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3786800000032

第32章 会计核算管理(5)

(6)账簿装订的封口处,应加盖装订人印章。

(7)装订后,会计账簿的脊背应平整,并注明所属年度及账簿名称和编号。

(8)会计账簿的编号为一年一编,编号顺序为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借)款日记账、分户明细账、辅助账。

第十二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并按时报送后,留存报表均应按月装订成册,年度终了统一归档保管。

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

第十三条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财务部门保管1年,期满后存入档案并由专人保管。

第十四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部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销毁等一系列工作。

第十五条机构变动或档案管理人员有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由原管理人员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将全部案卷逐一点交,接管人员逐一接收。并由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签字或盖章。

会计档案的借阅使用

第十六条财务部建立会计档案清册和借阅登记清册。

第十七条凡需借会计档案的人员,须经财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调阅手续。

第十八条借阅会计档案的人员,不得在案卷中标画,不得拆散原卷册,更不得抽换更改。

第十九条需要复制会计档案的,须经财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制。

第二十条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限期归还。

第二十一条外单位人员因公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介绍信,经财务部经理同意后,方能由档案管理人员接待查阅,并由档案管理人员详细登记查阅会计档人的工作单位、查阅日期、会计档案名称及查阅理由。

各种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第二十二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见下表所示。

(续表)

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注

会计

凭证类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15年其中:涉及外来和对私改造的会计凭证永久保存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年

会计

账簿类

日记账15年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存25年

明细账、总账、辅助账15年

涉及外来和对私改造的会计账簿永久

会计

报表类

主要财务指标报表3年

月、季度会计报表15年

年度会计报表永久

其他类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及销毁清册25年

财务成本计划3年

主要财务会计文件、合同、协议永久

发货票保管5年

会计档案的销毁

第二十三条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清单,会同财务部门共同鉴定后,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报经主管经理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销毁。对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第二十四条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档案部门和财会部门、审计部门共同派人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以前要认真清点、核对,销毁后,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有关领导。

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由财务部制定,总经理批准,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六条未涉及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会计凭证的装订要求

××公司会计凭证的装订要求

执行部门档案编号

审批人员批准日期年 月 日

会计凭证的装订要求

1.为方便保管及利用,须将会计凭证装订成册,因此装订前,需精心设计。每册的厚薄应保持基本一致,不得把几张应属一份记账凭证附件的原始凭证拆开装订在两册之中,要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翻阅。

2.一本凭证,一般厚度最好为1520厘米。过薄,不利于放置;过厚,不便于翻阅。凭证装订的各册,一般以月份为单位,每月订成一册或若干册。凭证少的单位,可以将若干个月份的凭证合并订成一册,只需在封皮注明本册所含的凭证月份即可。

3.由于原始凭证往往大于记账凭证,从而会折叠过多,这样一本凭证就显得中间厚、装订线的位置薄,订出的一本凭证像条鱼一样。这时可用纸折成三角形,均匀地垫在装订线位置,这样的装订的凭证就整齐了。装订前,要以会计凭证的左上侧为准,放齐,准备好铁锥、装订机或小手电钻,还有线绳、铁夹、胶水、凭证封皮、包角纸等工具。

4.下面介绍一种角订法:

(1)将凭证封皮和封底裁开,分别附在凭证前面和后面,再拿一张质地相同的纸(可以再找一张凭证封皮,裁下一半用,另一半为订下一本凭证备用)放在封皮上角,做护角线。

(2)在凭证的左上角画一边长为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用夹子夹住,用装订机在底线上分布均匀地打两个眼儿。

(3)用大针引线绳穿过两个眼儿,如果没有针,可以将回形别针顺直,然后两端折向同一个方向,折向时将线绳夹紧,即可把线引过来,因为一般装订机打出的眼儿是可以穿过的。

(4)在凭证的背面打结,线绳最好把凭证两端也系上。

(5)将护角向左上侧面折,并将一侧剪开至凭证的左上角,然后抹上胶水。

(6)向上折叠,将侧面和背面的线绳扣粘死。

(7)待晾干后,在凭证本的侧脊上面写上“某年某月第几册共几册”的字样。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处签名或者盖章。现金凭证、银行凭证和转账凭证最好依次顺序编号,一个月从头编一次序号,如果单位的凭证少,可以全年顺序编号。

会计档案管理流程

会计档案管理的标准及管理流程内容如下--

会计档案的整理:各种会计档案应按会计档案材料的关联性,分门别类地组成几个类型的案卷,将各卷按顺序编号。

会计资料的装订:装订封面、账户目录、按页数顺序装订账页;装订后的会计资料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掉页现象,脊背应平整。装订的封口处,应加盖装订人印章。

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部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销毁等一系列工作。

会计档案的借阅使用:财务部建立会计档案清册和借阅登记清册。凡需借会计档案的人员,须经财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调阅手续。

会计档案的销毁: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清单,会同财务部门共同鉴定后,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报经主管经理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销毁。

××公司会计档案管理流程

执行部门档案编号

审批人员批准日期年 月 日

财务部总经理

会计档案管理表格

会计档案管理表格也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表格的运用使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更加规范有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档案管理表格,仅供企业参考。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填制部门档案编号

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注说明

一会计凭证类

1原始凭证15年

2记账凭证15年

3汇总凭证15年

二会计账簿类

4总账15年包括日记账

5明细账15年

6日记账1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25年

7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8辅助账簿15年

三财务报告类包括各级主管部门汇总财务报告

9月、季度财务报告3年包括文字分析

10年度财务报告永久包括文字分析

四其他类

11会计移交清册15年

12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13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

14银行余额调节表5年

15银行对账单5年

会计档案销毁申请表

会计档案销毁申请表

填制部门档案编号

序号档案名称档案类别保存期限申请部门申请人经理核准总经理批示

档案借阅申请表

档案借阅申请表

填制部门档案编号

日期:年月日

借阅单位

借阅日期

借阅内容概要

借阅用途

借阅人:(签字)

单位负责人:(签字)

主管领导:(签字)

注:请慎重利用所借材料,保证完好及时归还。

档案室将根据借阅档案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主管领导签字,如需要则必须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方可借出。

表中所有项目请使用黑色字迹笔填写。

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借阅使用、保管期限以及销毁等工作都应严格遵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

会计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支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会计核算是一门管理科学,它有一套严格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程序与方法。其一般都是事后反映,依据国家的《会计法》、《会计准则》等进行分类整理。它有一整套国际通行的方法和制度,包括记账方法、会计科目、会计假设及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法规、条例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企业想要顺利展开和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有具体的操作行为规范,这就是会计准则。已经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作了具体的规定,共有12条,即谨慎性、有用性、重要性、权责发生制、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财产物资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另外,又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些一般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

会计工作则主要包括:会计凭单的分类、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会计账簿的设置、启用、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分类、格式、编制、审核、报送;税费的核算、申报、缴纳等。因此,会计工作可概括为:制单、建账、记账、报表、报税等。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的法律法规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的目的决定了审计必须具有监督、控制、评价、服务的职能。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计划、控制提供依据。

对于实现经济组织的有效运行尤其是企业的高效治理来说,内部审计的作用无论从组织上、制度上还是从流程上来说都极其重要。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整个组织的价值增长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积极参与和了解组织的各项业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应用专业技术知识来预防和减少风险,改进组织治理结构,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