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气场价值百万
3738200000021

第21章 高效利用,发掘气场的最大潜能(4)

微笑是一笔财富。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创始人康拉德说:“如果我的旅馆只有一流的客房,而缺乏一流的微笑服务的话,那就像一家永不见温暖阳光的旅馆,又有何快乐情绪可言呢?”因此,国外许多公司或者企业的经理,在员工的选择方面,都把笑容可掬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纽约一家证券公司的负责人脾气火暴,待人比较刻板,以至于他的下属也深受影响,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而顾客对他的公司也有意回避。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他去一家咨询公司讨教,领回的锦囊妙计竟是微笑。于是他从自身做起,无论早晚,也不分是在门口或在电梯中,遇到顾客或普通的员工,先满面笑容,然后再和人打招呼、谈工作。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上行下效,整个公司的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改变,凝聚力增强了,营业额上升了。微笑给他带来的不仅是好人缘和影响力,还有丰厚的利益回报。

微笑是事业的风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微笑也是散发善意、表达好感的途径,可以让一个人看上去更加具有亲和力。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苦着脸、皱着眉,是不会受欢迎的,也更无气场可言。所以,为人处世时,不妨多一点微笑。

气场因吸纳而增加,个人因融入而强大

人类需要各种精神食粮,而这各种精神食粮,只有在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相交中才能得来。这就像枝头沉甸甸的葡萄,它们鲜美的汁液都是从葡萄藤的主藤上传输来的一样。树枝本身不能生存,把树枝从树干上砍掉,树枝定会萎黄枯死。个人的力量也是从“人类树干”中得来的。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吸收的能量愈大、质量愈好、种类愈多,则个人的气场力量就愈大。

在生活中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在同一个人格坚强伟大的人面对、接触的时候,常常能觉得自己的力量会突然增加几倍,自己的各部分机能会突然提高几分,仿佛自己以前未曾想象的隐藏在生命中的力量,都被他解放了出来,以至使自己可以说出、做出在一人独处时、在没有同他接触时,所不能说出、不能做出的事情。

演说家的演讲词可以唤起听众的同情,因而产生伟大的力量。但是假使他在没有人或者只有个别人的情况下讲话,则决不能产生这种强大的力量;正像化学家决不能使分贮在各只瓶中的药品发生化学作用一样。新的力量、新的影响、新的创造,只有在“接触”和“联系”中才能产生。

一个常同他人相处相交的人,仿佛永远在他的“发现航程”中能发现自己生命中新的“力量岛屿”,而若是不常同他人接触,这种“力量岛屿”是会被永远埋没的。

只要他愿意探取,凡他结交的每一个人,都能告诉他若干的秘密,若干他闻所未闻却足以辅助他的前程、加强他的生命的东西。没有人能孤独地发现他自己,别人总是他的发现者!

不容置疑,我们大部分的成就总是少不了他人的帮助。他人常在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帮助投入我们的生命中,在精神上振奋我们,使我们的各种能力趋于完美。

我们生命的生长,要依靠我们的心灵从四处吸收营养,而这种营养,我们的感觉是不能觉察、测量的。从表面上看,我们是从耳目吸收进“力量”的,但事实上,这种力量的吸收绝不是取道于官能的视觉、听觉神经的。

一幅名画中最伟大的东西,不在于画布上的色彩、阴影或格局上,而是在这一切背后的画家的人格中,在他的生命中,为他所传袭、所经历的一切的总和所构成的一种伟大力量!

大学教育的大部分价值,都是从师生同学间感情的交流、人格的陶冶中所得来的。他们的心交流呼应,激发起各人的志向,提高各人的理想,启示新的希望、新的光明,并将各人的各种机能琢磨成器。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价的,然而从心灵的沟通中所得来的知识是无价的。

假使你不能同别人的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不能培养起丰富的同情心,不能对别人的事发生兴趣,不能辅助别人,不能分担别人的痛苦、共享别人的快乐,那么不管你学问怎样好、成就怎样大,你仍会感到一种冷酷的、无友的、孤独的、不受欢迎的感觉。

脑海与脑海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有着一种伟大的“感应”力量。试着同一个能够启发我们生命中最美善部分的人相交,能使我们的力量增加百倍;试着同人格、品行、学问、道德都较好的人交往,我们就能吸收到种种对生命有益的东西,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气场,让自己变得富有魅力起来。

正视细节,莫让有“瑕疵”的气场摧毁你的人际关系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曾发表过一篇演说:一只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是因为蝴蝶翅膀的扇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天气的巨大变化。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

小事情可以导致大后果,小变化可能引起大变化。气场也一样,它的每一次变化都可能使一个人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前所说,气场体现的是一种整体观,是一个人诸多方面素质的反映。人的每一方面的情况,每一个微小的行为,都会反映出其身上的“气”,不同的气场给人带来的结局也会大有不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和中产阶级社区,并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那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过了一周仍完好无损。后来,他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没过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通过试验我们不难看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任何一扇窗户如果出现缺口,即使看上去微不足道,如果不及时制止,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而去打烂更多的玻璃,恶劣影响就会滋生、蔓延……

其实,人的气场就如同这些窗户,任何一个坏的微小的细节,如果不加以及时地改正、调节,就会给气场带来负面影响,无形中影响到你和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古训有云: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然而我们常常对自身的一些细小问题抱着十分宽容的态度,总是纵容自己:下次再干吧,下次再做好吧。殊不知这种“破窗效应”导致下次出现同样情况时,我们又为自己的拖延和懒惰找到新的借口:上次没干没做好,不也没事嘛,算了,这次也算了吧,下次,下次一定做好!

这种对需要解决问题的麻木和类似“明日复明日”的拖延,不仅在精神上瓦解摧毁一个人的斗志、消磨气场的锐气,还会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形象破坏掉。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体现在细微上的懒散和懈怠将影响他人对你的直观看法。除非你的仇敌,没有人真正喜欢你拖延懈怠,他们对你的支持、提供给你的资源也将大大降低。

在职业棒球队中,一个击球手的平均命中率是25%,也就是每4个击球机会中,他能打中1次,凭借这样的成绩,他可以进入一支不错的球队做个二线队员。而任何一个平均命中率超过30%的队员,才可能成为响当当的大明星了。

每个赛季结束的时候,只有十一二个人的平均成绩能达到30%。这些人除了能享受到棒球界的最高礼遇外,还会得到几百万美元的工资,大公司会用重金聘请他们做广告。

但是,请思考一个问题,伟大的击球手同二线球手之间的差别其实只有50%。每20个击球机会,二线队员击中5次,而明星队员击中6次——仅仅是一球之差!

人生就如同是一场棒球赛,从“不错”到“极品”往往只是一个细小的差别。只要我们重视细节,正视问题,认真对待每一个和我们交往的人,气场的能量就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别人,继而赢得别人对自己的支持与喜爱。

模仿有气场的人

塑造气场需要过程,运用气场讲究技巧,如何在培养气场的过程中毫无时间间隔地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这更是技巧中的技巧。

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看看哪些人具有让你感到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你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气场吸引。找到之后,再仔细研究他的一举一动、为人做事方法、生活态度等,然后模仿他即可。很快,你便有了和他相似的气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气场会完全重现在你身上。之后,再找一个更有气场的人,模仿他!这也许是快速提高并运用气场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了。

模仿有气场的人,像他们一样待人处世,久而久之,你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气场影响。另外,模仿有气场的人时,我们便有了和他们相似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有“相似引起喜欢”一说,也就说在提高自身气场的同时你也无形中运用了它,赢得了别人的热爱之情。某心理学家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要求一些年轻人回忆他们结交的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并请列举这位朋友与他们自己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大多数人列举的尽是他的朋友与他的相似之处,如“我们性格内向、诚实,都喜欢欣赏古典音乐”,还有“我们都很开朗、好交际,还常常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人生观、宗教信仰、对社会时事看法比较一致的人,更容易谈得来,感情也融洽。相似性包括很多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同年龄、同性别、同学历和相同经历的人更容易相处;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目标一致的人更容易相互扶持……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森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一是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使我们的观点得到了一种社会性的证实,他们使我们产生了“我们是正确的”这种感觉,这是一种酬赏,因此我们喜欢与我们意见一致的人。二是某人在某个问题上与我们观点不一致,我们很可能推论说,此人个性不好,而不是我们错了,因为我们认为这个人对问题的意见表明他是我们过去曾见过的那种令人不愉快的、道德有问题的蠢人。但是,如果某人放弃了原来的观点转而支持我们的立场,我们就会更加喜欢这个人。阿伦森认为,人们在诱使某人改变观点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克服了因为此人最初持有某种“可怕”的观点而不喜欢他的倾向。

其实,人之所以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便会增加“自我正确”的安心感。他们之间发生争辩的机会较少,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很少会受到伤害,比较容易有安全感。其次,相似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人在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正因为有这么多好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这会使人们相处越来越愉快,因为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相似引起喜欢,在你模仿有气场之人的言谈举止、做人做事之法时,你就有了和他们的共同之处,这会给你带来很好的气场,也能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很好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让气场之间产生共鸣

当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还是一家乡下小工厂时,作为公司领导,松下幸之助总是亲自出马推销产品。在碰到杀价高手时,他就坦诚地说:“我的工厂是家小工厂,炎炎夏日,工人在炽热的铁板上加工制作产品。大家汗流浃背,却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制出了产品,依照正常利润的计算方式,应当是每件××元出售。”

对手一直盯着他的脸听他叙述,听完之后,开怀大笑说:“卖方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总会说出种种不同的话。但是你说的很不一样,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好吧,我就照你说的价钱买下来好了。”

这一案例,深刻说明了恳切真诚所产生的气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松下幸之助以真诚的态度描绘了工人劳作的艰辛、创业的艰难,让对方的气场和自己的气场产生了共鸣,从而唤起了对方的切肤之感和深切同情。正如对方所说的,松下幸之助的话“句句都在情理之中”,最后对方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真诚是立身处世的不二法门,其力量不可小觑。任何对立与冲突,都能在真诚的言行中化解;任何怨恨不满,都能在真诚的关怀中消融;任何猜忌误会,都能在真诚的交流中消除。与人交往时,只要你怀着一颗恳切至诚之心,你的气场怎会不感动影响别人!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个人向你提出某种请求时,也许你本意不想答应,但因对方情感真挚,态度恳切真诚,让你不由自主地就改变了原先的想法。有时,我们还可能会在对方讲到伤心处时,陪着他一起伤心流泪。

气场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磁场,真心实意、坦诚相待可让彼此之间的气场产生共鸣,让交往的对方从心底被你感动,愿意为你改变。

担负隧洞施工任务的某工程队一度因炸药供给不上,面临停工。工程队派吕驰带车到地方某化工厂求援。吕驰昼夜兼程千余里赶到化工厂供销科,可是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话:眼下没货!他找厂长,厂长忙,没时间听他多解释,他跟进跟出,有机会就讲几句;他软缠硬磨,厂长仍不为所动,硬邦邦地对他说:“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话说到这个分上,出路似乎已被堵死。

这时,厂长给他倒一杯茶水,劝他另想办法。吕驰并不死心,他喝了一口茶,看到这水又找到了新话题:“这水真甜!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从海河槽里、洼淀中积的苦水,不用放茶叶就是黄的。”

他一眼瞥见厂长戴的是天津产的手表,接着说:“您戴的也是天津表?听说现在全国每10块表中就有一块是天津的,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用的是天津的碱,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最懂得水与工业的关系。造一辆自行车要用1吨水,造一吨碱要160吨水,造一吨纸要200吨水。引滦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没有炸药,工程就得延期。”

他说得很动情、很在理,厂长有了几分感动,问:“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就是通水了,我也喝不上那滦河水啊。”厂长彻底折服了,他抓起电话下达命令:“全厂加班三天!”三天后,吕驰拉着一车炸药顺利返程了。

生活中,能够给你很大帮助、身居高位的人往往是才智卓越、见识不凡的人,任何虚伪欺骗、做作矫情和自负显摆的举动都会使他们心生厌恶,任何自作聪明的举动都很难逃过他们阅历丰富的法眼。他们对你的态度、评价将会对你未来的前途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则会帮助你击响对方的“心铃”,使自身的气场和对方的气场产生巨大的共鸣效应,从而让你广结善缘,使人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