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灵异伏魔录
37678100000022

第22章 稷下之行

第二十二章稷下之行

没能辞去太子之位刘疆心中虽说早有预料,但当事实真的展现在自己的眼前时,刘疆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愤懑和忧愁,不过身为帝王的光武帝自然对自己所立的这位太子的心思是一清二楚的,或是出于对自己的这位长子的愧疚,又或许是出于自己作为父亲的慈爱,故而光武帝刘秀随即颁布了一道谕旨,而谕旨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天下百姓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生活非常的疾苦,而今天下虽大势已定,但是各地的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还有很多,为了更为深入民心的了解百姓现在的生活状况,特指派太子刘疆代天子巡狩天下,以告上天护佑。

下达这道谕旨的用意刘疆虽然猜不透,但是此时自己心中正是烦闷之际,对于这样一个可以远离朝堂,行侠天下的机会,刘疆自然不会拒绝,在刘疆的心中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代游侠,为天下百姓除暴安良,还百姓以幸福安康的生活,正是从小有着这样的憧憬才支持着他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现在。

接下这道谕旨之后,刘疆没有再做耽搁而是立即就出发了,说实话他在这个充满争斗和尔虞我诈的皇宫里是一刻也不想多呆了,因为这次的巡狩乃是秘密经行直接下谕给太子刘疆,所以这道谕旨并没有昭告天下,就连朝中的大臣对这件事情也是一无所知,不过代天巡狩这么大的事情能瞒得住一时却瞒不住一世,就在刘疆离宫后不久,群臣就知道了太子已经秘密出宫不知所踪了,至于这次太子出宫所谓何事,这些无一不是人精的王公大臣自然能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更别说这太子出宫的时机就在度田令颁布后不久了,光武帝的真实用意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自此一场计划周密专门针对太子刘疆的暗杀计划也正式开始酝酿了。

此时的刘疆已经在去往稷下的路上了,对于朝中的事情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这次是秘密出行,所以本该规模庞大的巡狩队伍,现在只剩下了四个人,除了太子刘疆以外,还有刘疆挑选出来的三名宫中侍卫作为随从,自然这三名宫中侍卫的武力就算是在高手众多的皇宫之中也是超群的,不然也不可能被刘疆选中,刘疆虽然宅心仁厚不善心计,但是刘疆却不傻,此次得到光武帝的真正授意后,刘疆其实就知道此行恐怕会危险万分,因此找几个最顶尖的高手跟随自己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另外刘疆之所以会选择这三个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三人乃是刘疆自己的亲信,也是刘疆最信任的人,就连刘疆的武功都是由这三人传授的,这三个人跟刘疆虽说表面上是臣属,但更多的则是亦师亦友,刘疆本就对于宫中那一套繁琐的规矩礼仪嗤之以鼻,故平时在无人之时常常跟这三人是称兄道弟,以兄弟相称,而事实最后也证明刘疆的选择是没错的,如果不是这三人这一路上舍命相护的话,估计刘疆早就身陨在巡狩的路上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说有些早了。

稷下这个地方在战国时期位于齐国境内,“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一处城门的名称。关于稷下之名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说法是:“稷下”因为在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故因此而得名。齐国君主曾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看,稷下学宫完全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如果没有稷下学宫的创立就没有后来诸子百家争鸣于世的盛况,另外稷下学宫虽然在齐国灭亡之后就消失了,但是其对于后世历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稷下学宫虽然消失了,但是曾经在稷下学宫求学过的那些自称是“稷下生”的百家诸子却是把稷下学宫的思想发展到了巅峰,就算是经历了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在稷下这个地方那种百家思想竞相争鸣的场面却从未消失过,说句不过分的话,稷下这个地方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是所有学者心中向往的圣地,因为这里早就把百家的思想融汇到了一起,在稷下你就是随便找出一个孩童,他都能给你说出一大堆治国的道理出来,可见这里的学风之盛是任何地方都不能及的,而刘疆从小就饱览群书,对于各家思想也是多有接触,他自然是知道稷下这个地方的,只不过以前没有时间来这里罢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次机会,再者说稷下所在的东海郡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可以说是不容有失,所以他自然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稷下,不过这只是刘疆决定首先去稷下其中的一个原因而已。

至于另外一个原因,在说原因之前就不得不提起稷下学宫的来历了,齐国本是周朝开国大臣姜子牙的封地,姜齐奉行尊贤尚功的国策,很快开发成为强国,春秋时期,一度成为霸主。到公元前386年,失去社会支持的姜氏失去政权,经过几代努力而获得齐国上下广泛支持的田氏,取代姜氏,田和成为齐国君主,日渐衰微的周王朝及其封国都对此表示承认,这一事件被称为田氏代齐。而在那个深受周朝礼制思想统治的时代,“篡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可以说是绝对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接受的,虽说田氏取代姜氏之后,齐国的国力又开始逐渐恢复巅峰状态,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天下百姓还是多有微词,最终新兴的田氏政权迫于压力急需寻找一个能为这次“篡位”开脱的理由,于是乎发源于稷下的黄老之学就受到齐国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黄老之学的建立依据在现在看来却是是有些牵强,具体如下:因为老子是陈国人,而田氏的祖先公子完正是在春秋中期齐桓公时由陈国避乱逃到齐国的。所以,田氏政权选择了来自南方陈国的老子学说,同时又抬出传说比尧、舜、禹、神农更早的黄帝来。一方面是要以此压倒儒、墨、农等家,更重要的是齐威王把黄帝作为田氏的始祖,确是下了一番苦心琢磨出来的。因为田氏是黄帝的后裔,而姜氏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战胜炎帝而有天下的传说,就为“田氏代齐“的合法性找到了历史的根据。

黄老之学本就是百家学说中独居首位的存在,对各家学说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有了统治者大力的支持后,更是巩固和奠定了黄老之学在百家学说中的霸主地位,再加上黄老之学在自己思想的基础上又借鉴了百家思想之所长,故而在当时的稷下学宫求学之人无不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另外黄老之学借鉴最多还是墨家,对于深受墨侠之道影响的刘疆来说,这就更促使他前去稷下了,这就是另外一个原因。

此去稷下等待刘疆的将会是一系列奇异的遭遇,其中他更是找到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