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灵异伏魔录
37678100000021

第21章 黄老道家

第二十一章黄老道家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疆生母郭皇后被废除了后位,而刘疆此时虽然贵为太子,但是刘疆从郭皇后被废的这件事中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刘疆深知自己的太子之位恐怕是危在旦夕了,于是主动请辞太子之位该封为藩王,以求能够保全自身,不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而光武帝并没有同意刘疆的请求,在光武帝看来郭氏被废并不会罪及刘疆这位太子,而刘疆这么做真是有些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的吗?

刘疆为建武元年(公元25年)出生,出生后的刘疆虽然贵为光武帝的嫡长子,未来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是刘疆从出生之后却并未得到光武帝刘秀更多的宠爱,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光武帝对待自己的这位嫡长子更像是对待自家的子侄一般,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难以消除,三年后阴贵妃诞下一子,取名刘阳,也就是后来的东汉明帝刘庄,刘庄从出生之后就独得光武帝刘秀的宠爱,可谓是万般宠爱集于一身,相比于此时刚刚年满三岁的刘疆而言,刘秀对待自己这两个儿子的方式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此时的刘疆刚刚开始记事,面对自己的父皇对待自己和四皇弟的差别对待,从小就非常聪慧的刘疆选择了视若无睹,并不是刘疆不想争取什么,而是实在是无法争取到更多的东西,如果跟自己的四皇弟争宠的话,只会引得自己父皇对自己的反感罢了。

就这样从小就很少得到父爱的刘疆一岁一岁的在这种痛苦和无奈中长大成人,在此期间刘疆对于比自己小三岁的这个四弟,就像是对待自己一母同胞的亲生弟弟一般,只不过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挽回自己父皇的心,做了这么多一切都是徒劳的,而刘疆自从开始懂事后就很明白将来的皇位一定不会传给自己,这一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刘疆自己选择了一条很平凡的路去走,对于自己将来的前途,刘疆早已经死心了,再加上天性善良敦厚,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刘疆一直在以一种慵懒散漫的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相比刘疆的散漫,刘阳就显得有些隐藏不住自己的锋芒了,光武帝每每提问刘阳的见解都能够跟自己的父皇想到一块去,而反观刘疆每次的见解都和光武帝心中所想相悖,久而久之光武帝对于四皇子刘阳的宠爱日益加深,对待刘疆就像是对待路人一般,在朝中大臣看来刘疆这位太子资质平庸,不懂得治国之道,实在是难以委与重任,虽然朝中大臣还没把刘疆说成烂泥扶不上墙,但是这些大臣的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而只有刘疆自己心中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装傻充楞,每次都要惹自己的父皇不高兴,因为刘疆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他要做的就是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卸去太子这个长久以来束缚着自己的枷锁,这个时机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是来到了。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由于种种原因刘疆生母郭皇后被废去了皇后之位,同年改封阴贵妃为皇后,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刘疆随即主动请辞太子位,而光武帝并没有准许刘疆的请求,而此时刘疆虽然还在太子之位,但是朝野之中九成以上的大臣都已经明里暗里的选择支持四皇子登太子位,而刘疆没有得到准许心情自然有些苦闷,再加上自己的生母郭皇后此时被禁足于北宫,有些心灰意冷对自己的父皇不再抱任何希望的刘疆开始无所事事意志消沉下去,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就在刘疆处于人生谷底的时候,刘疆无意之中接触到了黄老道家,就此刘疆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老子创立了道家,老子创立道家之后,道家迅速分立为了两个支系,一为老庄道家,一为黄老道家,起初在那个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时代,还没有宗教这种概念,所以当时道家还不能称之为道教,而现在道教其原型则是从黄老道家中演变而来,顾名思义老庄道家奉老子和庄子为鼻祖,而黄老道家则是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在道家刚刚出现之时,道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还仅仅只是一个学术派别,以研究学问为主,并不是像现在我们潜意识中对于道教的理解一样,道教之人都是修炼追求长生之术的修炼者,道家产生之初对于修炼的概念还非常的模糊,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次上,而道家之所以会分化成两个派系,其中的原因也就是因为此,究其根本两派之间的理念是截然相反的,其中老庄派系主张出世,通过经年累月的修炼以达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地步,而黄老派系则是主张入世,通过传道解救芸芸众生的苦难积累功德,当然其最终的目的还是羽化登仙,在这个过程中,两个派系的分歧越来越大,到最后达到了不可调和互不相让的地步。

从道家产生的春秋时期一直到西汉初期,这几百年间是道家迅速发展的时期,当然发展因为入世的缘故,所以黄老派系要比老庄派系发展的速度快得多,可是也正是因为入世的缘故才导致黄老道家最终的土崩瓦解,这件事情还要从西汉时期的政治环境因素说起,西汉王朝刚刚建立之时,国家经历过秦王朝的残酷统治之后已经变得满目疮痍,百姓急需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这个时候作为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社会思潮,黄老道家主张的“无为无不为”的执政理念正好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需要,于是黄老道家的思想迅速成为了西汉王朝的执政理念,也正是这种轻敛薄赋与民休息的执政理念的推行,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而黄老道家也在这时候发展到了巅峰,不过盛极必衰,随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即位,汉武帝任用的当朝丞相,终结了黄老道家的继续发展,这个人名为董仲舒,因为所学派系不同,所以董仲舒上任之后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正是因为董仲舒,儒家学说统治了之后的将近两千年的古代人民,而黄老道家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自然就成为了董仲舒第一个打压的对象,就这样黄老道家兴盛了将近七十年的时间,就此走向了终结,最终黄老道家被幸免于难的老庄派系加以吸收,道家也正是成为了我国本土的第一个宗教——道教,道教作为宗教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修炼体系,从此道教开始了他正式的发展道路。

到了东汉初期,因为社会制度的开化,所以很多先秦时代的众家思想也重新开始滋生出了萌芽,只不过经过儒家接近两百年的影响,儒家对于人们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了,就算众家学说想要萌芽,现实的社会环境也不允许,所以众家学说发展的空间并不大,如果不是刘疆心烦意乱时偶然前往黄老道家的发源地“稷下”的话,估计要想正式开始接触道教还需要一段时间,当然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无巧不成书这句话,命运的轨迹在冥冥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