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境界叫活在当下(Mbook随身读)
3784300000023

第23章 惜福,浇灌当下的心田(1)

§§§第一节 福由心生

生活是杯,福分是水,可是如果杯子里只有一半的水,我们是应该注意满的部分还是未满的部分呢?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是用自己的平安和喜乐续杯,直到杯子里的幸福溢满当下的心田为止。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不同的事情,随着事情发展的好坏,我们的心情会跟着起伏。于是,从表面上来看,是事情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但是,事情的存在是客观的,不论心情好坏,我们都不可能让已经发生的事情消失或者发生改变。我们所谓的“好”与“坏”,不过是在自己的心里给事物下的定义。好的程度,坏的程度,也是按照心情来衡量的;事情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也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判断的。我们内心的判断,决定了我们的态度、心情甚至命运。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同样,生活带给我们的影响,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如果内心是悲观的、消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将是伤感的、痛苦的;如果内心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幸福的、快乐的。

有一位哲学家,当他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这样的生活也能算幸福吗?”哲学家说:“和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幸福吗?”哲学家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让人觉得幸福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了一栋大楼里。这栋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在这栋楼里底层环境是最差的,楼上的人家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幸福吗?”

哲学家回答说:“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让我特别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道:“你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福由心生,我们的心灵就如同一块磁石。积极乐观的心灵,吸引过来的总是幸福和快乐;消极悲观的心灵,吸引过来的总是伤感和悲痛。幸运的人,并不是命运的天平总是倾向于他(她),而是他(她)在内心里不停地呼唤幸运,所以他(她)最终获得了幸运;不幸的人,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诅咒生活,本来并不悲惨的生活,却因为他(她)的抱怨、沮丧变得乱七八糟了。

当下悟语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同样,生活带给我们的影响,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第二节 祸福相依,寻找暗藏的福分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遭受苦难。面对这些困境,有的人会不战自败,他们捶胸顿足、怨天尤人,却从不尝试战胜困境。这样的人永远也无法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真正的成大事者,会在逆境中满怀希望,同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挑战困境,主动在困境中寻找暗藏的幸福。即使前进的道路坎坷,荆棘绕身,他们也绝不后退,一直走向成功的终点。

贝多芬在青年成名之后,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16年起,贝多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耳病复发,不久他就失聪了。

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意味着将要离开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这个打击对贝多芬而言简直比判了死刑还要痛苦。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除了作曲外,贝多芬还想担任乐队指挥。

结果,第一次预演时,他指挥的节奏比台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许多,使得乐队无所适从,混乱不堪。当别人将“不要再指挥下去了”的纸条传给他时,贝多芬顿时脸色发白,慌忙跑回家,痛苦得一言不发。

贝多芬仍没有放弃。他极力克服耳聋带给他的困难。耳朵听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的振动。这样,他不仅创作出了比过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登台担任指挥了。

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全场一致的喝彩,场上一共响起了五次热烈的掌声,然而,他根本没有听到。直到一位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观众纷纷起立热烈鼓掌的样子。这种狂热的场面,让贝多芬激动不已。

贝多芬一生的波澜壮阔,传达着这样一句撼天动地的宣言:“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

“祸福相依”最能说明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在困境中同样孕育着机遇和幸福。贝多芬“用泪水播种欢乐”的人生体验,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痛苦的正面作用。

传奇人物艾柯卡的经历也很生动地阐明了快乐与痛苦的内在联系。

艾柯卡靠自己的奋斗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可是,1978年7月13日,有点得意忘形的艾柯卡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在福特工作32年,当了总经理8年,一帆风顺的艾柯卡突然间失业了。艾柯卡痛不欲生,认为自己要彻底崩溃了,于是他开始酗酒。

可就在这时,艾柯卡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凭着自己的智慧、胆识和魅力,艾柯卡大刀阔斧地对克莱斯勒进行了整顿、改革,并设法向政府求援。他舌战国会议员,争取到了巨额银行贷款,开始重振企业雄风。

在艾柯卡的领导下,克莱斯勒公司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推出了K型车的计划。此计划的成功令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起死回生,成为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三大汽车公司。

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把生平仅有的面额高达813亿美元的支票交到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还清了所有债务。而就是在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不知痛苦,又怎能体会到幸福和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道它的甘甜。当然,这品尝需要勇气!其实,要让自己幸福,非常简单,那就是:少一分欲望,多一分自信。在身处绝境时,要懂得苦中求乐,要懂得咬牙坚持。冲破逆境的束缚,寻找到新的契机,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当下悟语

真正的成大事者,会在逆境中满怀希望,同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挑战困境,主动在困境中寻找暗藏的幸福。

§§§第三节 精神的喜悦能够弥补肉体的苦楚

在疾病中战胜病魔,在奄奄一息中战胜死亡,在逆境中战胜困难,这些都是人生真正的胜利。尽管在夺取胜利的过程中,人们的身体上可能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可是等到了胜利以后,那分来自精神上的喜悦,早已覆盖了最初的疼痛。

1985年,美国女孩辛蒂还在医科大学念书。有一次,她到山上散步,带回一些蚜虫。她拿起杀虫剂,为蚜虫去除化学污染,突然,她感觉到一阵痉挛。原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谁料,她的后半生从此陷入不幸。

杀虫剂内所含的某种化学成分使辛蒂的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香水、洗发水等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化学物质都让她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这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

起初几年,她一直流口水,尿液也变成绿色,有毒汗水的刺激使她背部出现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睡在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

后来,她的丈夫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所无毒房屋——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经过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也不能含有任何化学物质。

很多年过去了,辛蒂看不到一棵花草,听不见一声悠扬的歌声,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和风。她躲在没有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余还不能哭泣,因为她的眼泪跟汗液一样也是有毒的化学物质。

然而,坚强的辛蒂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一直在为自己,同时也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1986年,她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以便为那些致力于此类病症的研究人士提供一个窗口。1994年,辛蒂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创建了“化学物质伤害资讯网”,向人们介绍化学物质的危害。目前这一资讯网已有来自32个国家的5000多名会员,网站不仅发行了刊物,还得到来自美国、欧盟及联合国的大力支持。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辛蒂说:“如果是曾经的苦难换回了今天的成绩,那么我所承受的一切痛苦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抱怨苦难,害怕苦楚,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战胜困难之后的喜悦。真正能够有所成就的人,不会惧怕生活的考验,只会怕生活给予的考验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