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3801600000052

第52章 繁荣不再 (2)

说白了,这个想法就是尽力控制市场,或者说逼空市场,使想要债券的人都到所罗门兄弟买债券。但是,在国债方面轧空市场是不允许的,虽然看起来一直到1990年7月都是允许的——这时美国财政部在所罗门兄弟公司于3月份竞购和买走了75%的两年期国债之后,制订了新规则,限制单次竞购的规模。数月之后,所罗门兄弟主管政府债券交易室的36岁执行董事保罗·莫兹尔却让财政部官员大吃一惊,他竟对一批新发行的30年期债券,提出了100%的竞购。美国财政部拒绝所罗门兄弟的竞购,又制定一个新规则,把单次国债发行的竞购数量限定在35%以内。

1991年8月,所罗门兄弟承认自己的交易业务已变得过于激进,并承认在1990年12月~1991年5月间,在国债发行拍卖中进行了数次违规竞购。美国财政部一位官员先前就怀疑这些拍卖中有舞弊行为,便着手对所罗门兄弟的竞购活动展开调查。莫兹尔听说财政部开始了调查,便向他的老板约翰·梅利韦瑟坦白交代,4月份承认篡改了2月份拍卖中所罗门兄弟提交的一个客户订单。这个订单和其他订单通过拍卖让更多的债券落在所罗门兄弟手中,超过了35%的上限。

梅利韦瑟是所罗门兄弟在交易业务上职位最高的老板,现在已成了传奇人物,据迈克尔·刘易斯在书中说,梅利韦瑟于1986年受古特弗伦德的挑衅,要玩一手扑克牌游戏,古特弗伦德说:“一手,100万美元,不反悔”,梅利韦瑟却反而提高赌注说:“不,要玩就玩让人心跳的。1 000万美元,不反悔。”古特弗伦德显然以为,就一张美钞上的流水号押注,100万美元已是高得不得了的数字,于是便退缩不敢玩了。所罗门兄弟内部常拿这件事来证明交易厅里人的“真正本领”,证明即使是位高权重的强势经理也无法与交易厅里的“酷汉卢克”相提并论。梅利韦瑟尽管很酷,但他知道国债竞购舞弊是一个大问题,便向约翰·古特弗伦德和所罗门兄弟总裁汤姆·施特劳斯报告。这三人和公司的首席法律顾问认定,必须终止莫兹尔的竞购做法,并向美国财政部报告。但事实上并没有一个人去报告。一个月以后,所罗门兄弟再次违规,实际上对那次拍卖获得了95%的份额控制,逼空了市场,致使市场价格陡然上涨(任何旁观者都能看明白这一点)。其他交易商投诉所罗门兄弟,美国财政部把已展开的调查转给美国司法部,6月,法庭发出了传票。所罗门兄弟承认虚假竞购成了重大新闻。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义愤填膺,暂停所罗门兄弟参与国债发行的拍卖活动。所罗门兄弟董事会中最重要的外部董事是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所罗门兄弟最大股东),虽然巴菲特先前大力支持古特弗伦德,但董事会要求古特弗伦德、施特劳斯、梅利韦瑟、莫兹尔,以及其他一些较不重要的人物辞职,并恳求政府不要因为少数几个人犯有过失,便将整个公司置于关门歇业的境地。所罗门兄弟的很多客户宣布重新考虑与该公司的关系,所罗门兄弟的股价重挫30%。巴菲特亲自去华盛顿斡旋,希望使政府部门重新相信所罗门兄弟是诚实而恪守商业伦理的,他成功地说服司法部不要对该公司提起刑事诉讼(向政府撒谎也是一项罪名);倘若受到如此指控,所罗门兄弟会被置于关门歇业的境地。

巴菲特返回纽约后,与可能替代古特弗伦德担任首席执行官的人选面谈。他选择了43岁的德里克·莫恩,莫恩直到这些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一个月,还是所罗门兄弟运营极为成功的东京分公司的头儿。他不是交易员出身,与政府债券没有任何关系。他是英国人,在英国财政部工作过10年,曾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来决定加入高盛的伦敦办事处(我当时正是那里的头儿)。所罗门兄弟把他从高盛招过来,他随后得到快速提拔,派往东京做总经理。莫恩外表体面有礼,能说会道,他似乎不具有当时人们认为所罗门兄弟高层经理所具有的特点:擅长于交易厅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丑闻渐渐平息下来,所罗门兄弟逃过一劫,活下来继续从事以前的业务,不过这些业务现在得到了更谨慎小心地控制。作为首席执行官,莫恩堪当此任,但这个位置也实在折磨人——他始终需要应付那些贡献大的公司员工对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他们本来是绝不会挑选他来领导公司的,因此他说什么,他们也不必听从。古特弗伦德以特有的形式,结束了自己38年的职业生涯和作为华尔街之王的统治。他直到最后也还是个态度强硬的家伙,据报道,在公司高层经理关起门来开会时,他说:“我不会向任何人做任何道歉。道歉有什么用。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在所罗门兄弟遭解雇的经理中,约翰·梅利韦瑟是绝无仅有的实现了再创辉煌的一个人。1994年,他创建一家对冲基金,名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该基金复制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一直实行的自营交易策略。他从先前的同事中招募了一批人,又请来两位受人敬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克隆·斯科尔斯和罗伯特·莫顿,让他们和自己一道组建基金。早在1990年,斯科尔斯就决定更为直接地涉足金融市场,便去所罗门兄弟担任特别咨询师,然后成了执行董事和固定收益部衍生品组的联席主管。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开始运营时,拥有投资者提供的资本10亿美元,最初几年获得了极大成功,年化收益率达40%以上。然而,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和1998年俄罗斯政府外债违约发生之后,这家杠杆度很高的对冲基金便在不满4个月的时间里,亏损46亿美元而快速覆灭,成了投资业历史上自营交易产生巨大风险最为突出的一个案例。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之所以非常著名,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随着该公司开始出现问题,纽约联储也跟着忧心忡忡,因为该基金手中的资产规模巨大,约达1 000亿美元,它若崩盘,会影响世界金融系统的稳定。它们担心,在清盘该基金的资产时,价格会受到很重的打压,从而引起市场恐慌,使当时已相当混乱的市场更加混乱。由于纽约联储受美联储指派,作为该基金的主要市场监督者,纽约联储无疑应该尽其所能,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不断恶化的状况找到对策。于是,在接到梅利韦瑟的警示之后,纽约联储主席威廉·麦克道便召集一些人来开会,他们都是被认为会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影响的银行的最高级别管理人员,他鼓励他们想方设法稳定该基金,或者对该基金实施接管。纽约联储自己绝对无意于此,否则会构成“用政府的钱进行救助”。

银行家们开会商讨时,沃伦·巴菲特做出了一个提议(涉及华尔街的问题时,他总是很乐观),他想以让合伙人一无所剩的折扣价,收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全部资产。但是,向来身为“酷汉卢克”的梅利韦瑟竭尽所能做着自己的打算,他确信能让巴菲特的提议得不到接受而过期作废,确信能和其他人达成某种协议,使自己和合伙人能在基金中保留一些权益,这比一无所剩更加可取。梅利韦瑟拒绝了巴菲特的提议,但聚集在一起的银行知道这一点之后,便决定自己共同出资,买下该基金的资产,待到市场状况好转时再出售。经过一番颇为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贝尔斯登拒绝参与收购,其余的便达成了协议,这个协议实际上的确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得到了少量权益。资产收购交易使市场恢复了一些平静,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合伙买下该基金的一群银行终于从中得利了。纽约联储和其他任何政府机构都没有拨出资金救助,但的确是纽约联储把那些银行召集起来,并由它给予鼓励而解决了问题。

然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事件也的确证实了一点:当市场面对意外事件而突发“痉挛”,流动性变得干涸的时候,即使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自营交易员也无能为力;在此例中,俄罗斯债务意外违约影响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有头寸在其中的很多债券市场,那些头寸的建立都是通过高达百倍的杠杆进行融资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表明,不能假定流动性在市场上总是存在的,这一教训10年以后还会再次让人领教。

其他问题交易案例

20世纪90年代,华尔街公司从同类公司的交易经历中,还学到了其他一些教训。

基德–皮博迪证券本是一家受人敬佩的美国投资银行,渊源可以追溯到1865年,它遇到一件难堪不已的事,不得不重新编报1993年的赢利,拿掉根本就未曾赚到的1.3亿美元交易利润。基德–皮博迪证券的政府债券首席交易员出身于哈佛商学院,名叫约瑟夫·杰特,在公司中是一位明星员工,1993年拿到了900万美元的奖金。但他却被公司炒了鱿鱼,因为他被控利用公司会计系统的漏洞,使会计系统错误核算了本已分离成只有利息部分和只有本金部分的国债,制造了交易利润假象。看上去,杰特相信这个假象,基德–皮博迪证券的其他所有人看上去也相信了。这样的错误很难解释,但更难理解的是,杰特把如此大的头寸放入账簿,居然未受到质询,而由此产生的经济结果也被视为确有其事。显而易见,基德–皮博迪证券的控制制度没有达到标准。该公司也未能察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部的亏损在不断增加,最终真正导致大量损失。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用于控制的基础设施尚未建立的时候,便要执行在某一特定交易市场获得份额的激进业务计划。这些问题最终致使基德–皮博迪证券寻找买家,它找到了通用电气公司。

1995年又发生了一个相似事件,巴林兄弟——英国历史最悠久、声望最卓著的一家投资银行突然出现了致命问题,它惊恐万分地发现自己在日本股票市场仓位太大,又没有相应的对冲安排。这家存世223年的券商对流氓交易员尼克·里森失去了控制,被迫以区区1美元的价钱卖给荷兰一家银行:荷兰国际银行。里森原是巴林兄弟规模极小的新加坡办事处的员工,为了省钱,公司允许这位年轻的后台雇员既做交易又管理结算过程。他在新加坡建了一个隐秘的“差错”账户,由自己管理。后来他开始在日本市场进行套利交易,公司可以看到这些交易产生的利润,但交易亏损则进了那个隐秘账户。

对他来说,这一套做法在一段时间里都运行良好(利润归功于他),可是他却决定再放开一些胆量,重仓豪赌日经指数、日本债券和日元的涨跌方向。1995年1月17日,他的市场策略崩溃,因为这天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致使股票、债券和日元价格直线下跌。很快,监管部门开始质疑巴林兄弟的账簿记录,一切便真相大白了。荷兰国际银行接管巴林兄弟后,解雇了23名高层经理,理由是这些经理要么知道里森在做的事情,本应该对此有所行动,要么本来就应该知道,却毫不知情。里森被新加坡警方逮捕后,以欺诈罪受到审判,被判在樟宜监狱服刑6年半。1999年,里森获释出狱,这时已经被诊断患有结肠癌,虽然病情预期很严重,但还是活了下来。在监狱期间,他写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叫《魔鬼交易员》,后台管理人员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管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