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枕边书
3754800000006

第6章 老实做人,意识先行

——老实做人,扎实做事必备的六种意识观念

(第一节 大局意识:学会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一个将组织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职员,能给他人以信赖感,让组织乐于接纳,在赢得团队和上司信任的同时,更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莫大的益处。

如果问一些组织领导最害怕遇到什么样的职员,相信这样的一群人必定名列其中:做事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目光短浅的人。这些人心中没有大局的概念,也不会有团队的位置。

当我们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是坚守住自己的一点儿小利益,还是顾全大局,为整体发展作出自己的牺牲?这个问题的答案足以考验我们对组织的忠诚度。组织有时会因为一些需要,而调整战略部署与市场策略,但并不一定会告诉全体职员决策的原因,尤其是组织高层的考虑并不见得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绝对服从、全力配合组织的整体行动。提到诺基亚,估计不少人现在使用的正是它的产品,它能占据移动通信的半壁江山与一个“败家子”有密切关系。这个“败家子”是诺基亚的总裁约玛·奥利拉。

1993年,奥利拉下达命令:将移动通信之外的部门通通卖掉!此命令一出,立即遭到强烈反对,尤其是那些老职员,大骂奥利拉是“败家子”。

奥利拉没有为自己辩解,更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决策,他的理由是:卖掉其他部门,以保证移动网络和移动电话业务的持续发展。他真的行动了。

每出售一个部门,诺基亚的老职员就会减少。随着部门的出售,诺基亚的队伍也越来越年轻。有一年,某技术学院一个班的毕业学生全都来到了诺基亚。

不久,所有诺基亚职员都认识到了,“败家子”约玛·奥利拉快速而坚定地转向电信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出售诺基亚其他部门的“败家”行为是极有远见的决策,这一决策使诺基亚步入了快车道。

1998年8月的一天,位于芬兰赫尔辛基西部的诺基亚总部一片欢腾,人们打开一瓶又一瓶香槟,庆贺公司销售网覆盖的国家超过了麦当劳。当时,诺基亚的产品已经销往130个国家,比麦当劳多15个;在10个国家建厂;在45个国家设立销售办事处,拥有48000名职员,年销售额达到1180亿瑞典克朗。

芬兰,是一个并不显赫的北欧国家,而诺基亚,也不过是一个小村庄,最初的诺基亚公司不过是一家小小的木材加工厂。但诺基亚这个神话的缔造者们却用现实征服了地球人挑剔的眼光。

从诺基亚脱胎换骨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高层的决策确实并不是我们能立刻理解的。但若因此而不执行任务,耽误了组织的既得利益,也会耽误我们自己的前程。微软公司的麦克尔曾经历了这么一次严峻的考验。

1984年的元旦,发生了世界计算机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在这一天,苹果公司宣布正式推出首台个人电脑。

这台被命名为“麦金塔”的陌生来客,是以独有的图形“窗口”为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麦金塔”以其更好的用户界面走向市场,从而向IBM的PC个人电脑发起攻势强烈的挑战。

比尔·盖茨闻风而动,立即制定相应的对策,决定放弃“卓越”软件的设计。而此时,麦克尔和程序设计师们正在挥汗大干、忘我工作,并且“卓越”电子表格软件也已初见雏形。经过再三考虑,比尔·盖茨还是不得不作出了一个心痛的决定,他正式通知麦克尔放弃“卓越”软件的开发,转向与苹果公司“麦金塔”同样软件的开发。

麦克尔得知这一消息后,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匆匆地冲进比尔·盖茨的办公室:“我真不明白你的决定!我们没日没夜地干,为的是什么?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在软件开发上打败我们的!微软只能在这里夺回失去的一切!”

比尔·盖茨耐心地向他解释事情的缘由:“从长远来看,‘麦金塔’代表了计算机的未来,它是目前最好的用户界面电脑,只有它才能够充分发挥我们‘卓越’的功能,这是IBM个人电脑不能比拟的。从大局着眼,先在‘麦金塔’取得经验,正是为了今后的发展。”

看到自己负责开发研究的项目半路夭折,麦克尔不顾比尔·盖茨的解释,恼火冲天地嚷道:“这是对我的侮辱。我决不接受!”

年轻气盛的麦克尔一气之下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书。无论比尔·盖茨怎么挽留,他也毫不松口。不过设计师的职业道德驱使着他尽心尽力地做完善后工作。

麦克尔把已设计好的部分程序向麦金塔电脑移植,并将如何操作“卓越”制作成了录像带。之后,他便悄悄地离开了微软。

麦克尔回到家里,仔细想了想,虽然嘴上说不回微软,但他的内心不仅留恋微软,而且更敬佩比尔·盖茨的为人和他天才的创造力。

第二天,当他出现在微软大门口时,比尔·盖茨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上帝,你可总算回来了!”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麦克尔紧紧拥抱住了早已等候在门前的比尔·盖茨。此后,他专心致志地继续“卓越”软件的收尾工作,还加班加点为这套软件加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模拟显示,比别人领先了一步。

微软公司的竞争对手金瑞德公司也绝非无能之辈,它也意识到了“麦金塔”的重要意义,也为其开发名为“天使”的专用软件,而这才是最让比尔·盖茨担心的事情。

微软决心加快“卓越”的研制步伐,抢在“天使”之前,成功推出“卓越”系列产品。半个月后,“卓越”正式研制成功,这一产品在多方面远远超越了“天使”软件,而且功能更加齐全,效果也更完美。因此,产品一经问世,立即获得巨大的成功,各地的销售商纷纷上门订货,一时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后,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大量配置卓越软件。许多人把这次联姻看成是“天作之合”。

而金瑞德公司的“天使”比“卓越”几乎慢了3周,这3周就决定了两个企业不同的命运。随后的市场调查报告表明:“卓越”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了“天使”。

黑格尔曾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做手,实已不是手了。”这句话表明,部分脱离了整体,已经不能保持其属性了。

职员与组织的关系犹如手和身体,职员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关心组织的发展,要有统观全局、服从全局的先进思想,将组织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整体效应。

一个将组织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职员,能给他人以信赖感,让组织乐于接纳,在赢得团队和上司信任的同时,更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莫大的益处。

(第二节 忧患意识:在工作中培养危机敏感力)

危机是个人成长的信号。如果安于现状,看不到自己所面临的竞争和危机,那么你必定会被未来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应当让自己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学会和自己比赛,每天都要淘汰掉那个已经落后的自己。如果你不主动去淘汰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必将被别人超越和淘汰。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味沉湎于过去的成绩,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在动物界中,缺少天敌的动物往往体质虚弱,不堪一击;而拥有天敌的动物往往体质强壮,生命力强。忧患意识不仅是组织常青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忧患意识,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恐龙和蜥蜴共同生活在一个古老的地球上。

一天,蜥蜴对恐龙说:“我发现天上有颗星星越来越大,很有可能要撞到我们。”恐龙却不以为然,对蜥蜴说:“该来的终究会来,难道你认为凭咱们的力量可以把这颗星星推开吗?”

一天,那颗越来越大的行星终于撞到地球上,引起了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恐龙们四处奔逃,但最终很快在灾难中死去。而那些蜥蜴,则钻进了自己早已挖掘好的洞穴里,躲过了灾难。

蜥蜴的聪明之处,在于知道虽然自己没有力量阻止灾难的发生,却有力量为自己准备一个避难所。

这虽然只是一个寓言故事,却给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带来了很好的警示和启迪,故事中的灾难在我们身边也会发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组织对职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职场中,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如果不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各种准备,不努力学习新知识,那么,正如故事中的恐龙一样,被淘汰的命运很快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如果你不主动淘汰自己,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被别人淘汰。

组织购置的机器设备都会按一定年限折旧,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同样,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地“折旧”。价值是一个变数,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缺乏忧患意识,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明天,你就会贬值,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在某个钟表厂,有一位工作非常卖力的工人,他的任务就是在生产线上给手表装配零件。这件事他一干就是10年,操作非常熟练,而且很少出过差错,几乎每年的优秀职员奖都属于他。

可是后来,厂里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许多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结果他失去了工作。原来,他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在这10年中又没有掌握其他技术,对于电脑更是一窍不通,一下子,他从优秀职员变成了多余的人。

在他离开工厂的时候,厂长先是对他多年的工作态度赞扬了一番,然后诚恳地对他说:“其实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有个思想准备,去学习一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你看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找来了新设备的说明书学习、研究,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准备的时间和机会,是你自己没有危机意识,把提升自己的机会放弃了。”

市场中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同样,职场中也没有永远的“红人”。职场中有很多像故事中的工人这样的“红人”失宠,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红人”失去了原来的激情和忧患意识,变得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些人在成为“红人”之前,工资不高,起点也比较低,而且时刻还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他们努力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业绩来换取想要的回报。终于,他们成功了,薪水、地位都大大提高,生活品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时候,他们滋生了骄傲的情绪,优越感上去了,危机感下来了,工作干劲丢掉了,于是业绩也随之下来了。事实证明,这种态度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有人说,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平均为一年零四个月。比如,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某种职业的资格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有9个人拥有这样同一种证书时,他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现代职场流行一种新的“三八主义”,即八个小时休息、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学习,这反映了当下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面对未来日趋严酷的竞争,你做好准备了吗?

(第三节 责任意识:对接受的任务要负责到底)

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工作中具有的责任感。

“责任”,一个凝聚着力量的词语;“责任”,一个富有使命感的词语;“责任”,一个能够团结各族人民的词语;“责任”,一个能够弘扬民族精神的词语。

人只要活在世上,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责任。从事不同工作的人的责任又千差万别,但是在一个成功者的心中,总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个优秀的职员每次想到责任,他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在鲜红的国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每次想到责任,他就会忆起自己意气风发地接受工作的那一刻;每次想到责任,他的心头又总会泛起对那些自己未曾做好的工作的些许遗憾。强烈的责任感,此时已经化成了一股力量蛰伏在他的体内,变成了一种对工作的热情。每一位具有责任感的职员,都胸怀理想,自勉自律,默默地实践着自己责任的诺言。

张佩珏是培佳双语学校的老师,她曾在学校共青团干部的岗位上锻炼过四年,在这期间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而且光荣地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鲜艳的党旗,让张老师感到了责任的无比神圣和庄严。张老师甚至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她从党旗的红色中读到了澎湃的为事业献身的激情,她从党旗的黄色中读到了浑厚的如大地般深沉的力量。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张老师有一种大局意识。入党后一年,刚刚怀孕的张老师,还沉浸在即将做母亲的喜悦之中,可是,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医生发现身体单薄的张老师心脏跳动异常,医生毫不犹豫地开出了一个月的病假单。怀揣着这张叫人忧心的病假单,张老师犹豫了:学校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身边的同事们已经非常忙碌,学校又没有多余的人手,如果请了病假,不就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给同事们带来沉重的负担了吗?学生将长期由代课老师教,自己能放心吗?我是共产党员,我怎么可以给学校制造麻烦呢?在家人的支持下,张老师把那张病假单藏在了抽屉里。她对自己说:“责任比身体重要。”

于是,在她怀孕期间的病假单,积在抽屉里有了七八张,可她一张也没用上。她每天仍遵循着一个普通老师的考勤制度,直到给学生上完大考前的所有复习课。一周后,张老师就生产了。可有谁知道,张老师早已需要每天回家吸氧?又有谁知道,为了一句“不给学校添麻烦,我是共产党员”,她的母亲为了她的健康熬白了头发,增添了皱纹?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这个做外婆的来不及端详外孙女,便一路跌跌撞撞地跑到护士长那里,询问外孙的心脏是否有问题。当听到护士长肯定地回答“没有问题”时,这个做外婆的掉下了眼泪。

张老师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强烈的责任心促使着她更严于律己,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来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张老师以她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的光辉形象,塑造着新时期教师的高尚师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责任的力量。

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都把工作与金钱联系在一起,这是非常糟糕的一种想法。生活中为金钱而工作的大有人在,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工作的数不胜数。在这种观点的作用下,很多人只是被动地工作。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明白工作的真正意义。

工作当然需要有报酬,但工作的真正意义绝不是薪水的高低。工作中还有比薪水更重要的,那就是在工作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发挥自己的才干,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在自己所属的领域中作出应有的成绩。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那一点点薪水,那么生命的意义也未免太低俗了。

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工作,绝不仅仅为了金钱,因为金钱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肤浅的一种。一个人如果只为了金钱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结果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工作中具有的责任感。

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他们都会主动要求自己努力工作,而不仅仅以薪水为目标。他们也不会畏惧自己工作上的坎坷,始终沿着目标向前迈进,因此他们一定能够享受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后上天所赋予的快乐。

(第四节“过门”意识:培养自己的新主人翁精神)

组织就像一艘船,每个人上了船,也要有“过门”的意识,在内心树立“这是我们的组织”的意识,将组织的安危时刻系于心头,把自己放在组织主人翁的位置上。

国内有一家知名企业对内部职员进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训,讲师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新娘过门当天,发现新郎家有老鼠,嘿嘿笑道:“‘你们’家居然有老鼠!”第二天早上,新郎被一阵追打声吵醒,听见新娘在叫:“死老鼠,打死你,居然敢偷‘我们’家米吃!”

讲到这里,讲师自然也就点出了要旨:每位职员进入组织后,都应有“过门”意识,把组织当成自己的家,树立主人翁精神!

组织就像一艘船,每个人上了船,也要有“过门”的意识,在内心树立“这是我们的组织”的意识,将组织的安危时刻系于心头,把自己放在组织主人翁的位置上。

李平是一家大型滑雪娱乐公司的普通修理工。这家滑雪娱乐公司是全国首家引进人工造雪机在坡地上造雪的大型公司。

一天深夜,李平照例出去巡视,突然看见有一台造雪机喷出的不是雪而是水。凭着工作经验,李平知道这种现象是由于造雪机的水量控制开关和水泵水压开关不协调而导致的。他急忙跑到水泵坑边,用手电筒一照,发现坑里的水已经快漫到动力电源的开关口,若不赶快采取措施,将会发生动力电缆短路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可能伤及许多人的性命。一想到这里,李平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水泵坑中,控制住了水泵阀门,防止了水的漫延。随后他又绞尽脑汁,把坑里的水排尽,重新启动造雪机开始造雪。当同事们闻讯赶过来帮忙时,李平已经把问题处理妥当。但由于长时间在冷水中工作,他已经冻得走不动了。闻讯赶来的老总派人连夜把李平送入医院,才使他转危为安。

组织内的事是每个人的事,一名有责任感的职员应当把自己当成组织的主人,时刻心系组织。

有人也许会说,组织是别人的,要把自己视为主人太难。的确,很多组织天天叫喊主人翁精神,却没有谁真正把自己当做主人。之所以这样,就是职员没有真正明白组织是谁的。

从表面上看,组织的确是别人的,因为你没有组织的股份。但事实上,组织是你和别人共有的,你总是拥有组织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给了你工作的机会,给你带来收入,给你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如果没有这一部分,你的这一切都不存在。如果你爱这一部分,你就不会再觉得工作是一种苦役了。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日本经济发展有一个致命的软肋:能源缺乏。

日本的能源完全依赖进口,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输出国实行石油禁运,日本遭受重大损失。1973年至1974年间,日本通货膨胀率竟然高达25%,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

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很多组织停产或破产,组织职员无所事事,很多人不得不暂时回家。那时,日本基本上全部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回家等于休假或待岗。

但是,回到家的职员根本没有心思待在家里,他们又陆续回到组织,清理车间,剪除杂草,或者干点儿别的事情,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家里闲着踏实。而且,他们并不是受他人指派才这么干的,而是自发的,不是为了赚钱,而纯粹是出于对组织的忠诚和热爱,他们认为组织出现困难,自己有义务尽力帮助组织。有一位职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回到家时,妻子训了他一顿:“组织遇到如此大的困难,你怎能安心待在家里呢?”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之所以能够拥有像索尼、松下、本田这样国际知名的大组织,和职员这种与组织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是分不开的。

主人翁精神对于一个组织的竞争力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主人翁精神,都把组织内部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组织无形当中会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大家会把所有可能的成本降低,包括信息的成本、合约的成本、监督的成本、实施的成本等,都可以大幅度地下降;对于组织的发展,大家能够献计献策,对自己的工作也能够尽职尽责,这一切都保证了组织强大的竞争力。

(第五节 进取意识:充电学习,勇敢超越自己)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盛衰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具备进取意识,不断充电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获得成功。

为了帮助一个人生存下去,可以给他很多鸡蛋,但是鸡蛋终有吃完的一天;也可以给他几只母鸡,每天下蛋,大概可以让他生存一两年;还可以帮他建立一个养鸡场,并请人管理,除了自己吃,还可赚点儿钱。其实,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充电学习,使他学会养鸡的技术和管理本领,成为养鸡专业户。这样,他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培养进取意识,勇敢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在现代职场上,不管你从事的是哪种行业,没有知识总是愚蠢和可怕的,不继续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更是可悲的。因为这将意味着你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意味着你很难对周围不断发展的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理解,意味着你将失去人生的方向,逐渐被更多掌握新知识和拥有新技能的人所取代,成为“吃老本”的掉队者。

在某贸易公司做了七年营销工作的纪莱芝连年被评为公司优秀职员,是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最后公司高层没有任命她,而是从外面招聘了一个精于计算机操作、说得一口流利外语的“外来和尚”。其实并不是上司对纪莱芝有什么不满,上司早就想栽培她,多年来几次提出送她去进修,纪莱芝却以工作忙并有家庭拖累为由婉拒了上司的美意,从来不为自己“充电”。结果,她原有的知识日趋老化,难以应对新的挑战,她的职位也只能“原地踏步”了。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盛衰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具备进取意识,不断充电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最终获得成功。

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职工都是从乡村里来的一些小伙子,平常大家工作之余就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天,他们当中新来了一个“傻子”,他除了完成本职的工作以外,总是泡在几辆教练车里,东拆拆西动动。

“干什么啊?兄弟,难道你想自己开个公司造这玩意儿?”一个伙计讥讽他。

“傻子”只是笑笑,并不说什么。没两个月,“傻子”已经完全学习完了关于汽车维修的所有知识,被提升为经理,薪水是那些“聪明”的小伙子的几倍。

“傻子”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学习汽车制造的其他知识,并自学外语,每个月还自费去总部参加培训。

又过了半年,“傻子”成为总公司家用汽车生产设计部门的主管。两年以后,“傻子”自己的公司上市,并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是什么让一个资质平庸的人从一个小伙计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是不间断的充电学习,不间断的自我超越!

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许你今天有着一份心满意足、得心应手的工作,明天一觉醒来却发现那份工作已经不属于你了。可能是有更优秀的人替代了你,可能是你已经没有能力做那份工作了,也可能连那个工作岗位都已不存在了。人们在从事今天的工作的同时,还得为明天将要面对的竞争、挑战做好准备。只有具备进取意识、主动提升自我的人,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而任何一家组织、任何一个领导喜欢的也都是这样的职员。

(第六节 结果意识:全力以赴,业绩证明能力)

组织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组织中的每个职员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组织是职员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做出业绩,那么迟早将成为一枚被弃用的棋子。证明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结果,就是业绩。

汤佳是上海一家公司的会计,平时工作态度非常认真,报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可惜,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发生额相差甚远,不仅老板看了一头雾水,连她自己对报表上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也说不清楚。于是,这张报表就成了实际上的废纸,在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时一点儿参考作用都没有。这样没有结果的工作等于白做,等于白白浪费公司的资源,因此汤佳很快就被炒了鱿鱼。

也许你会说,汤佳工作那么认真,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是的,以前很多人总结个人业绩时总喜欢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黄牛”型的职员曾经备受推崇和赞赏。但那都是以前,现在的情况是,组织越来越重视能出业绩、有功劳的职员,而不喜欢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后却没有任何业绩的人。组织最重视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为一个职员,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是业绩,是结果。

有一位房地产销售总监说:“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只认一样东西,就是业绩。老板给我高薪,凭什么呢?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场上产生多大的业绩。”这就是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这就是以业绩作为标准来检验一切的时代。

不管你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不管你长相如何,不管你的学历如何,你想在组织里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你都需要以业绩来作为保证。只要你能创造业绩,在任何组织中你都能得到上司的器重,得到晋升的机会,因为你创造的业绩是组织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业绩是检验一切的标准,能创造业绩的职员是组织最宝贵的财产。

杰克是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他对自己的销售纪录引以为豪。曾有一次,他向老板表白,自己是如何卖力工作,如何劝说服装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是,老板听后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表示认可。

杰克鼓足勇气:“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纺织品,对不对?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杰克,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值得吗?请把注意力盯在一次可订3000码货物的大客户身上!”老板直视着他说道。

杰克明白了老板的意图——老板要的是为公司赚大钱。于是,杰克把手中较小的客户交给另一位经纪人,自己努力去找大客户——能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客户。最后他做到了,为公司赚回了比原来多几十倍的利润。

组织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组织中的每个职员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组织是职员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做出业绩,那么迟早将成为一枚被弃用的棋子。证明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结果,就是业绩。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组织领导首先要考虑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高帽子戴着再舒服也比不上组织利润的增长,因此,领导心中分数最高的职员,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人。

职业生涯起伏不定,难以捉摸,唯有调动自己的全部才智,以出色的业绩对组织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得到组织的承认,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考核职员能力的标准,是你的业绩;也唯有你的业绩才能体现你的价值,让你“物有所值”,得到你应得的报酬。考核领导能力的标准,是领导的业绩,组织只会看重领导取得的业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考核的准则。考核组织综合实力的标准,还是组织所取得的业绩,股东、公众、国家都是根据组织年终收益来判断组织成功与否。

有人说过:“只要目标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去实现。”这也许有点儿偏激,我们当然不能用违法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竞争激烈程度史无前例的今天,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真理。对于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过程中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就像要到某一个地方去,你可以乘车去,也可以走过去,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不管你跑也好,跳也好,你到达了目的地就是成功。在组织里也一样,你只有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业绩,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器重。今天是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舞枪弄棒、耍嘴皮子的人在今天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起强烈的结果意识,全力以赴,以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