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禅悟(Mbook随身读)
3784400000016

第16章 圆融处世,做一个幸福的“糊涂人”(2)

沈万三秀一时大意,未及多想,暗道:我有家财万贯,这有何难!第二天本利2文,第三天4文,第四天才8文。区区小数,何足挂齿?于是沈万三秀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可是,他回家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仔细一算,不由得傻眼了,虽然到第十天本利总共也不过512文,可到第二十天就变成了524,288文,而到第三十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总数竟高达536,870,912文,要交出5亿多文钱,那时只能倾家荡产了,沈万三秀懊悔不已。

后来,沈万三秀果然倾家荡产,朱元璋下令将沈家庞大的财产全部没收后,又下旨将沈万三秀全家流放到云南边地。

骄傲自负的人常常认为,世界上如果没有了他,人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实际上,这样的人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一旦骄傲,他们就会失去为人处事的准绳,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沈万三秀的悲剧恰恰是由于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富可敌国也不知道忌讳多疑的朱元璋,等待他的除了倾家荡产还能是什么?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有云:“出头的椽子易烂。”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性丛林中的法则。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争强好胜和爱显摆的本性使人视后退为懦弱。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才会懂得:只有适时地隐藏锋芒,才能在施展才华时躲过明枪暗箭。

人生箴言

谦卑宽容是一种处世态度,属于一种收敛型性格,并非心无主见,胆小怕事,而是以退为进或顾全大局的处世策略。

§§§第五节 大智慧方可让你一世欢畅

战国时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会道,很受楚王器重。但他并不遇事张口就说,而是很讲究说话的时机。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寸土地,又没有至亲骨肉,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跪拜,无不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

江乙便不无忧虑地指出:“用钱财相交的人,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的处境太危险了。”

安陵君一听,觉得不无道理,便毕恭毕敬地拜问江乙:“既然这样,请先生指点迷津。”

江乙说:“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表示忠心,如果您这样做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谢道:“谨依先生之言。”

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有所表示。江乙又去见安陵君,说:“我对您说的那些话,您为何至今不对楚王说?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也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些时日,机会终于来了。楚王到云梦打猎,一箭射死了一头狂怒奔来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得仰天大笑,说:“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安陵君趁机抓住机会,泪流满面地走上前,说:“臣进宫就与大王同坐一席,出宫与大王同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随大王奔赴黄泉,变作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

楚王闻言,大受感动,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对他更加宠信了。

故事中安陵君没有因为一时的宠信而飞扬跋扈,反倒是谦逊有加,对楚王也是再三表忠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为以后的仕途铺了一条光明大道。

做人就应该像安陵君一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不要因为眼前的一时之宠就得意忘形,也不要为了时下的一点儿失利就一蹶不振。小聪明是翻不起大浪花的,大智慧才可保你一世成功。

善耍“小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大智若愚”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大。究其原因,小聪明的人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不要用小聪明去赌明天,而要运用大智慧满怀真情来换取此生,这样你就有资格毫无愧色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人生箴言

善耍“小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大智若愚”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大。

§§§第六节 沉默,有时候是最好的回答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

四个人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只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该修炼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浅的和尚负责。

“不说话的修炼”开始后,四个和尚就盘腿打坐,围绕着那盏灯,进行修炼。几个小时过去了,四个人都默不作声。

油灯中的油越来越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负责管灯的那个和尚,见状大为着急。此时,忽然吹来一阵风,灯火被风吹得左摇右晃,几乎就要灭了。

管灯的和尚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说:“糟糕!灯快熄灭了。”

其他三个和尚,原来都闭目打坐,始终没说话,听到管灯和尚的喊叫声,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个和尚立刻斥责他说:“你叫什么!我们在做‘不说话修炼’,不能开口说话。”

第三个和尚闻声便斥责第二个和尚:“你不也说话了吗!”

第四个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终沉默静坐。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睁眼傲视其他三个和尚说:“只有我没说话。”

四个参加“不说话修炼”的和尚,为了一盏灯,先后都开口说话了,最好笑的是,其中三个道行较深的和尚在指责别人“说话”之时,都不知道自己也犯下“说话”的错误了。

沉默有时是最好的反击武器,只有这样,一个人的修行才算是到了家。

“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用察为明,古人所忌,学道之士,晦以混世,无所;不巧之巧,名曰极巧,一事无能,万法俱了,露才扬己,古人所少,学道之士,朴以自保,无所。”可见,在人生的谈判桌上,“讷者”有时才是最杰出的“谈判家”。

人生箴言

以骂止骂,无异于拿矛刺盾,很可能招致更多的攻击;以训斥对待过失,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甚至犯更大的错。

§§§第七节 给他人留路,也是在给自己留余地

三国名将关羽,他的英雄事迹有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可谓神勇无敌,战无不胜。

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他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他却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必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挂得住?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最终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给人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人是尤其讲究面子的,这种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又扎根于伦理型的社会人际关系中,根深蒂固,几乎无人能够幸免。

好面子,其实就是要做到一团和气,要“以和为贵”。人人头上有青天,各自相安无事,自然皆大欢喜,这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独特方式。从中国人在饭馆争着付钱到婚娶喜宴上的“见面礼”,无不透露出中国人的“面子”哲学。因此,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在公共场合,都是比较注重面子的,不但给别人面子,自己也要争面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无论他的身份有多卑微。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生活中,有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甚至憎恨。

人人都可能做出让别人尴尬的事情,生活中也随时可能碰到尴尬的事情。处于尴尬境地的人一定会觉得颜面尽失,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为他找一个台阶下,不但能立刻博取对方的好感,而且也会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人生箴言

给他人留面子,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能让自己得到善果。

§§§第八节 “内直”的处世智慧

《资治通鉴》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魏王派遣乐羊攻打中山国,攻战了中山国后,却把中山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

庆功宴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明君呢,还是昏君?”

百官多是趋炎附势之徒,纷纷说:“大王是一代明君。”魏王听后飘飘然,当问到任座时,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魏王如被泼了一盆冷水,问:“何以见得?”任座说:“大王取得了城池,没有按功绩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您是昏君。”

魏王恼羞成怒,令人把任座赶了出去,听候发落。他接着问最后一个臣子,这位大臣说:“大王是明君。”魏王心中暗喜,忙问:“何以见得?”这位大臣说:“臣曾听说明君手下多出直臣。现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

听罢,魏王赶快把任座重新请进来。

故事中第一种人一心曲意逢迎,为人圆滑却失德,失其筋骨;而任座过于刚正,险些因之获罪;最后一位大臣,柔中带刚,既使魏王喜悦,又救了人,是最上乘的处世之道——内方外圆之道。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处世八面玲珑,而内心始终固守着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人生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儒家说要“清明在躬”,佛家讲究清清静静,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内直”。

古代的钱币总是内方外圆,就像钱币一样,一个人也必须秉持这种做人的原则——方在内,圆在外。内,表示我们自己的内心;外,表示我们接人待物、为人处世。这就如同在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圆融一些、方便别人,而我们自己的原则要有,但原则在内心中,不必处处示人。此外,内方外圆也是刚柔相济、内刚外柔的处世哲学。若是方在外,则必然处处碰壁,因为棱角分明必然与周围人发生摩擦、碰撞。

内直外曲,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人生箴言

处世要圆融一些、方便别人,而我们自己的原则要有,但原则在内心中,不必处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