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阳光心态:员工自我成长心理学
3736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我们自尊、自私又虚伪(2)

不得不说,张珲是一个在理想与现实间迷失了方向的典型例子。从一开始过高地估计自己到后来看轻自己,四年里,他没有真正认清自我。其实,像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工作两年的常会气愤自己大材小用,工作三五年的会坚持"这一次的选择就是我想要的",工作七八年的会慨叹"我只知道现在的,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却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放弃",工作十年以上的会无奈"我已经没有力气了,或许这就是我的宿命吧!"

这到底是怎么了?似乎大家都迷失了。

本杰明oo富兰克林说过:有三样东西极难叩开,钢铁、钻石以及自己的心扉。是啊,认识自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尤其在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的年代,与真实的自我走散,已经显得那么的不足为奇。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我不仅包含了我们现在的样子(比如,我是一个英俊青年、我单身、我是80后等),还包括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有权势的、富有而美丽的),同样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猥琐的、穷困的、没有人爱的。

我们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程度。我们容易夸大自己的才能,并产生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而实际上,我们可能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角色。由于对自己的错误评估,导致梦想因无法实现而遭受沉重打击。同时,对物质和功利的追逐,也很容易使我们把自己的追求限定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可谓僧多粥少,抢不到的人其挫败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挫折的到来往往造成自信和自尊的崩塌,也就导致了自卑的产生。低估自己的结果,就是认为自己比起其他人来差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了一种无助感和无能感,因而变得消极、退缩。

特别是我们这些在集体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大多数人的自我几乎是被别人规划好的--怎样思想,怎样行动,读什么书,考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生孩子等。我们扮演的角色基本上是别人希望的,而非自己想要的。当某一天,你有了些许"我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不应该如此生活,我有我的追求"的念头的时候,你除了恐惧就是迷茫了,因为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认清自己的机会,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何模样,更不知道该如何追求。

自我认知可以帮我们衡量出,我们自认为拥有的能力和真实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如果现实中的你和理想中的你一样好,那你就具有较好的自我认知。如果你并不如自己理想中的那么好,那可以说,你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正确认识自己,其实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应该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可惜一切不能从头来过,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地从现在开始吧。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曾说:"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它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它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