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称职的80后管理者
3768800000020

第20章 让下属从内心尊重你(3)

试想,你听员工的工作汇报,始终是一副毫无表情的面孔,只是偶尔地嗯、啊地表示赞同,那么员工是会将你的这副面孔装进他们心中建立的你的私人小档案中的。而且很可能这次汇报会突然被员工快速收场,因为他们一直在怀疑你是否真的愿意再听下去,在他们脑海中仿佛已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你的时间比他们的更重要!对汇报者报之以微笑,也许会使情势大为改观,员工们会从微笑中感觉到你对所述问题的兴趣与重视,而且他们会从中受到很大鼓舞,因此将心中所有的感触、想法和盘托出,既让你了解了他们的真实心态,又知道了员工工作的客观情况,而这些正是身居上层的管理者最需要的信息。

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能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起到促进作用。而你用微笑的方式来更好地调节企业人际关系时,每个人的心理上就有了乐观处事、积极向上的创造业绩的最佳情绪状态。

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我们是多么需要他人真心的赞赏和鼓励,因为在此当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赞美的乐趣和温馨,同时也能增添自信。

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这种渴望不断地啃噬着人的心灵,少数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以将别人掌握在手中。在美国还有一则被奉为经典的忠告,切斯菲尔德爵士在忠告里建议他的儿子以尼韦努公爵为榜样:你会发现,他通过先使人们喜欢他们自己来使得人们喜欢他。很显然这位公爵是赞美他人而赢得众人的喜爱的。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夏布先生也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想,我天生具有引发人们热心的能力,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挥至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来自长辈或上司的批评,最容易葬送掉一个人的志气。我从不批评他人,我相信奖励是使人工作的原动力,所以我喜欢赞美而讨厌吹毛求疵。如果说我喜欢什么,那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这就是夏布成功的秘诀。

工作成绩被肯定,是人的价值得到了最期望的肯定,当他们得到肯定、赞赏和鼓励后,会本能地焕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为什么我们不能学得慷慨一些呢?试着去寻找你周围同事身上值得你赞赏和称颂的东西,并且真诚地告诉他。当然一开始也许并不容易,但你会习惯的。

你不只是管理者

有些80后管理者认为,管理员工就是发发命令,挥挥手臂指挥指挥员工。其实,管理者是其言行都能对他人产生影响的人物,不仅对自己的人生描绘种种蓝图,并且帮助员工、领导员工成长,并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不懈地奋斗,迎接挑战。这样的管理者就必须得通过不断地学习,拥有一技之长。在你立志成为一名称职的80后管理者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拥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和能力才能让别人服从?

首先,80后管理者需要具有亲和力,这样别人才愿意与你接近。其次,你还需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帮助你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但比起这些,最基础的或者说你发挥领导力的根基是什么?那就是你的“一技之长”,那是你的“术业之专攻”,在员工面前,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当大家碰到难题的时候,你总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并不费力气地解决问题。这是别人尊重你的基础。

巴顿之所以能被提升为装甲部队第三集团军司令官,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他熟悉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29岁的巴顿就已晋升为上校。他领导了第一支在战场上作战的坦克部队。后来由于预算裁减,陆军必须裁掉若干坦克,巴顿回到了骑兵部队,军衔又恢复到中尉。到了1940年,他又一路奋斗升到上校。当时陆军急需坦克人才,巴顿是少数具有这项专长的高级军官,因此,陆军很快又将他升为将军。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因为同样的原因迅速升到顶峰位置。例如,创立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史蒂芬·乔布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李·艾科卡,MCL董事长威廉·麦高文,联邦快递创办人兼董事长佛瑞德瑞克·史密斯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某种重要的专长。假若你认为雷蒙德·克罗克成为亿万富翁,只是因为他进入到汉堡这一行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他创立麦当劳以前,已经有太多制作汉堡的公司。当麦当劳每年都在成长时,其他公司却在亏本。克罗克虽然没有发明汉堡,却为汉堡业开创了新局面,因为他早就培养好了这方面的特殊专长。他不但懂得如何做出好吃的汉堡,而且还知道如何让别人认定他的产品价廉物美。他联合运用统一配销、品质管理以及诸如量杯的技巧,使一个高中学生也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汉堡。在世界各地,麦当劳汉堡的质量,都是一样的好。

拥有你自己的重要的专长,这是一个明白不过的道理。在管理过程中,如果80后管理者没有一技之长是难以立足的,仅靠你的管理技巧和知识,是难以让员工从内心信服你的。就像那些技术半生不熟的厨师,将各种蔬菜和肉、盐拼凑在一起来炒出来的菜,去饭店吃饭的客人不摔你的盘子才怪呢;术业不精的医科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学好技术,结果做起手术来笨手笨脚,让病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律师在读书时不注意培养能力,办起案件来,让当事人白白花费金钱……这些都是由于缺乏一技之长所造成的,这些人注定了当不了称职的管理者,因为这种专业水平无法让更多的人“服”他。

80后管理者要想取得工作上的成功,就不能在能力上平平,而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有了一技之长,再谋求全面发展,就有了动人的魅力。所以,80后管理者要精耕细作,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有可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潜在的获得成功的秘密武器,并不断地将你的专长传授给员工,“授之以渔”并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那么下属和员工必然将“报之以李”。

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凭借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才有了多方面的才能和建树的。我国春秋时代的“圣人”孔子,他既是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伦理学家,又是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总之,在人文学科方面,孔子几乎都可以说是开创一代先河,成为这方面独树一帜的“专家”,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19世纪,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以及他的战友恩格斯,也都是在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专才”,他们在如何学习、如何做学问方面,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作为企业的一名80后管理者,应该学有专长。从事科研的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从事经济的人员应该懂得经济规律。如果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工作中只会瞎指挥,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这样做的后果轻者是工作效率低下,重者是劳民伤财,甚至会酿成人为的灾难。

学有一技之长既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一名称职80后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如果学有专长,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虎添翼,特别是能够透彻地了解情况,进行正确的决策,使工作有的放矢,这样才会使你显得更加富有个性魅力。

除此之外,“一技之长”也是形象。80后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作出科学决策,但并不意味着管理者不需要“一技之长”。因为“一技之长”作为一种形象和一种实践体验,它的影响和力量是无穷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往往胜过喊破嗓子、挥动手臂,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80后管理者的“一技之长”如果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体现出来,这对于树立管理者的形象,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都是很有利的。

可以指挥别人的权威

称职的80后管理者在于99%的个人所展现的威信和魅力和1%的权力行使。而这种威信与魅力,正是80后管理者可以指挥别人的权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作为一名称职的80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语言说服员工,这样才能具有亲和力,才能形成高度的凝聚力。

80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是把“照我说的做”改为“照我做的做”,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激励作用。然而,有些80管理者总对手下员工说:“照我说的做”。可他们不明白,这是下下之策,真正的上上之策应该是:“照我做的做”。

80后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也是员工体会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第一个接触点,自己本身的工作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甚至喜好都会对员工产生莫大的影响。作为一名称职的80管理者,就一定要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毛主席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要想拥有可以指挥别人的权威,必须以身作则,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在员工心中树立起威望,就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战斗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就是这样的中层管理者。他曾经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巴顿将军为什么说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身为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官的巴顿带领行部队进的时候,有辆汽车陷入了深泥。巴顿将军喊道:“你们这帮混蛋赶快下车,把车推出来。”所有的人都下了车,按照命令开始推车。在大家的努力下,车终于被推了出来。当一个士兵正准备抹去自己身上的泥污时,惊讶地发现身边那个弄得浑身都是泥污的人竟然是巴顿。这个士兵一直都将这件事记在心里。直到巴顿去世,在将军的葬礼上,这个士兵对巴顿的遗孀才说起了这件事,这个士兵最后说:“是的,夫人,我们敬佩他!”

看完这个故事后,再来回顾巴顿将军那句名言:“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深意,那就是:士兵的状态,取决于将领的状态;将领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就是士兵学习的标杆!这个道理不光在军队适用,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适用。凡是能够带领员工取得成功的80后管理者,必定是以身作则的管理者。

土光敏夫是日本一位地位崇高、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他在1965年曾出任东芝电器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济,但由于组织庞大,层次过多,管理不善,员工松散,导致公司绩效低下。土光接管之后,提出了“一般员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脑,董事则要多用十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芝。他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他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并空出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半的一小时时间,欢迎员工与他一起动脑,共同讨论公司的问题。土光为了杜绝浪费,借着一次参观的机会,给东芝的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次,东芝的一位董事想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土光已看过九次,所以事先说好由他带路。他们约好在樱木町车站的门口会合。土光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赶到。董事说:“社长先生,抱歉让您久等了。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董事以为土光也是乘公司的专车来的。土光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董事当场愣住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原来土光为了杜绝浪费,使公司合理化,以身作则搭电车,给那位浑浑噩噩的董事上了一课。这件事传遍了整个公司,员工们立刻心生警惕,不再随意浪费公司的物品。在土光以身作则的影响下,东芝的情况逐渐好转。

管理者的工作习惯和自我约束力,对员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管理者都能够按时上班,工作时间尽量不涉及私人事务,对工作尽职尽责,那么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玫琳凯·艾施以“管理者以身作则”为所有管理人员的准则。她每天都把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继续做完,她的工作信条是:“今天的事绝不能拖到明天”,她从来没有要求她的员工也这么做,但她的助理以及七位秘书,也都具有她这样的工作风格。

80后管理者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起带头表率作用,才能具备说服力,才能增强自己的凝聚力。玫琳凯·艾施为了使公司的产品扩大影响,从不用其他公司生产的化妆用品,她也绝不允许公司职员使用其他公司的化妆用品,就像她不能理解奔驰轿车的营销员开着宝马轿车一样。

一次,玫琳凯·艾施发现一位经理使用其他公司生产的粉盒和唇膏,于是走到她婉转而幽默地说:“上帝呀,你在做什么试验吧?我想你是不会在公司里使用别家产品的吧!”那位经理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过了几天,玫琳凯·艾施亲自把自己未使用过的粉盒和唇膏送给了那位经理。

玫琳凯·艾施深知,一个化妆品公司经理的形象,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流行穿长裤,但玫琳凯·艾施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从来不追逐这种流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形象,她甚至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放弃了她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园艺,因为她担心自己会在不留意中,让沾在身上的泥土破坏自己的形象。正是由于玫琳凯·艾施以身作则,公司里每一位员工都衣着合体,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