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剑客马云,刀客史玉柱
3785100000007

第7章 光明顶上,英雄会聚的兴业团队(2)

马云也非常欣赏郭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他经常强调只要合适的人才,也就是像郭靖那样的普通人才。而所谓“合适”,主要是价值观的一致。在选人、用人上,马云对价值观的要求几近苛刻。在“危机”时刻,面对内部嘈杂的声音,他以壮士割腕的勇气和魄力,杀了一批“道不同”之人;在“和平”年代,他又果断地清除出去一小批“野狗”。他还经常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是精英,请你离开!”

马云对人才的选择,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他迷信以“海归”为代表的“精英”,后来才吸取教训,改变观念。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中国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

为什么要开除这些精英呢?一方面,“水土不服”成了这些海外精英不能施展才能的最主要原因。马云打比方说,这就像给拖拉机装上飞机的引擎,虽然看着不错,但最终还是飞不起来。另一方面,这些海归的行为让马云感觉很“不爽”,他抱怨道:“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一来好像就是我来管你们了,我要当经理人了,好像把以前的企业家、小企业家都要给推翻了。”

经过这次挫折之后,马云开始重新考虑人才队伍的建设。从此,他开始注重自己培育“良种”,大力培养内部人才,并开始重视企业人才队伍的自身成长。

在人才选拔上,阿里巴巴采取的是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内部培养是重点。在电子商务领域里,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最前列,单纯依赖从其他公司大批量吸收成熟的人才,很难满足每年成倍增长的业务对人才的大量、高质的需求。阿里巴巴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外来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如果不能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那么在长远业务上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因而阿里巴巴主要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包括“培养人”和“选拔人”两个方面。

马云非常注重把自己的观念融入企业的人才制度。每个新员工进入阿里巴巴的第一个月,都要接受包括价值观和团队精神等在内的专门培训。刚来的员工被告知,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可以做不平凡的事。通过培训,将员工自身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企业文化也就传递到了他们身上。

阿里巴巴将员工分成3种类型:有业绩没团队合作精神的,是野狗;事事老好人但没有业绩的,是小白兔;有业绩也有团队精神的,是猎犬。这三类人需要分别对待,野狗的业绩虽然很好,但要坚决清除;小白兔,则等待他们自己被逐渐淘汰;只有最普通的猎犬才是阿里巴巴真正需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适用”即人才。马云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题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这幅字是金庸2000年的时候给马云题的。马云说:“我挂在办公桌前面是给自己看的,挂在后面是给别人看的。天天看到这个,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马云对“郭靖式”人才的要求,主要有这么几点:首先要诚信和热情,这是最基本、最首要的素质;其次要有学习的能力和好学的精神;再次,能够适应变化,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善于沟通协作;最后,要乐观上进、健康积极、充满朝气,对互联网行业充满兴趣与激情,渴望成功。

总之,马云的用人之道是讲究实用主义的。对于能力强但缺乏团队精神的人,无论其业绩有多好,都坚决清除;对于可塑造、肯上进的普通人,则非常重视,给他们成长和升迁的机会,因为这才是阿里巴巴真正需要的人才。

做不给人许诺的令狐冲

一曲《笑傲江湖》荡气回肠,唱出了武侠的洒脱自由,唱出了英雄人物的放荡不羁。在金庸笔下,令狐冲任性胡闹,不想受拘束,任何加在他身上的束缚,都会令他如芒刺在背而难以忍受,这是不羁性格的典型。

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说:“令狐冲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笑傲江湖,自由自在,是他追求的目标。”其实,令狐冲这类人物,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而只是从心底认为,自由自在是人天生的权利。他没有什么固定的目标,只是对生命中的种种枷锁本能地产生抗拒而已。因为他总是追求自由,过于潇洒,所以尽量不给别人承诺,包括他喜欢或者喜欢他的女子。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情况是,承诺了不一定就能办到,不承诺也不一定就做不到。在武侠世界里,令狐冲不给人承诺是为了追求自由、不受拘束,在现实社会中也有不愿承诺的人,例如马云。马云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不给任何人许诺的做事风格和原则,他想让事实说话,用行动证明。马云的不承诺,更多的是给人一种低调、稳重的感觉。

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和阿里巴巴都属于IT产业,而且产生于IT产业诞生、崛起的时候,当时IT业的招聘铁律是:高薪聘人,高薪挖人。然而,马云创业之初,囊中羞涩。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有走先找风险投资融资,再高薪挖人聘人的老路。他独辟蹊径,逆向招人。

所谓逆向招人,说白了就是用空头支票招人。其实质是用理想事业去激励人,用个人魅力去吸引人。这种招人的方式,结果便是最大限度地排除了机会主义者,聚到了志同道合且目光长远的专业人才。

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马云并不给应聘者太多现实的许诺,他许诺的只是4年的痛苦、委屈、不理解、难以沟通和失败的努力。他说这些将是加入阿里巴巴真正能够获得的财富。要想成为阿里巴巴的员工,必须是有梦想的人。因为有梦想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深造和学习来对待,这是创业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阿里巴巴中有一个小团体叫做“十八罗汉”,其实也就是马云赖以打江山的原始团队。这些人全部是马云用空头支票招来的。他们奔的不是月薪多少、奖金多少,而是认同了马云的理想和事业,佩服马云的人格和眼光。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马云是他们的先行者,他认为对阿里巴巴来讲,跟期权、股票相比,人才更值钱。员工是公司最大的宝藏,尤其是认同企业文化、与企业有共同价值观的员工。

马云逆向招人的全景扫描是理想事业为主,薪酬股权为辅。阿里巴巴的大业需要广聚天下豪杰。在短短的8年中,阿里巴巴从最初的十几人扩大到如今的几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马云用逆向招人术“忽悠”来的。

不仅最初没有资本时,马云如此做,即使到了后来阿里巴巴赢利高速增长,也仍坚持逆向招人原则。坚持理想、梦想、事业、使命高于薪酬和股权,坚持把那些不能认同阿里巴巴价值观,不能与企业志同道合而只是奔着高薪来的人拒之门外。

阿里巴巴已经拥有120万会员,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会员数居全世界第一位。它连续两次被《福布斯》评为“最佳B2B网站”,连续两次被哈佛评为“全球最佳案例”。没有优秀的员工,企业根本无法做到这些。创造这些辉煌成绩的人,不是马云当初用高薪引诱得到的,而是他用没有承诺,或者有的话也是残酷的承诺逼出来的。对于所有在阿里巴巴门口徘徊的人才,马云表示只要是人才他都要,当然首先要符合他的价值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