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3801600000008

第8章 金融市场出现惊世天劫 (5)

2008年更早些时候,证交会禁止“裸卖”(为卖空而借入股票之前即行卖出的行为),并且阻止卖空19只金融股。一年以前,美国证交会经过广泛研究,废除了“提价交易规则”——这项规定要求,除非卖空者的出售价高于上笔交易成交价,否则不能卖空。证交会说,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这项存在已久的规定富有成效,而有些人声称,这本是对市场自由定价进行干预的一种形式。不过,取消“提价交易规则”,在有些人看来,是让卖空变得更容易了,而“裸卖”的限制却让卖空变得更难。但是,认为政府应当阻止卖空,或阻止对指定的某类股票进行卖空的想法,被很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专业人士看做完全超出了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然而,卖空禁令似乎也没起什么作用,金融股照样遭到猛烈抛售,这项禁令或许对波动性的上升提供帮助。

9月19日,因担心整个信贷系统要崩溃,保尔森和伯南克请求美国国会批准

7 000亿美元的市场稳定基金(也就是不良资产救助计划);9月29日国会投票否决这一计划,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当天应声暴跌778点。保尔森和伯南克最后竭尽全力,才让这项议案重新纳入美国国会讨论并获得通过——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利害攸关、生死相搏的时刻,向美国国会议员痛述倘若议案不得通过,便会发生怎样悲惨的经济大灾难,而且美国国会的否决已经让市场更加惶恐不安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9月开始和结束时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水平,但其间每日波幅达四五百点之多却成了正常现象,甚至有几次还超出了这个波动区间。通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VIX指数衡量的股市波动性,9月开始时为20%,与上一年平均值相当,然后却翻了一番。

华尔街的终结

还是在2008年9月19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宣布,已向美联储申请成为银行控股公司。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两家公司长期以来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就是独立于联邦银行系统之外,不用接受较为严格的监管约束。不过,事实上,这个动作也并不算太大。

自2008年年初以来,两家公司就有美联储派遣的银行检查员进驻其内,他们逐日向美联储高层报告两公司财务状况的各种变化。美联储告诉两家公司,它们将被视为规模太大不能倒闭,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核心资本方面,必须至少符合一级资本最低报告标准。两家公司数年来也通过国内或欧洲的子公司拥有了商业银行,那些银行接受客户存款,并能够进入银行间市场。两家公司已被联储看做非银行控股公司,所以转而变成银行控股公司,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举动,特别是如果考虑到美联储已在告诉它们,将受到的监管与现在也差不多,就更是如此了。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后,有利之处在于,将来如有必要,可以利用美联储贴现窗口。美联储要求两家公司联合行动,这样一来,便不会有一家被甩在后面,受到困惑而惊恐的市场参与者的合伙攻击,因为市场参与者可能会觉得有必要从“唯一生还者”那里抽离资金,结果便会威胁到这“唯一生还者”的安全。

消息传来,两家公司的股票马上就出现转机,止住跌势逆转向上,看样子,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举动来得正是时候。但是,除了时机合适之外,这一行动显然还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两家公司照样从事先前的业务,未必会急切地靠分支银行来安身立命,但很多人认为,这一变化代表着一个时代已经告终。《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华尔街的终结”,指出五家顶级的独立投资银行,现在已“一去不返”,随之消逝的还有独立自由、监管宽松、随心所欲的市场资本主义;自从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以来,这种市场资本主义一直因那些投行的主要投资者的才干和运气之不同,时而欣欣向荣,时而遭遇挫败。

仅在一周之内,投资银行独立自主的时代便已宣告终结。数十年来我们所认识的华尔街已不复存在。半年以前,有5家举足轻重的投资银行。现在,其中两家,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已破产倒闭,美林证券正将自己卖给美洲银行,另外两家又在变成商业银行。亚当·斯密,那个了不起的严格执行市场纪律的人,正在惩罚越轨行为和极端行径,重塑美国的金融业,而美国国会却要很久才能发挥作用。

2008年9月22日,摩根士丹利宣布,将向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出售大约90亿美元的股票,代表21%的股份。这宗交易使得5天前宣布的与美联银行的合并谈判悬在半空中,看来,美联银行并没有被当做正经的备选对象。

9月24日,高盛宣布与美国最知名的投资者沃伦·巴菲特达成协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购入50亿美元股息率为10%的优先股,附带50亿美元购买普通股的认股权证,认购价格为每股115美元(致使高盛的资本成本超过了20%);紧随这次交易之后,高盛当日又立即以每股123美元的价格在市场上卖出了50亿美元的股票。巴菲特盖上恩准的印章,新添100亿美元的资本,“应该会很快结束信贷市场有关高盛资本状况和流动性状况的争论。”布拉德·辛慈这样说道——他是安联伯恩斯坦基金公司一位深受好评的分析师,跟踪研究证券业。

更多银行倒闭

市场还在消化沃伦·巴菲特重返华尔街的故事,琢磨华盛顿与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纠结,这时,又一家设在西雅图的大型储贷机构华盛顿互惠银行,宣布紧急寻求合并伙伴,以免被政府突然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在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上曾经很有冲劲,但最近好几个季度都在报告亏损。从9月15日开始,这家银行的储户试图夺路而逃,仅在10天之内,便提走了170亿美元的存款。这情形足以震惊联邦储贷机构监管局,使之采取行动,在9月25日关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并请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于次日就该行资产安排了一次拍卖。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银行破产案,此后一年内,又有24家银行被监管部门突然接管,这是15年里的最大数目。

有几家银行看了看华盛顿互惠银行,都打消了并购的念头,因为需要减记的资产太多了。不过,摩根大通却愿意出手相助。就在几个月前,它曾主动提出以每股4美元的价钱收购,但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华盛顿互惠银行更倾向于私募股权公司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这一次,摩根大通于9月26日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达成交易,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价值3 100亿美元的资产和1 820亿美元的客户存款,收购总价很便宜,仅为19亿美元。华盛顿互惠银行的股权投资者一无所得——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及其共同投资人,在为期5个月的投资中,丧失了70亿美元——而且,与此前2008年所有的银行救助情况不同,该行的无担保债务持有人和其他债权人都只能在破产程序中听天由命了。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而言,这交易好比轻快地翻了个筋斗,不费什么代价。摩根大通将要减记310亿美元的华盛顿互惠银行资产,但据称,这宗交易仍将提升摩根大通的每股收益。这起收购案也创造了美国第二大分支机构——摩根大通在23个州中拥有5 400个办事处,并且财务报表上的总资产也因此增加到2万亿美元。

华盛顿互惠银行何去何从的决定下达之时,刚表示想与摩根士丹利合并的美联银行正艰难地进行着自我救赎。美联银行作为全美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是过去20年里100余起并购交易的直接产物。它的总部同美洲银行一样,也设在夏洛特市,这是它的起家之地。2006年,美联银行收购一家储贷机构——加州奥克兰市金色西部金融公司,收购价为250亿美元。金色西部给美联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添上了约1 200亿美元的住宅抵押贷款,其中很多是高风险的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后来,房市开始衰退,美联银行在抵押贷款组合上几乎连续不断地面临着减记的压力。美联银行还宣布,企业客户提走了25%的存款,“低成本核心存款”下降了8%。

时至2008年9月初,美联银行意识到需要大量筹集资本,安排一个“战略伙伴”,或者与另一家公司合并,于是聘请财务顾问协助发展备选对象。在与摩根士丹利进行合并商谈的一周里,美联银行也和另外几个可能合并的公司接触,包括花旗集团,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维克拉姆·潘迪特在商谈开始前打过好几次电话。美联银行的股价一年来已跌去80%,这时收盘报价约为每股10美元,市场开始显出担忧,怀疑该行没有政府的支持,也许达不成交易。

9月29日,即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数天之后,美联银行宣布,与花旗集团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达成一宗复杂的交易:花旗集团将以价值21.6亿美元的股票,收购美联银行7 000亿美元的银行资产和负债,但不涉及非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则在高达3 120亿美元的抵押相关资产和其他资产上提供损失保险,为此,花旗集团将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额外发行约120亿美元的优先股和认股权证。花旗集团还承诺再筹募100亿美元的普通股资本支持这桩交易。听到这个消息,花旗股价应声下跌12%。股东一定以为,即使收购价如此之低,但考虑到那些问题资产,加以花旗集团新发行的股价将是数月前的1/2,收购美联银行的真正代价还是非常高的。

第二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将向美国国会寻求提高银行存款担保的数额,由10万美元升至25万美元,使焦虑不安的储户更加宽心;证交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宣布,将进一步审查近期实行的公允会计准则,因为已有很多人抱怨,这些准则正迫使银行作出一些不必要的减记,从而不得不在艰难的市场中筹集本不需要的资本金。美国证交会已批准对银行公允会计处理做些松动,减轻银行所承受的压力,不过,这种做法却使会计纯粹派人士深恶痛绝,他们深信,这些变更会让银行的财报变得更不透明,更不可靠。

经过一周的恳求、角力、预期大难来临之后,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修订后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终于获得国会通过。然而,久久盼望的干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的办法还没有制定出来,并且据美国财政部一位发言人称,得再过两三个月才可能出现干预。对于一个被说成绝对重要又极为迫切的计划,要等待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执行,时间也太漫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