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3753000000023

第23章 轻松快乐的每一天——情绪心理学(4)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还是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今天,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我们不要去想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明天如果有烦恼,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

古罗马诗人贺瑞斯写过一首《把握住独立的今天》的小诗。诗人这样写道:

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能快乐,因为他能把今天,称之为自己的一天;他在今天里感到安全,他心中十分坦然:

“不管明天会怎样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诗人在这首诗中告诉我们,只要把握住独立的今天,就能获得快乐。事实上,我们心灵上的很多困扰,主要来自对昨天的某些遗憾,或是心系于明天可能会出现的麻烦。其实,昨天之所以有遗憾,是因为当昨天是今天时,你没有牢牢抓住;今天正是昨日的明天,今天没有什么异样,可知明天也会安然。

加拿大的著名医生奥斯勒,把生活比作有防水隔舱的现代邮轮,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这条轮船的船长,都有权把各个舱门完全关闭。

奥斯勒说:“我所主张的是你要学习控制你的生活机器,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之中,确保航行的安全。在你生活的每个阶段中,按一个按钮,并且倾听你确实已经用铁门把过去——逝去的昨天——关在身后;你再按一个按钮,用铁门把未来——还没有来临的明天——给遮断。关闭掉过去!把死的过去埋葬掉,关闭掉那引导着傻瓜走向死亡的昨天,把未来也像过去一样关闭得紧严。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压力,神经的疲累,追随者为未来而忧虑着跌入深渊。把前面的和后面的大舱门都关闭得紧紧的,培养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中的习惯。”

这个比喻十分精当。的确,你今天听课时,仍在为昨天的一次考试失败而焦虑,那么今天的课你也没有听好,又将成为明天的遗憾;你完成今天的作业时,却焦虑着明天的数学竞赛,那么明天令人担忧的局面可能真的会出现。

对于昨天,我们可以反思,但不必遗憾;对于明天,我们应该仔细地计划和准备,但却不必为此而焦虑。

我们要好好为今天活着!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边清楚的事。为明日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和热忱,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抓住今天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选择。

成长加油站87:时间管理记录下一周中参加的各种活动所占用的时间,包括睡觉、学习、娱乐、身体锻炼等。一周结束后,根据每项活动所投入时间的多少,按照百分比分配在下面这张时间馅饼图中。完成时间馅饼图的绘制后,思考以下问题:你是否将自己的时间分配得合理?如果不合理,该做哪些改变?

接下来,对时间馅饼图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分类,把馅饼图中的每项活动列入下面这张表中。如果时间馅饼图中的大部分活动都集中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这两块上,那么你可能会令自己的目标变得遥遥无期,因此要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要使自己的活动安排尽量往“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靠。

(五)延迟满足: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心理学上有一个“延迟满足”的概念。它是指一种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甘愿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出来的自制能力。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用我们平常的话说就是“忍耐力”: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一次“成长跟踪实验”

为了研究控制欲望与成功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曾做过一个经典的“成长跟踪实验”。

沃尔特·米切尔选择了一所幼儿园,并在幼儿园选出十几个4岁儿童,将他们带到一间空房里。沃尔特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粒包装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糖果属于你,你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能坚持到我回来再吃,就会得到两粒同样的糖果。”说完,他就离开了。

有的孩子抵制不住糖果的诱惑,剥掉糖纸,吃掉了糖果。接着更多的孩子吃掉了自己的糖果。到最后,有一半的孩子克制自己。40分钟后,沃尔特回到房间,给那些能克制自己的孩子分发了奖励。

沃尔特和他的实验人员把这个实验一直继续下去,他们对接受实验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数学、语文的成绩要比那些没有延迟满足的学生平均高出20分;参加工作后,他们也很少在困难面前低头,总能走出困境并获得成功。他们能够更好的应付挫折和压力,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也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

那些急不可耐、经不起诱惑的孩子,在成年后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心烦意乱,往往把自己想得很差劲或一文不值。遇到压力往往退缩不前,逃避挑战。

这个实验很好地表明:控制冲动、延迟满足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甚至比智商更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总是能够把一个个小的欲望累积起来,成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再看看那些一时冲动犯罪的人,常常是由于不能克制自己一时的欲望,而做出了害人害己的行为。

成长加油站88:驾驭情感的几种方法(1)理智。与人发生争执时,倘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也就可以心平气和了。

(2)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散步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3)幽默。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可以使一个本来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也可以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语中消逝,使愤怒、不安的情绪得以缓解。幽默不是庸俗的玩笑,更不是随便拿别人开心,而是以机智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巧妙诙谐地揭露事物的不合理成分,既一语破的,又使人容易接受。

(4)升华。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一味地生气,或颓唐绝望,都是无济于事的,做出违反法制的报复行动更是下策,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将挫折变成动力,把失败引向更崇高的目标。不少文学家、艺术家的小说、诗歌、绘画、音乐作品等,就是遭受挫折后升华的产物。例如,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抑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出了震撼欧洲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控制愤怒的情绪据说,在古代,由于熊的力气非常大,很难将其杀死。而如果想要杀熊,就要采取智取的办法,一般会在一碗蜂蜜的上方吊一根沉重的木头。这样一来,熊想要吃到蜂蜜时,必须先推开木头才可以,而推开的木头又会荡回来撞击熊。脾气暴躁的熊会很生气,于是更加用力地推开木头,而木头也更猛烈地撞击它。就这样循环重复,直到木头把熊撞死为止。

不要嘲笑熊的愚蠢,当人们选择愤怒和以怨报怨时,其实就是在做着和熊相同的事情。愤怒是一种错误的心态,它会控制你的理智,让你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它是一种消极的心态,除了让情况变得更糟,没有一点益处。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日益紧张,心理负荷也不断增加,人们变得脆弱易怒。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常常因自己的情绪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日积月累,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出现许多冲突。因此,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和别人交往的能力,孩子也会形成和父母相同的性格和脾气,也容易发怒。

愤怒对人的身心有百害而无一利。经常生气的感觉非常不舒服,而且还含有危险性,它除了会损害你的健康外,还可能导致你对别人粗暴,甚至引发你的暴力行为。如果出现严重后果的话,你还会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没有人愿意终日愤怒,脾气暴躁的人也在寻找办法改掉自己爱生气的毛病。但是,很多人经过努力却未见成效,只好无可奈何地任由愤怒把自己和他人烧得体无完肤。但事实上,愤怒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只是你采取的方法不正确而已。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愤怒。愤怒总是有原因和针对性的,只不过,这个原因在易怒者眼里是不可忍受的导火索,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却认为不必或不屑为之动气。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一个聪明的人会学会控制情绪,避免使自己陷入愤怒的沼泽中去。

很多时候,愤怒情绪大多是由于沟通不畅而造成的。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都应该尽量多创造机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给对方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当发现自己要愤怒的时候,应尽量控制好情绪,最好是暂时离开,让自己冷静冷静,冷静后再处理问题。否则愤怒的情绪会冲坏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失去理智。

如果发现自己实在要忍不住对他人大喊大叫的时候,应该强迫自己:停下来心中默数十下,或者闭上眼睛放松片刻。你可以深呼吸几次,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装作自己在打哈欠。一旦那种亢奋的情绪被打断,人就会清醒多了。

控制愤怒不是压抑自己的怒气,而是学会以新的方式思考,不要产生愤怒。那种压抑自己怒气的方法,虽然避免了生气时与人发生冲突,但是怒气并没有消失,当它积攒到一定程度时,终会因无法控制自己而爆发,这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一个聪明人懂得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对事物做出反应,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什么是值得生气的。这样,他们不仅是在控制愤怒,而是在消除愤怒产生的基础。如果你能坚持下去,养成自己新的积极的思维方式的话,你将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发怒。这时,你也会享受到平静、快乐的生活。

成长加油站89:建立情绪日志控制情绪每天坚持记情绪日志,日志上要记录下你今天发脾气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爆发的激烈程度。为了便于记录,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评分机制,从1到10代表发脾气的不同程度。“1”表示有一点生气,“10”则表示你已经暴跳如雷。另外还要记录上你发脾气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你的生活受影响的程度越深。

记日志的关键在于,你可以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行为习惯,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控制多疑的心理古代寓言中有个“疑人偷斧”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过了几天,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多疑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能“自圆其说”,他们甚至还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上面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多疑心理的典型事例:丢斧子的农夫先从假想目标开始,逐渐强化自己的猜测,最终找出一些无中生有的论据来证实自己的假想目标。

一般来说,多疑的人都表现出感觉敏锐,也就是俗话说的敏感。适度的敏感是正常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强烈,热衷关注自我,对外界的刺激感觉灵敏,这只是个具有普遍性的性格特点。它有助于自我保护,防御伤害。可是过度敏感,就属于一种不良个性。

例如,有些孩子在看到有另外两个人窃窃私语时,就觉得是在议论自己;当有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时,就觉得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当班主任在班会上批评某件事时,就认为教师在针对自己说;当和某个朋友相遇时,他刚好没和自己打招呼,就怀疑他对自己有意见。

一旦有了这种多疑的心理,常常造成个人情绪紧张,整日提心吊胆,长期下去就会影响人际交往,与同学、朋友产生冲突,从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事实上,很多猜疑心理产生的想法其实是很可笑的,只是由于先入为主的自我暗示心理作怪,猜疑者却会觉得事情顺理成章。所以,我们在对别人产生猜疑时,应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猜疑的原因,切不可无中生有。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古训,必要时请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助分析,以消除一些荒唐可笑的胡乱猜疑。

增强自信心也是控制多疑的好方法。多疑的人普遍缺乏自信,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生怕被人瞧不起,以至于总是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的缺点或不足,总是怀疑别人在做有损自己名誉或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其实,人们都在为工作、生活忙碌,哪有那么多时间来议论你?即使别人议论自己也不必介意,“谁人背后无人论,谁人背后不论人”,何况别人的评价未必是恶意的,也未必正确,整天按照别人的议论去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及时有效地、开诚布公地沟通是消除多疑心理的捷径。多疑者往往不愿把心中疑惑的事情说出来。其实,越藏在心底越生疑,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把猜疑紧锁心中,这样只会加深矛盾,恶化相互的感情。如果将心事向亲朋好友和盘托出,开诚布公地进行交谈,沟通了信息,澄清了事实的真相,霎时就会感到自己的猜疑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心境也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成长加油站90:测试你是个多疑的人吗?

自我诊断:

(1)得分低于5分:你对他人很少有戒心。你很乐观,也不敏感。

(2)得分为6~10分:你保持着适度的信任,不轻信,也不多疑。

(3)得分在11~20分之间:你有些多疑。

(4)得分高于21分:你太多疑了,这使你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