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规则是个容器,你只须做水
为人处世,有时多点儿糊涂会少点儿烦事,多点儿知足会少点儿烦恼,少点儿计较会多点儿平安,这实在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有一个中年人在社会上总是不得志,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得道大师。
他找到大师,倾吐了自己的烦恼。大师沉思了一会儿,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
中年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
大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一只杯子,中年人恍然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大师不语,轻轻地拿起一个花瓶,把水倒入其中,中年人又道:“哦,难道说这水的形状像花瓶?”
大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泥土的花盆中。水很快就渗入土中,消失不见了。中年人陷入了沉思。这时,大师俯身从花盆中抓起一把泥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就是人的一生。”
中年人沉思良久,忽然站起来,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想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就像一个个有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在什么容器之中就像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失,就像在花盆中一样,消失得迅速、突然,一切都无法改变。”
中年人说完,眼睛急切地盯着大师,渴盼着大师的肯定。
“是这样。”大师微笑着说,“又不是这样!”说毕,大师走出门,在屋檐下伏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中年人望向大师手指所触之处,那里有一个深深的凹坑。
大师说:“下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处就是雨水落下时打出来的。”
中年人于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可以像这小小的雨滴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一样改变容器,直到容器破坏。”
大师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生有两种情境:逆境和顺境。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当不忘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做人就要学会能屈能伸,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感情上都是如此。要学会做水一样的人,来适应这个社会: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工作,也可以和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可以被人捧到天上;也可以忍受别人的责骂然后在生活中慢慢地成长,来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这是一件可喜的事。能屈能伸的人一定能很好地处理这些事情。
能屈能伸是一个人应有的胸襟,若是达到了屈伸自如的境地,那世界上便不再有困难和挫折、厄运和耻辱了,这一切逆境全都在屈伸的转换中化作奋起的力量,以助自己迎取前方更大的成功。
人生当如水,无常形常式,却能包容万物,如此便可无往而不利了。
把社会和社会中的规则当成一个容器,而你自己,要像水一样,善于调整自己的形状,以便于发挥自己的力量。
人生箴言
人生当如水,无常形常式,却能包容万物,如此便可无往而不利了。
§§§第二节 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位学僧斋饭之余无事可做,便在禅院里的石桌上画起画来,画中龙争虎斗,好不威风。但见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可学僧描来抹去几番修改,却仍觉得画中的龙和虎气势有余而动态不足。
这时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位学僧执笔前思后想,却仍举棋不定,几个学僧围在他身边指指点点,于是就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学僧看到无德禅师前来,于是就请无德禅师指教。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不错,但气势表现不足。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向后退缩;虎要向前扑时,头必向下压低。龙头向后缩得越大,就能冲得越快;虎头离地面越近,就能跳得越高。”
学僧听后非常佩服无德禅师的见解,于是说道:“老师真是慧眼独具,我把龙头画得太靠前,虎头也抬得太高,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借机开示:“为人处世,亦如同其中道理。退却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才会爬得更高。”
另外一位学僧有些不解,问道:“老师!退步的人怎么可能向前呢?谦卑的人又怎么可能爬得更高呢?”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你们且听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古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你们听懂了其中的妙理吗?”
学僧们听后,点点头,似有所悟。
无德禅师此刻在弟子们心中插满了青秧,不知弟子们能否看到水中天?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一种积蓄力量的姿态。君不见,运动健将在冲跳前往往有后退的姿势。拉弓射箭必须架弓在弦上,呈后拉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跳得高、射得远。
以退为进,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退步并不是忍让和怯懦,而是内心坚韧和刚强,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退只是表象,蓄势待发才是本质。退步本身就是在前进,退是在积蓄前进的力量。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在与他人发生冲突之时,要学会谦让,不要只为逞一时之强,而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人生箴言
退步并不是忍让和怯懦,而是内心坚韧和刚强,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退只是表象,蓄势待发才是本质。
§§§第三节 繁花莫开尽,得意莫忘形
唐朝郭子仪爵封汾阳王,他的王府建在京师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郭子仪不允许府中的人对此加以干涉。
有一天,郭子仪麾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这名将官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郭子仪递毛巾,一会儿要郭子仪去端水,像使唤奴仆一样。这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了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于是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关起大门,像别的王府一样,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他的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这样有损您的威望。”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只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背后隐藏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个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迫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之所以让府门敞开,是因为他深知官场的险恶,要不是他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又有一定的德性修养,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恐怕早已在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中粉身碎骨了。
《红楼梦》中有一段元春死后托梦的诗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可见做人要永远为自己留条后路。永远记住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最好,一旦花开尽放就要面临萎谢,所以人在得意之时切莫忘形。
不少人在春风得意时都极易喜形于色,夸耀自己。当一个人身处高位抑或认识一个身处高位的朋友,便往往会颐指气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这种唯恐天下人不知的彰显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保持低调行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高出于人的那一面,往往却能创造出另人意想不到的辉煌。
人生箴言
永远记住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最好,一旦花开尽放就要面临萎谢,所以人在得意之时切莫忘形。
§§§第四节 适时隐藏锋芒,锋芒太露必招致灾祸
沈万三秀是明朝初年江苏昆山一带有名的大富翁。他原名沈富,因当时民间习惯将名门望族中的人称作“秀”,连上姓名和排行,因此他又被称作沈万三秀。至于其中再嵌上一个“万”字,则是因为他拥有万贯家财。
沈万三秀竭力向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诚,拼命地向新政府输银纳粮,讨好朱元璋,想给他留个好印象。
朱元璋于是下令要沈万三秀出钱修金陵的城墙。沈万三秀负责的是从洪武门到西门一段,占金陵城墙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可沈万三秀不仅保质保量提前完了工,而且还提出由他出钱犒劳士兵。
沈万三秀这样做,本意也是想讨好朱元璋,但没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听,当即火了,他说:“朕有百万雄师,你犒劳得了吗?”
沈万三秀没听出朱元璋的弦外之音,面对如此诘难,他居然毫无难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旧可以犒赏每位将士银子一两。”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在与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武装割据集团争夺天下时,朱元璋就曾经由于江南豪富支持敌对势力而吃尽苦头。现在虽已建国,但国强不如民富,这使朱元璋感到无法忍受。如今沈万三秀竟然僭越,想代天子犒赏三军,仗着富有将手伸向军队,更使朱元璋火冒三丈。
但他没马上表露出怒意,只是沉默了一下,冷言道:“军队朕自会犒赏,这事你就不必操心了。”
朱元璋决意治治沈万三秀的“骄横之气”。
一天,沈万三秀又来大献殷勤,朱元璋给了他一文钱。
朱元璋说:“这一文钱是朕的本钱,你给我去放债。只以一个月作为期限,第二日起至第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对合。”
所谓“对合”是指利息与本钱相等。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求每天利息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