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中科院古生物所绝密档案:龙
374300000136

第136章 龙的生物特性二

古丽道:“这首诗写于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这年秋季,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兵大举犯宋,十一月,金兵颓败后辗转扬州,军中叛乱,完颜亮被杀于瓜洲渡。‘是年虏亮至,送死江之壖。或云祖龙识,诡异非偶然’,这四句说的就是此事。作者将堕龙的凶兆应验在敌人身上,诚然是一种迷信,但是诗歌本身的写实不容忽视。”

“绍兴三十一年,姜夔才6岁,身居住江西鄱阳,而诗歌中的白湖则是汉阳与沔阳之间的太白湖,所以他不可能亲自去看堕龙。但是三年之后姜夔就随父亲迁居汉阳县城,后又随出嫁的姐姐去了汉川县,一共生活了将近20年,他也常常去附近的太白湖游玩,自然跟那边的当地人很是熟悉。从诗歌看来,当时见到堕龙的人非常之多,老百姓还用席子铺在龙的身上,并且在其身上淋水,就连官员也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所以姜夔很容易从当年的目击者那里了解到事实情况,也因此写的特别生动传神。”

我点点头:“这么说来,这首诗歌描述的是一个真实情况。”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其中的夸张之词,譬如一鳞大如箕,一髯大如椽,毫无疑问动用了文学手法,”古丽又道,“从作品中描绘的内容所看,当时天堕之龙是条青龙,腹部为白色。它一半身体卧在沙地上,另一半在水中,并没有死去,也许是掉下来之后受了伤,但是在一夜雷雨之后忽然不见了。我们可以看到,诗歌中描绘出一条龙的大致轮廓,有角,有鳞,有膳腥味,从天上掉下来,没有水寸步难移。最重要的一点,老百姓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席子去盖它的身体,为其遮挡阳光,并且不断淋水保持它的湿润度。”

我不由反问了一句:“好奇怪,怎么跟民间传说如此相像呢?”

老人道:“这恰恰说明,无论是传说也好,诗歌也好,它们基于的真相就是一个:我们的祖先在对自然界的观察中发现,确实有一种神奇的巨型动物会突然从天上掉下来,这种动物头上长角,身上有鳞,会分泌粘液,有强烈的膳腥味,一旦失水,它就会软绵无力任由人摆布,这种动物便是传说中的龙。虽然随着时代的推移,这种动物越来越稀少,但是民间百姓有时见到这种动物,依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替它遮挡阳光,浇水,说白了这种拯救堕龙的过程就是一种文明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积累了几千年的下意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