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千年奥运传奇
3749300000033

第33章 、五星飘扬(6)

然而,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遭受了惨败,只取得一枚金牌,李小鹏因脚伤影响发挥,双杠只得了第3名。这一成绩同预计的差距甚大。李小鹏在领到铜牌后,接到家中的一个电话,而后便扶着栏杆弯下腰去,只见他背部一阵 抽动,等他抬起头时已泪流满面。他为了回避记者,一路狂奔到休息室去。李小鹏双脚都有伤,左脚伤情更重,这成为他继续攀登的最大障碍,过去一直用保守疗法,雅典奥运会前后,每天都要用药水桶浸脚,训练也不系统。2006年初 ,李小鹏决定动手术,彻底解决脚伤问题。手术取出一块1/3拇指大的骨片,对增厚的滑膜进行了修复,对受伤的软骨进行了治疗。他的教练陈雄说:“这是他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他多么渴望到赛场去战斗啊!几个月后他恢复了训 练。2006年12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体操世界杯总决赛中,中国队夺得了4金1银。其中,李小鹏在双杠比赛中获得了他个人的第14个世界冠军,追平了李宁的14金。这一枚金牌足足迟到了三年。为了巩固他的治疗,他没有出征在丹麦举 行的世锦赛,当他看到队友们出发时,眼中流露出对战斗的渴望。训练中全队训练结束了,他仍不愿离开训练馆,他还在练力量,积蓄待发。

李小鹏的技术特点是:轻、飘、稳,动作协调,韵律好,动作难度大,完成的质量高。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动作,有跳马动作“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直接前空翻转体900度”,被称为“李小鹏跳”;有双杠动作“挂臂前 摆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被称为“李小鹏挂”。现在他正在攻克一个新的跳马动作,他渴望2008年在北京再披战袍投入“战斗”,再夺一枚跳马金牌,争取超过李宁的14金纪录。

23.“包揽”金牌:杨霞、陈晓敏等举重是奥运会传统项目之一。女子举重在许多国家也早已开展,直到2000年才走进奥运会。国际举重联合会为了防止金牌垄断现象出现,规定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协会在7个级别项目中只能选报四项 。我国在悉尼奥运会所报四个项目的所有金牌被参赛的4位姑娘全部包揽,显示了我国女子举重在世界举坛的绝对优势。4年之后的雅典奥运会上,虽然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中国选手在先失一金的情况下,通过奋力冲击,仍然将其余三 枚金牌收入囊中。她们在举重台上奋勇拼搏的场景深深记在人们心中。

杨霞,这位土家族姑娘,1977年出生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迁陵镇。13岁就开始了举重专业训练,她是从全国运动会冠军(1993年七运会)、亚洲运动会冠军(1998年曼谷亚运会),一直走到悉尼奥运赛场的。比赛中杨霞以225 公斤的成绩夺取了53公斤级冠军,创造了世界纪录,她的这一纪录一直保持了6年。

陈晓敏,这位来自广东鹤山农村的姑娘,1977年出生于酿酒世家,6岁就帮助父母搬酒坛、酒缸,她那有力的手和臂被教练看中,1989年开始练举重,1991年进入广东队,1992年入国家队。16岁时在全运会和世锦赛上都获取过54公斤 级冠军。1994年和1995年先后夺取59公斤级金牌,1997年又在63公斤级上获亚锦赛桂冠。在悉尼奥运会上,陈晓敏在63公斤级比赛中,仅用四把就两破世界纪录,使最后一次试举成为多余。

林伟宁,是1979年出生的山东昌邑县姑娘。10岁进入体校,1991年进入山东潍坊体校,从练武术到改练举重,1999年曾打破69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在这届奥运会上获得69公斤级冠军。

丁美媛,1979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金州区杏树屯镇,12岁开始练举重,15岁参加大连市运动会拿了冠军。1997年~1999年丁美媛先后在世界杯赛和世锦赛上夺得4次世界冠军。在悉尼奥运会上,丁美媛以抓举165公斤、挺举135公斤和 总成绩300公斤的成绩打破三项世界纪录,夺取了75公斤以上级别的冠军。

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迅速发展,能与中国举重队抗衡的选手也越来越多。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子举重队预定了“保三争四”的目标。在48公斤级比赛中杀出一匹黑马--土耳其选手塔伊兰,参赛的中国选手李卓不及塔伊兰意 外丢失首金。教练员紧急研究、周密部署苦战到凌晨4点,选手们关键时候不手软,敢于冲击极限。来自山东烟台的姑娘唐功红,在75公斤级比赛中,只剩下最后一次试举时,杠铃已达到180.5公斤,这个重量超过了她的体重63公斤,比 奥运会记录重10公斤,也超过了她保持的挺举世界纪录7.5公斤,如果她不举起这个重量,金牌就会被别国选手拿走,她没有退路,只见她抓起杠铃,大喊两声,杠铃举到胸前,再举过头顶,人们为这神奇的一举惊呼起来。来自江苏苏州 的姑娘陈艳青在59公斤级比赛中夺冠。刘春红在69公斤级比赛中摘金。中国女举姑娘们又将4金中的3金揽入怀中。

24.坚持才有收获:刘璇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体操馆,平衡木决赛已经开始,8位选手轮番上阵,中国姑娘刘璇的最强对手俄罗斯的洛巴斯基出场,拿到了全场最高分9.787分,这意味着刘璇必须超过对手的高分才能获胜。刘璇沉着应 战,以完美地表现征服了观众和裁判,得到9.825分,夺得了冠军。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平衡木项目上的首枚金牌,也是继马燕红、陆莉之后女子体操第三个奥运会冠军。那年刘璇已经21岁,对女子体操来说,这已是大龄,16年体操生涯, 经历挫折,终于“大器晚成”,究其原因:贵在坚持。

刘璇1979年生于湖南长沙,5岁那年父母为了让她练练身体,送她到少年宫幼儿健美操班,很快被省体校周小林老师看中,于是带她进了省体校。刘璇的聪明和对体操的悟性使她在7岁那年跨越了提高班,直接进入省体操队。1992年6 月在全国体操比赛中她获得高低杠全国冠军,13岁进入国家体操队。1994年亚运会前,她的腰负了伤。当得知她将赴会参赛时,她勇敢地面对这次负伤的挫折。父亲特意来北京陪她训练,教练见她一大早就到训练场,也用行动支持和鼓 励她。在亚运会上她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毕竟有了一次大赛的经验。为了备战1996年奥运会,教练组为她编排了一套高低杠高难度动作--单臂大回环兼金格尔空翻。按理这应该是高起分高难度加分的一套动作,但被国际体操联合会 以“不利于女子体操发展方向”为理由,降低了难度系数,这可是她练了多年为它流过无数汗水和泪水的动作啊!这一挫折使刘璇备受打击。离奥运会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又来不及排练一套新的动作,使她在这一期间参加的国内外大赛 上的表现平平。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团体比赛中,她信心不足,发挥失常,意外从器械上掉了下来,她的失误使女子团体与奖牌无缘,只取得第4名。这是刘璇遭受的最大一次挫折。奥运会之后她所在的小组解散,带她的教练回地方队, 她面临三种选择:退回省队,退役,留在国家队。虽然她回省队会成为无人能及的头号选手,但刘璇选择的是:要么退役,要么留在国家队。她已经写了退役申请,却暂时没有回去,而是在国家队帮助小队员们训练,国家队经过综合考 虑,决定让刘璇留下来,并由总教练陆善真指导她的训练。经历挫折使她成熟起来,她踏踏实实地按照教练的要求坚持练下去。技术水平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陆教练认为:“刘璇是个很聪明的、有悟性的运动员,她能很快领悟教练 员意图,能够感受体操深层次的那种意境。”1998年刘璇终于进入收获季节,先是在法国、加拿大的大赛中取得不俗成绩,5月又在日本清江举行的世界杯决赛上获得平衡木冠军,12月在曼谷的亚运会又取得团体、全能和平衡木3枚金牌 。她逐渐成为这期间女子体操队的领军人物,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到悉尼奥运会上,多年的积淀终于以十分完美的表现爆发出来。坚持使她实现了夺取奥运冠军的愿望。

退役后,刘璇的美丽形象和名气使她人气很旺,做主持人,做形象大使,社会活动多,还参拍了一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她说这些“更多的是尝试。”她进了北京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并于2004年以记者身份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她说 :“今后还是以体育为主要发展方向,希望在新闻工作方面有所发展。”

25.国球女新星:王楠、张怡宁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所有项目的4块金牌。中国乒坛女将王楠则包揽了女子双打(与李菊合作)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两枚金牌。4年之后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王楠与张怡宁获得 女子双打冠军后,张怡宁又夺取了女子单打冠军。雅典奥运会中国队所获得的3枚金牌中,女子仅有的两枚金牌又全部拿到手。王楠在所有世界大赛的乒乓球所有项目中都得过冠军,成为“大满贯”“全满贯”选手。到2006年不来梅世乒 赛夺得女子团体冠军之后,以获得19个世界乒乓冠军的头衔超过了邓亚萍“18冠”的纪录。紧跟王楠之后成长起来的张怡宁,又以崭新的面貌亮相世界乒坛摘金夺银,与王楠并驾齐驱,且发展后劲十足,世界排名跃居第一,是世界乒坛 又一名闪亮的新星。

王楠,1978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7岁开始打乒乓球,1992年进入辽宁省队,1995年进入国家队。她的技术特点是: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中近台两面拉弧圈,手感好,反手斜撕有速度,有变化。1995年至2001 年期间几乎包揽了世界所有重大乒乓球赛的女单、女双、女团冠军。

张怡宁,1982年生于北京市,自小贪玩好动,母亲希望她安宁一些,取名张宁。父亲又怕单字名易重复,又在中间加了个“怡”字。6岁时在别人的建议下,父母送她到东城区幼儿乒乓球班练球,从此父亲天天蹬三轮车从宣武区送她 到东城区去练球,风雨无阻,长年不断。她每天固定时间要在镜前练球上千次。小学四年级时张怡宁被调到什刹海体校,之后,进入北京队,1995年底进入国家队。她的技术特点是: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1998年亚 运会她是女子团体冠军的成员,2001年世界杯赛她获得女单冠军,2002年之后获得很多次世界乒乓球公开赛冠军。她虽然也很高兴,但她没有太激动过,她心中的目标是夺取奥运冠军。她说:“不是奥运冠军刺激不了我!”这是她对有 人问“为什么很少笑容”的回答。2004年奥运会,张怡宁的机会终于来了。

8月20日晚上,王楠、张怡宁以4∶0(11∶9,11∶7,11∶6,11∶6)战胜韩国选手李恩实、石恩美,夺得了女子双打冠军,为乒乓球队拿到了本届会上首金。从比分看似乎很轻松,但背后包含着心态的调整与充分的准备。在前一天的 单打比赛中,王楠输给新加坡选手李佳薇,被挡在了四强之外。想到在四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王楠在1/4决赛中以3∶2的逆转险胜李佳薇,为备战这届奥运会,王楠所进行的针对性训练“从来没有练得这么苦”。遗憾败北使她一时接受不 了,但是为了第2天打好比赛,她很快调整心态,与张怡宁一起研究和准备到深夜零点才睡觉。获胜后总教练蔡振华说:“这样的运动员确实非常优秀,在自己失利以后,能够在一个晚上调整过来,在今天的双打比赛中她和张怡宁配合默 契,打得非常流畅,值得赞扬。”蔡导还说,王楠好,张怡宁更好。的确,张怡宁技术男性化很明显,这一特点符合世界先进潮流,张怡宁技术全面,打法凶狠,关键时刻有狠劲,控制局面能力很强,与王楠配合打双打,真是“强强联 手”,张怡宁说:“我们配合起双打,也是很互补的。”女双冠军鼓舞着日后的比赛,张怡宁在此后单打比赛中发挥很好,战胜了各路强手,夺得了冠军。获得了两枚金牌后,张怡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说:“4年里我什么苦都吃过了 ,但学费没有白交,失败经历成了我的财富。”“走下领奖台,又要从零开始,重新洒下艰辛的汗水,才能换来领奖台上的几分钟。”

王楠和张怡宁是搭档、是对手、又是好朋友。怡宁比王楠小几岁,进队时与王楠同住一个屋。王楠说:“我对她好,她对我也好,她性格单纯,我一直喜欢她这种性格。”张怡宁说:“在场上我们打球又拼又喊又叫的,在场下没有 什么让我们着急的事,除了乒乓球。”

的确,小小乒乓球已经溶入了她们的生命,成了她们的生活。

26.跳台上的亮星:田亮从10米跳台到一池碧水之间,凝聚着跳水运动员的痛苦与欢乐,也创造出世人瞩目的辉煌。我国运动员田亮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了男子单人10米跳台跳水冠军。4年之后在雅典奥运会上,他又同小将杨景辉一 起夺得双人10米跳台跳水冠军。他还先后在世锦赛和世界杯赛场上获得过10多枚金牌,是继熊倪之后又一个男子跳水的亮星。

田亮1979年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7岁时进入重庆市业余体校跳水队,10岁时进入四川省跳水队。1988年田亮参加了“幼年杯”全国跳水锦标赛,第一次乘火车出省到福建漳州,跳板跳水比赛中,第3轮他就被淘汰,跳台 跳水他没进入前8名,回来后又被退回到重庆市体校(当时重庆是四川省所属的一个市)。1990年陕西省组建跳水队,到重庆体校去挑人,田亮被选入陕西队,师从张挺教练,1993年同张挺教练一起进入国家队主攻跳台跳水。1994年为了 锻炼新人,田亮被派出国参加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分站赛,他长了见识,经受了锻炼,回来以后,在全国锦标赛上便夺得了冠军。1995年9月田亮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大赛,与肖海亮一起夺取了双人跳台跳水冠军。1996年奥运会选拔赛上,他 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这是田亮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亚特兰大比赛的前一晚上,他紧张激动得整夜无眠,第二天只取得了第4名,肖海亮取得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