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剑客马云,刀客史玉柱
3785100000003

第3章 独孤九剑,剑走偏锋的创业真经(1)

“独孤九剑”是《笑傲江湖》中天下无敌的武学绝技,该剑法由独孤求败创立,分为9个部分,即总诀式、破刀式、破剑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9个部分各有千秋,各招式层层递进,变化莫测。

越是功夫境界高的人,常人越难以理解,自己也会越孤独。马云就是这样的一个孤独者。他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纵使遭遇暂时的挫折,也会用“左手温暖右手”来宽慰自己。他强调企业发展速度要比兔子还快,但要比乌龟更有耐心,经营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创业的道路上,马云虽然孤独,但凭着独特的创业理论和智慧,剑走偏锋,所向披靡。

总诀式——Yes理论,坚信自己是对的

独孤求败剑术的精华,在于他的第一招“总诀式”。“总诀式”是独孤九剑的“心法总纲”,是后面八招剑法的基础,只有领悟要领,掌握奥妙,后面的八招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所以对于这第一招需要朝夕念诵,烂熟于胸。

马云做企业、做事情,也有自己的一套心法,其中的宗旨后来被人称为“Yes理论”。有人曾问马云应先赚钱还是先培训?马云回答Yes,既要赚钱也要培训;问他要听话的员工还是要能干的员工?他回答Yes,既要听话也要能干;问他你们玩虚的还是玩实的?他回答Yes,我们既玩虚的也玩实的;问他制度和人谁更重要?他回答Yes,都重要,我们同步进行!正是他的Yes理论训练出他迅猛的决策方式,为其成为强势富豪打下了基础。

创造价值和赚钱同等重要,因为如果自认为创造了价值,结果却没人愿意付钱,那么,创造的就不是价值,而是垃圾。能干的员工和听话的员工要合为一体,也就是要既听话又能干,能干和听话并不是矛盾的。能干的人不听话,听话的人不能干,这两种人根本就不存在,不听话本身就说明不能干。这些都是马云Yes理论的延伸。

Yes理论的内涵不止如此,还包括对信念的执著和对自己的坚持,也就是要坚信自己是对的。

凡事都需要坚持,在网络产业,坚持是最难的事。对于所有的网络创业者来说,活下来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谈得上发展。

在阿里巴巴创业的过程中,公司曾一度岌岌可危,几乎所有人都质疑他的模式。甚至有业内人士说,阿里巴巴如果能成功,无疑就是把一艘万吨级巨轮开到喜马拉雅山上。马云还是对自己说Yes。果然,万吨巨轮成功开上了喜马拉雅山。

当互联网遭遇严冬,阿里巴巴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资金快用完了,周围的一些网站纷纷倒闭时,马云并没有放弃。面对滚滚寒流,马云还是坚定地对自己说Yes。

当然,马云也有过犹豫和拿不定主意的时候。2000年,高盛和软银的2500万美金投资到位,马云决心大干一场,在全世界跑马圈地。当时阿里巴巴在美国硅谷、韩国、伦敦、中国香港快速拓展业务,才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已经变成了跨国公司,员工来自13个国家。他手下的那些世界级的精英都开始向他灌输他们各自的理论和方法。美国的同事说技术是最重要的;中国香港的主管说向资本市场发展是最重要的;而香港的普通员工却建议公司改型,偏重于走电子商务的道路。面对这些嘈杂的声音,马云开始拿不定主意了。不过犹豫只是暂时的,2000年9月11日,“西湖论剑”一结束,马云就立即回到公司,召开高层会议,宣布:“我们要采取行动了。”

马云所谓的行动,就是阿里巴巴历史上著名的“B2C计划”。还有,2000年底马云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全球裁员。随后,中国互联网公司发生的一系列高层“出走”事件证明了马云的判断是正确的。

虽然自信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词语,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在一个重大决定面前力排众议是需要勇气的,做任何事都能一直力排众议则更是难能可贵的,而这往往是成功的基础。每个人都有一个头脑,每张嘴巴都发出一种声音,这个世界有时候缺少思想家,有时也会因思想家太多而坏事。而马云的做法是,永远对自己说Yes。

马云后来回忆说,刚开始做互联网时,能不能成功自己也没信心。他只是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回想最初的时候,1995年马云刚从美国西雅图回来,就决定进入互联网行业,但是要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当时他身边的朋友几乎没人理解他。在决定从杭州电子工学院辞职前的那个晚上,马云找了24个人进行咨询,有23个人坚决地说不行,只有一个人稍微表示赞同,但也仅仅是说可以试试。马云分析了大家的劝告和自己的判断,最后决定行动。对于他的举动,很多人都形容为冲动和愚蠢,只有他相信自己是对的。

于是,1995年4月,马云联合朋友创建了“海博网络”。当时创建海博网络总共需要10万元,但是马云的积蓄只有六七千块钱,剩下的只好从亲戚、朋友们那儿借。为筹集资金,他甚至把家里的家具全卖了。而公司的员工,只有他、他的妻子和一个大学同学。尽管如此,“海博网络”依然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多年以后,马云因此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

在创业的过程中,马云一直强调,要永远对自己说Yes,因为他知道,很多时候,被别人说服往往是犯错的开始。马云从来都坚信自己是对的,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对马云尤其适用。

破刀式——以快制慢,从中国黄页开始

“破刀式”在“独孤九剑”里是用以破解单刀、双刀、柳叶刀、鬼头刀、大砍刀、斩马刀等刀法的功夫。它讲究以轻御重,以快制慢。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接触网络的人其实也不少,但是能看到网络背后所隐藏的无限商机的人,却寥寥无几,马云便是其中看得最深远并且最成功的一位。他快速借助中国黄页打开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新的商业模式,避免与传统行业巨头直接进行激烈的竞争,以快制慢,开辟了一片新的蓝海。

马云这一生都在做决定-颠覆自己的决定-再做决定-再颠覆。他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且他有了想法之后,就会立即付诸实践。

1995年4月,马云开始创立中国黄页。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没人信他。马云只能每天出门推销网络黄页,说服别人心甘情愿地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几乎被所有人看做为骗子的生活。

当时的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这个中国黄页模式完全出自于马云自己的灵感和他对网络商业应用的感悟。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这个模式,也没有人想到用这个模式赚钱。就是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模式和产品,居然让马云赚到了钱。抢占先机无疑是成功的重要秘诀。

阿里巴巴模式是马云的又一次创新,而且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新。阿里巴巴的B2B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二是不做电子商务全过程,只做信息流。这些都是已有的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留心的地盘。

马云一直相信,别人看不清的模式也许最好。别人看不清,所以没有多少人敢去下手,这个时候果断进入,就能轻松地扩大自己。当然,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马云在最开始注册网站域名“alibaba.com”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提前两年注册过了。跟对方谈了几个月一直没有进展,于是马云果断地将在当时来讲很可观的一笔钱——1万美元——打入了对方的账户。要知道,当时双方还没有达成协议,而且马云的创业资本总共才有50万元人民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花重金买来域名“alibaba.com”之后,他又一口气把“alimama.com”、“alibaby.com”等相关的域名全部注册下来。在别人疑惑不解地注视他时,只有他自己知道放长线钓大鱼才是最优的选择。

2003年7月,淘宝网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马云表示:“要等到支付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还有什么机会,我们永远不会等到机会成熟了才去做一件事情。”这话说完仅仅3个月,2003年10月,专门为淘宝定做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就诞生了。

其实早在淘宝网出现之前,网上购物的致命问题——如何实现网上安全支付,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没人想到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云敢于“试水”,迅速地推出了支付宝。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最开始投入使用时只是作为淘宝的支付工具。马云对其赢利模式的考虑一直很模糊,“但正因为模糊才有意思”。马云进入支付领域比后来者整整提前了两年。

到了后来支付宝与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十大股份制银行、国内最优秀的物流公司在内的“恐龙级”对象谈合作事宜的时候,支付宝的这种竞争优势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所以,人一旦看准了方向,找准了出路,就要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毕竟机会难得,一步慢,步步慢。马云就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以快制慢,从中国黄页起步,一段新的人生之旅就此开始。

破剑式——以强制强,强者就要坚强地活下去

“破剑式”是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门各派剑法的妙招。此招虽然只有一式,但它将天下各门各派剑法要义兼收并蓄,虽说“无招”,却是以普天下剑法之招数为根基,所以远在对手之上。

什么样的人最强?是面对死亡依然不放弃、坚持活下去的人。

幼年的马云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在人们眼中是那种典型的差生形象:叛逆、倔强、爱打架、逞强、屡教不改。马云是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的,受小说的影响,他也想成为一个“侠士”,去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所以他经常帮别人打架,甚至有时受伤被送进医院,但是坚强的他从来不哭。或许是这些从小的经历铸就了他坚强的性格。

马云参加过三次高考,最后一次才获成功,但他始终不折不挠,奋勇向前。这些经历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那句名言: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那就是放弃。

最开始创业的那段时间,和对手相比马云的力量还显得非常弱小。甚至自己的创业伙伴都时常会打退堂鼓,需要他不断地进行说服和沟通,以帮助他们打消心理顾虑,继续跟他走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马云本人超乎寻常的自信和坚定就发挥了作用。若回首总结阿里巴巴的整个发展过程,马云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只有活下来的才是强者。

世纪之交,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时期。2000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进入高度危机状态。紧接着,2000年底,马云宣布全球大裁员。顷刻间阿里巴巴内部人心惶惶,只有马云依然坚信:阿里巴巴的未来是光明的,不可限量的。人有时候需要用可预期的未来鼓舞自己,有时候却不得不依靠某些狂热的东西激励自己,马云对阿里巴巴就是抱着一种遥远的愿景,把它当做一个无法预知未来的伟大梦想。不要说他疯了,要知道,每个成功者身上都有种偏执的精神。

不管怎么说,马云当时选择坚持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看好阿里巴巴的未来,因为他们并没有任何成熟的产品可以销售,从那仅有10人的销售队伍就可以看得出来。2001年马云立下誓言:2002年实现1元钱的赢利。最终他没有违背诺言,2002年12月底,阿里巴巴实现了1元钱的赢利。

从此他开始了越发“离谱”的理想主义计划,马云此后的雄心壮志甚至有些“大跃进”的味道。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提出:2003年阿里巴巴全年务必实现赢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的飞跃,简直是痴人说梦,在进行讨论时反对马云的人甚至站起来拍桌子叫板。然而马云决心已定,不可更改。

但出人意料的是,正如马云所预期的那样,2003年阿里巴巴很顺利地完成了1亿元的赢利。还是在年终会议上,又一个疯狂的目标被抛了出来:2004年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每天缴税100万。每天赢利100万元,这个新目标再次在阿里巴巴管理层引起轩然大波,激烈的争论和反对声不绝于耳。

有人说,不会做梦的企业家,绝不会成就优秀的企业。但是我们在马云身上可以看到,只会做梦的企业家同样不是成功的企业家,只有会做梦而且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活下来的企业家才能笑到最后。

马云建议后来的创业者,一定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当时有位名叫谭曼生的人因多次创业失败,参加《赢在中国》新疆赛区的选拔又落选了,觉得人生黯淡无光,于是想到自杀,在网上留下遗书,并且从此杳无音讯。马云得知此消息后首先是感到非常惋惜,接着对谭曼生和所有的创业者语重心长地说道:一定要想好未来的路怎么走,未来的路上有什么挫折。这不是给谁的特意安慰,而是他从自己的人生之路中总结出来的,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从淘宝到支付宝,马云一直这样坚持下来,他经历过的困境和挫折几乎是所有创业者都会面临的。

关于在创业中如何坚持下来,马云给出了两点回答:第一,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第二,相信自己做的事情非常难,没有几个人做得了,自己能够尝试就已经胜利了一半。坚持其实就是为了越过临界点,一旦越过,曙光自然就会出现在眼前。

与2001年相比,2008年是我国中小企业处境更为严峻的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跌,全球经济陷入困境。我国的大量中小型企业也深受影响,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很多企业出口大幅缩减,生产成本却不断攀升,于是倒闭、减产、关停的企业与日俱增。

面临这一严峻形势,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已经做好了准备。越是在艰难的时候,马云越是选择坚强地活下去,不仅要活,他还要在困境中寻找机会。他进一步鼓励阿里巴巴的会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冬天到来的时候却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是对寒冷的预期不足。

马云强调:第一要相信你能活,第二要相信你有坚强的存活毅力。他说,在1999年~2001年阿里巴巴发不出工资,没有收入,但是坚持活了下来。所有人都倒下了,阿里巴巴半跪着也要坚持,因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一定要让自己做最后倒下的人。对中小企业来说,经济危机不仅是挑战而且是一个机会,因为受经济环境影响最大的一般都是大企业。但是世界上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减少,人们还是要吃、穿、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旦挺过去,就会迎来新的春天。

马云无疑是创业路上的领路人。他说要坚强地活下去,其实这才是最好的鼓励,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破枪式——重点突破,专心只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