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法自然
3766200000003

第3章 生活之道:顺其自然,知足常乐(3)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首先我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再者庆幸的是全家没人生病卧床,也没有人犯事坐监,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胡九韶不但对生活很满足,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

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满,认为自己不如某某人。这样,就会因为各种事情搞得心烦意乱,甚至压力重重。

也许,我们觉得自己的职位不高,而去努力工作;也许,我们认为自己的金钱太少而去拼命挣钱;也许,我们对自己的住房条件不满,而去争取过得好一些……但当所想的都实现后,又常常会感到不满,仍想去获得一些更好的东西。

曾听说过一个富人的故事。富人家财万贯,良田万顷,但他仍不知足,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

一天,他路过一个穷人家,见穷人家里什么都没有,吃饭都成问题。可是,那个穷人并不因家境贫寒而闷闷不乐,他的孩子们也都十分高兴。富人便问:“你们这么穷,为何还这么高兴?”

那穷人回答:“我们穷吗?我们只是没有钱而已。”

穷人的回答震撼了富人,也惊醒了富人。富人从此过上了知足快乐的生活。

知足者才能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

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些人总是把胸无大志、无所要求、不思进取、缺乏竞争力等等消极思想与知足常乐划上等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其实,知足常乐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知足常乐不是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代名词,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知足不等于停顿不前,常乐不等于傻乐,知足常乐不是目光短浅,它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大度的胸怀。

作为一个现实的人,我们不能无谓地“安”,也不能盲目地“乐”,不能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而是要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们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竞争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压力化成动力,把竞争化成积极向上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助于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宜,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一种知足和常乐。

道法自然

生活时刻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真谛—知足者常乐!人生是一座永远爬不完的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所以,不必艳羡别人的满腹才情,勿需眼红别人的飞黄腾达,在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

物质生活要淡泊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地贪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富人亦有富人的烦恼,穷人自有穷人的快乐。钱财于我们来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对待物质生活要淡泊。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金钱只是用来维持生活的一件身外之物,勿需太多,够用即可。

喧嚣的都市,被太阳炙烤的灼热的马路上,行色匆匆的奔波者个个行容憔悴。为了追求永远挣不完的物质财富,他们甘愿为自己套上双枷。只是他们都忘了,世界如此之大,这渺小的双手怎能抓住太多?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又有人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里,但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的境况非常差,既不安静,也不安全,还不卫生。别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便又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

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好啊!进门就是家,搬东西方便,朋友来玩也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呀!”

又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而苏格拉底则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依然每天快快乐乐。别人又问:“先生,住七楼又有哪些好处呢?”

苏格拉底说:“好处多着呢!比如说吧,每天上下几次楼,对身体是很好的锻炼;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住得高,看得远,风景这边独好。”

苏格拉底总能看到事情好的方面,因此能够安贫乐道,无论处于何种境况下都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