃,用语尖锐,但受批评者可能一点儿都没把你的话听进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得想方法,变通一下说话的方式,效果肯定就不一样。
变通讲究灵活,它不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是时常变换几个角度,以此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你早晨一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饭、上班……在这一系列的生活片段中,你一定会养成某些习惯,比如,刷牙时你常用一定的姿势,吃饭时你常坐某个位置,上班时常走某条线路。习惯使你的生活有规律,可以使你少动脑筋,很自然地就完成一些事,习惯使你感到舒畅。
但是,习惯有一个很大的害处,就是使你总是在老路上走。这就像你看书时,把某一页纸折了个角,然后合上书,过一段时间,当你重新打开书时,便会一下子翻到有折角的那页。我们的习惯就像那折角一样,会使我们重复过去的工作方式,而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很多人会告诉你,做事要有恒心,要有韧劲,这没错。但是,很多时候,你会因此而固执己见,不知不觉中,一条道儿走到黑。
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式,需要你发挥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灵魂。
有个成语叫“曲径通幽”,意思是说,做事时可以用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工作中,有许多事,你强攻硬取往往会坏事,但如果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却能收到非凡的效果。
你也许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做任何事喜欢参考别人的做法。你也许很害怕打破常规,不愿去做一些出格的事儿。这一点可能不会给你带来麻烦,但也不会给你带来成功。不凡的成果常常是你突发奇想时获得的。
讲变通,是要你不要死守老路,目的在于得到更好的效益,更好的结果。变通不是朝令夕改,不是故意寻求不同,它只是让你更好地实现目标。
智慧文摘
讲变通,是要你不要死守老路,目的在于得到更好的效益,更好的结果。变通不是朝令夕改,不是故意寻求不同,而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实现目标。
§§§第二节 变则通,通则久
莫里哀曾说:“变通是才智的试金石。”
世间万物都在变。没有变化,就会落后,就无法生存。事变我变,人变我变,适者方可生存。成功离不开变通。
“变”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则之一。在汉语里面,有很多反映思想僵化的词语,比如,死板、呆板、顽固等。很多人之所以处处碰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变通。
变通是有层次的:有的人在小事上很机灵,可以说是“八面玲珑”,而在大事上却很糊涂;有的人对于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看不到长远;有的人只会“一是一,二是二”,不会举一反三……
日本丰臣秀吉当政时期,有一次,一场暴雨使得河坝溃决。当时情况非常危险,丰臣秀吉立刻赶到现场指挥,鼓舞部下的士气。然而溃决河堤必须用土包才能堵住,而土包的制作需要很长时间,雨势却愈来愈凶猛,水位也跟着逐渐上涨。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束手无策的时候,石田三成跑过来,他打开米仓,命令将士们将米袋搬出来,去堵塞堤防的决口。由于这项随机应变的措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不久,雨势渐缓,水位也下降了。
这时,石田三成发表声明:如果附近的居民能够制造出可以堵住河堤缺口的土包,就用米做奖赏。周围的人纷纷响应,制造了许多坚固的土包,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堤防就修好了,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看到这种情形,丰臣秀吉赞叹不已。
石田三成的随机应变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面对变化层出、意外不断的世事,冷静处理,善于变通,将使问题迎刃而解。
变通能够让我们的思维灵活起来,从而可以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向,不受消极思维定式的桎梏,从多方面选择和考虑问题,越过思维定式的障碍。同时,变通力又是创造力中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它使我们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使人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思想、新观点。
1982年,在美国《幸福》杂志上所列的全美500强大企业名单里,赫然跃上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子工业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
一年之后,奇迹再次发生。当美国《幸福》杂志再次公布全美500家最大公司的排位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的苹果计算机公司青云直上,一举跃到了第291位,营业额达9.8亿美元,职工人数4000人,它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极大关注。
是谁采用了什么策略使之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领导这家公司的主要是两位年轻人——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
当时,在美国,许多计算机生产厂家都把研制和生产的重点放在大型计算机上。
虽然当时微电脑在美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但大多是供工程师、科学家、电脑程序设计师使用,还没有普及,普通家庭很少购买。
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决定另辟新路,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计算机上。
创业开始,困难重重,缺乏资金,乔布斯卖掉自己的金龟牌汽车,沃兹奈克卖掉了心爱的计算机。没有工作场所,他们就在乔布斯父母的汽车库里工作。他们弄来廉价零件,利用业余时间在汽车库里苦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家用电脑,命名为“苹果1号”。当他们把这台电脑拿到俱乐部去展示时,立刻吸引了不少电脑迷,他们纷纷要掏钱购买,一下子就订购了50台。为了生产这50台电脑,他们跟几家电子供应商谈妥,以30天的期限,向电子供应商们赊了2.5万美元的零件,结果在29天之内就装配了100台家用电脑,他们用50台电脑换了现金,还将借款偿还了供应商。
从此,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订单源源不断。他们认定家用电脑的发展前景广阔,于是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家用电脑。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投资家马克拉的帮助,他愿意投资9.1万美元,美国商业银行也贷给了他们25万美元贷款。然后,他俩又开始了游说活动,募集到60万美元的资金。这样,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正式宣告成立。马克拉担任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任副董事长、斯科特任总经理、沃兹奈克任副总经理。
他们将办公地点从汽车库里搬了出来,又网罗各方面人才,共同进一步研制和改良家用电脑。不久,他们向市场推出了“苹果2号”、“苹果3号”和“里萨”等个人电脑新产品。
苹果计算机公司独辟蹊径,瞄准别家计算机公司遗漏的“盲区”,闪电般向市场推出家用电脑,迎合了美国大众的需要,因而销路非常好。人们迫不及待地想买到一台苹果计算机,形成了苹果计算机销量与日俱增的大好形势。到1981年,苹果计算机公司生产的个人计算机占据了美国市场上个人电脑总销售量的41.2%。难怪纽约基础书籍出版公司在1984年出版的畅销书《硅谷热》中,对于苹果计算机公司发迹和崛起的速度极为赞叹,认为:“一家公司只用了5年时间就有资格进入美国最大的500家企业公司之列,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想做一名杰出的职场中人,就必须不停地进行调整,不停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打破常规,迈出成功的一步。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意志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积极地适应多变的环境,而无法成功。根据现在的情况为实现目标而改变策略吧!如果你的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请尝试另一种方式。
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我们很难改变环境与问题,但可以改变自己。
智慧文摘
想做一名杰出的职场中人,就必须不停地进行调整,不停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打破常规,迈出成功的一步。
§§§第三节 “恐龙族”的改变之痛
在数亿万年前,恐龙曾经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最强大、最活跃的物种之一,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灭绝了,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拿出确切的证据来举证。有人曾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长期安于现状的恐龙缺乏“应变”和“学习”能力,无法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职场如战场,淘汰本无情,如果一个人在中途倒下,则显示其生存的能力不够强。遗憾的是,在各种工作场所中,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有不少的“恐龙式人物”存在。
在工作中,“恐龙族”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适应环境。他们有许多学习新技术、有许多深造的机会,但是他们往往视而不见,根本无心寻求新的突破。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上市,新技术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态重新去适应。
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状态进行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模式与思考模式,并且相信“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新事物就会威胁到你的“生存”。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热忱,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不设法改进自己,不想去挑战新事物。
“恐龙族”不肯承认已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不懂得适应变化,让“恐龙族”在职场中处处受阻,路子也越走越窄,最终导致能力下降,步入被淘汰的人生境地。
客观地说,随遇而安、过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是一种人生,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如果总是随遇而安,把所谓的生活安全感放在人生的第一位,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惰性,机会来到面前也把握不住。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根据现实的需要而产生的。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随时在变,随地在变,随社会的发展在变,随人的生理、情感、观念在变。时时在变,处处在变,人人在变,没有不变的道理。
南怀瑾先生曾说:“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人是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会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你变得太快了,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像搭公共汽车一样,骂了半天,公共汽车已经开到中途了,他还在骂。这一类的人到处都是,竞选失败了,做生意失败了,都是这样,一直在骂别人。所以大家都要做第一等人。”
做人应该这样,工作中也同样应该这样。你必须想办法变出新花样,想出新东西,创造出新玩意儿。也就是说,工作中如果不能创新,就没有出路,就很难发展。不发展,别人进步了,就意味着你落后,意味着你会被社会淘汰,意味着你会被人超过去,甚至意味着被别人“取而代之”!
与此相反,假如你今天改变了,不仅不会被淘汰,反而会走在时代的前沿。奔驰汽车公司创始人之一、世界公认的“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卡尔·本茨的创业是从自己借钱创办机械工厂起步的。
他非常聪明,也十分自信,但也可能是因为太过自信了,所以不太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