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法自然
3766200000012

第12章 工作之道:脚踏实地,付出有报(2)

孙膑赛马的策略,亦即扬长避短的策略。大凡成功者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长处和短处,采取正确的扬长避短的方法,真正发挥自身所长,克服自身的短处,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大凡失败者,往往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跟风转,甚至把自身的长处当短处,用自身的短处同人家的长处去竞争,那就必然会在竞争中败北。

美国传奇人物康威尔在求学方面一直遭遇失败与打击,高中未毕业,校长便对他的母亲说:“康威尔或许并不适合读书,他的理解能力差得让人无法接受,他甚至弄不懂两位数以上的计算。”母亲很伤心,她把康威尔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养成才。

可是,康威尔对读书完全不感兴趣。为了安慰母亲,他也试着努力学习,但是不行,他无论如何也记不住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

一天,当康威尔路过一家正在装修的超市时,他发现有一个人在超市门前雕刻一件艺术品。康威尔产生了兴趣,他凑上前去,好奇而用心地观赏起来。不久,母亲发现,康威尔只要看到什么材料,包括木头、石头等,他一定会认真而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和塑造它,直到它的形状让自己满意为止。母亲很着急,她不希望他玩弄这些东西而耽误学习。康威尔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吩咐继续读书,但同时又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他一直想做得更好。

康威尔最终还是让母亲彻底失望了,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他,就连本地并不出名的学院也不愿意招收他。母亲对康威尔说:“你走自己的路吧,没有人会为你负责,因为你已长大!”听到母亲的这句话,康威尔知道他在母亲眼中已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康威尔感到很难过。最后,康威尔决定远走他乡以寻找自己的事业。

许多年后,市政府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决定在市政府门前广场上置放该名人的雕像。众多雕塑师纷纷献上自己的作品,期望自己的名字能与名人联系在一起,这是难得的荣耀和成功。最终,一位远道而来的雕塑师获得了市政府及专家的认可。这位雕塑大师就是康威尔。

康威尔的母亲喜极而泣。她终于明白了康威尔并不笨,只是当年她没有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已。

可见,扬长避短,是人生的大智慧。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都在发扬自己的特长来适应自然。若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却无一精通,最终将丢掉自己的本性,徒劳无功。

道法自然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力戒逞强逞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道德经》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存活。

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不争斗却能取得胜利,不健谈却善于应对,不去召唤,他人却自动归附。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力戒逞强逞勇,甘于示弱。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想干一番事业,总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因而有时卖弄一点自己的知识,炫耀一下自己的才能,偶尔地逞一点强,露一点“峥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一个人放任自我,恣意地逞能逞强,那就会走向反面。

古时有这么一个故事:吴王在长江上泛舟之后,登上了狲猴山。狲猴们见有人来了,都纷纷逃避,躲到了草丛之中。

有一只老猴却与众不同,不但不逃,反而在那里上下跳跃,抓耳挠腮,炫耀自己的敏捷。吴王拉弓搭箭要射它,它一点也不害怕,等那飞箭来到身边,轻轻地伸出前爪,灵巧地捉住了箭杆。吴王一看大怒,下令让众人一齐射它,把它射死了。

吴王对他的好友说:“这只猴子在我的面前逞能卖弄,以至于遭到这样的下场,可见是逞强害得它丧了命。真是值得人们借鉴啊!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在他人的面前逞能恃傲呀!”

一般来说,一个人出类拔萃,将自己的“能”发挥出来,是一件大好事,这有助于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但是,有的人却是瞎逞能,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去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后果必然可悲。

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逞强,处处表现自我、突出自我,那么,就会剥夺了其他人施展才华、能力的机会,无形中增加了与其他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一来,结果就是:处处碰壁和受阻,处于众矢之的的重围之中。就像伊索在《人生珍言录》里所说的那样:大胆傲慢的人常为生活的不幸所打击。

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逞强,他就会对自己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好高骛远,不自量力,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来,变得虚荣心极强。而一旦人生的航船发生搁浅、触礁甚至翻船之类的情况,他就会比一般人更难于接受现实对自己的惩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失望、灰心、沮丧、意志衰退,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境,逞强逞能或许是最可怕的一种。处境卑微自然不幸,但却没有太大的危险,趴在地上的人是不会被摔死的;最可怕的是身处险峰却高视阔步,只谓天风爽,不见峡谷深,这正是人们骄傲时的典型情境。其实,只要脚下的某块石头松动,就有坠入深渊的危险。

古往今来,一个“逞”字毁了多少盖世英雄!关羽大意失荆州,就是历史上因逞能逞强、骄傲自大而致败的一个经典故事。关羽之死,可谓千古悲歌。其一生忠义,几近完人,却只为一个“傲”字,失地断头。这虽然令人感叹,更为后人敲响了警钟:英雄如关羽,尚且骄傲自大不得,我们哪里还有逞强逞勇的理由?

道法自然

过于逞强逞能,实际上是人的社会技巧的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而成熟的能人,不仅能驾驭自己的事业,还能很好地处理周围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该强则强,该柔则柔,也就易于成功。

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

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所以,要想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

在汉语字典中,“持”是指坚持,“恒”是指恒心,“持之以恒”即是长久地坚持下去。通俗点来说,“持之以恒”就是对某事某物的恒久的持有以及对待事物所表现的恒久用心,也即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恒心待之,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深刻地阐明:人最可贵的是有志向,学习最难得的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刻苦有恒的努力,才能吸取知识和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

我国明朝的李时珍是世界级的伟大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英、法、俄等十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上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但要知道,这部巨著用了整整二十七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后来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纵观历史长河,名人雅士不少,但有哪位不是持有一颗炽热的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所以,是否有恒心,和一个人在某方面能否取得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

若想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具有“滴水穿石”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千万不能漫无目的,时断时续,否则最终只会成为第二个“仲永”,徒留遗憾罢了。

一位心理学家统计过,以学钢琴为例,如果想要变成不错的业余钢琴家,至少需要投入三千小时的训练;如果想成为专业的钢琴家,一万个小时是少不了的。也就是说,要成为专业钢琴家,只需每天坚持训练两小时,不到十四年就可以了。

然而,这需要莫大的决心、毅力、恒心,每天两个小时,看似简单,却难以日复一日地做下去。

恒心是达到自己目的的最近通道。许多有成就的人在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时,都强调要“有恒”,即持之以恒。

法国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告诉你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治学问,做研究,就要持之以恒。”可见“有恒”是何等重要。

谚语有云: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如果你只是整天沉浸在种种幻想中,那么,成功与你无缘;如果你只有下决心的恒心,而没有坚持的恒心,只有三分钟的热度,那么,成功会远远地避开你;如果你半途而废,那么,就在你面前的成功就会弃你而去。你要清楚一点:成功只会降临在永远自强不息、永远持之以恒、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