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现代修行者的故事
38060000000248

第248章 《沈宜修》

一此文摘选自《古典书城》微信公众平台

惊艳时光的沈宜修,窈窕淑女当如是

犹见寒梅枝上小

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

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

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

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沈宜修《蝶恋花·感怀》

江南如画,妩媚多娇

吴江声涛涛作响

在岁月流光里,它已不知修缮了

多少个才子佳人的宫署篱墙

又打湿谁的一世柔肠

沈宜修,字宛如

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女子

生于江南,比邻吴江而居

汲取吴江之水而饮

熏染诗书之香而长

她的家族“一门风雅,人才济济”

所以,儿时她耳畔尽是文雅诗词歌赋

举手投足间都是辞工韵令

她有着江南如水的温情容颜

又有着太湖波浪不惊的平静心怀

读起诗文,更是爱不释手

手捧书卷就像觅着了玲珑的珠珍

虽有“明朝第一才女”之称

可她却并没有真正系统的上过学

因拜封建礼教“女子无才便是德”所赐

她不能去学院读书,只靠父母偶尔教读

但她很勤奋,常常向长辈求学

把女子学梳妆的时间都用来诵诗文

潜心修学,常能“得一知十,遍诵书史“

人生总是要经历一些磨难

或大或小,因为人总归是要成长的

沈宜修也不例外

就在她儿时潜心修学期间

母亲的遭亡给予了她心灵沉重的打击

据记载,她每每想到母亲早亡

于读书写字之余,家务劳作之间

常暗自悲伤——哭兮不复闻,回肠空自裂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得一人

能懂得自己且可相伴到老

很快,她便从丧母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因为不经意间,她遇到了属于她的幸福

那个愿意一生陪她到老的人——叶绍袁

那时的她十六岁,正是少女初长成

“颀然而长,鬓泽可鉴,兰心蕙质,工于吟咏”

而他十七岁,是著名才子,意气风发

“鹊起时髦,珠莹玉秀,有王谢之凤仪”

两人门当户对,才学相当

又一见如故,所以情缘由心底而生

很快,便陷入了浓浓的爱意里

婚后,他们时常结伴畅游

琴瑟互和,诗词相偕

一次,他们来到西湖边

那天风和日丽,水暖莺啼

望着眼前的美景,沈宜修一时来感

作《望江南》一首,与夫君共赏——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南北峰高青日日

东西塔锁碧环环。淡扫作云鬓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石蹬半连烟缭绕

蔓萝深护涧潺湲。遥望四天间

ps:在词人的眼中所有的客观景物都有了人的情态。如:“一抹镜中弯“。逼真地写出了西湖中山的倒影;“淡扫作石鬓“,则以美女临镜梳妆来摹拟青山的妩媚姿态;“满袖翠红斑“以美女的穿着来摹拟山花盛开时色泽之美;接下去二句又是客观地描写石瞪、山涧景色之秀丽。

叶绍袁看了沈宜修的诗后

十分佩服,觉得她文笔华丽

对人间之景有独到的见解

心底越发的爱她了

她是一个十分精致的女子

操持屋舍,洁净、节俭

“床屏几幌,不得留纤埃”

一张翠绡床帓,就用了三十年

不论寒暑,依然垂挂如初

颜色褪去依然洁净如新

她写得一手好字,隽刻而秀丽

经常被人赞颂有卫夫人的笔风

她,好诗文,喜欢博览群书

常在闲暇之时作诗填词

然而就这些高雅的兴趣爱好

却被婆婆无情的扼杀了

她的婆婆担心作诗会影响叶绍袁的读书

因为诗作成后难免夫妻共赏

唱酬互答,使叶绍袁分心

因此不喜欢也不希望沈宜修作诗

让沈宜修放弃作诗,一心操持好家务

沈宜修虽然对婆婆的要求不满

但她毕竟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女子

不肯违背婆婆的意志,造成家庭不和

进而影响了丈夫叶绍袁的读书

只得违心地放弃了诗歌创作

她是德贤皆惠的好女子

待人宽厚仁慈、平近易人对待家奴女婢

也都和颜悦色,不会无由的训斥

也不会无厘头的谴责

总是轻声细语的晓之以理

尽管她们的生活不宽裕

还是会伸出手来接济、帮忙度过困境

真的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贤惠如此,令世间女子望尘莫及

不久后,沈宜修生下了第一个女儿

这一年她二十岁

紧接着的二十五年内

她为叶家生了十二个孩子

史料记载,她的儿女均有文采

比如长女叶纨纨、三女叶小鸾等

恰逢太平盛世,生于湖山水萍

家庭优裕,聪慧贤淑

有着一群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儿女

正好的年纪里拥有最好的家庭

慈亲友爱,玉树芳庭,书香满室

是如此让人艳羡的一种光景

快乐的生活,最能激发人的诗兴

如这首《题疏香阁》——

旭日初升榥,曈昽映绮房。

梨花犹梦雨,宿蝶半迷香。

轻阴笼霞彩,繁英低飘翔。

待将红袖色,帘影一时芳。

海棠还折取,拂镜试新妆。

新妆方徐理,窗外弄莺簧。

人,总是会最先追求梦想

失败后,才会想起家

叶绍袁科举考试屡屡失利

沈宜修对考场失意的丈夫总是加以鼓励

“从牛衣中互相勉励“

让丈夫对自己的才学充满信心

不就,叶绍袁有一次上京考试

她依依不舍,写下了清丽的诗句送之——

亭亭树色映长征,渺渺烟波送去程。

肠断只凭千里梦,乱山遮隔更无情。

蓬壶催漏自销魂,画枕银屏夜色昏。

萧索半春愁里过,一天风雨尽啼痕。

丈夫上京后

沈宜修独自在家照顾儿女

可她的心却时刻牵念着远方的丈夫

在操持完家务并安顿好孩子们之后

她常常作诗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最有名的当是这首幽冷的回文诗——

秋暮愁行客,日斜飞柳烟

流云归远岫,薄雾淡高天

花庭啼鸟乱,叠恨锁山眉

霞落映寒渚,蝶飞惊坠枝

钩帘映皎月,永夜简奇篇

幽径竹花露,石寒萦碧钱

疏雨滴高树,細雨飘暮烟

初闻独雁过,木落自年年

叶绍袁于天启五年金榜题名

取为进士,而她也“受鸾诰称命妇“

虽然地位显赫,家世殷实

她却依旧“处之淡然,略不色喜“

几年后,叶绍袁看透了朝堂腐朽阴暗

便辞官归隐,与妻子相守、相伴

这几年,是他和她过的最快乐的时光

上有白首高堂的老母依然精神瞿烁

下有一群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儿女

他们夫妻二人正当壮年

这样一个融融乐乐、慈亲友爱的大家庭

玉树芳庭、书香满室,弥漫着文艺的氛围

又怎能不快乐呢?

清朝文学家张潮曾云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

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

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用来描述这时的叶家生活,可谓至当

人间之乐虽美

奈何禁不住世事无常

明崇祯五年,她最爱的小女儿

年仅十七岁的女儿叶小鸾,突然陨落而卒

悲伤过度的叶纨纨,两个月后也随妹而去

在这地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

夜梦惊起时的静坐

那夜短促却显又漫长,风凛冽

竹声敲打着凄凉的雨水

凄清而寒凉,有时候寸心百折,回肠千结

梨花盛开的时候真像极了雪花的纷飞

疏香人远愁难说,曾经的欢笑人

而今已成泪满衣襟

竹影萧森凄凉幽深的庭院曲径

哪里知道倚窗之人的愁怨

任是吹破西边的思念

每天都是那样的肝肠寸断

灯光下的疏影泪滴凝结成片

凝结成悲戚婉转的诗行——

东风吹不到泉台,姐妹长眠甚日开

微雨池溏春索莫,暮云烟树影徘徊

半生只与愁为伴,七载尝从闷里催

赴唁归宁伤竟夭,可堪哀处更添哀

——沈宜修《哭长女昭齐》

西风冽,竹声敲雨凄寒切

寸心百折,回肠千结

瑶华早逗梨花雪,疏香人远愁难说

愁难说,旧时欢笑,而今泪血

——沈宜修《忆秦娥·寒夜不寐忆亡女》

ps:诗词中字字句句,柔肠寸断,饮泣天昏,吞声地裂。沈宜修为叶小鸾所作的《季女琼章传》,细拆详述,字里行间,情愫动人,令人不忍卒读。

三年后,在对儿女的怀念中

这位江南才女,也走向了人生的尽头

这样的场景应是让人怎样的痛惜

或许江南烟雨也变的黯然失色

从此,江南叶家随着岌岌可危的晚明

一起快速衰落,明朝灭亡后

了无牵挂的叶绍袁也弃家为僧

最后郁郁而死于山林

关于沈宜修的一生

有人这样描述她——

“作为多愁善感的女性,她善于用诗心体察生活,用诗眼关注自我,将浓郁的愁情表现在典雅的语句里,用哀怨婉转的文字装饰感情与心灵,压抑的哀愁与隐寂的忧伤,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别具风味的诗情画意。真的是把她那芳香和抑怨的心境如涓涓的溪水,慢慢流露,不急不躁而恰到好处,梦的悠远,芳草的寻梦,都是带着她的言语,她的心思,黄鹂有情、远山有媚、飞云吐情,用不是很躁动的文字,将梦境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典雅脱俗又带着欲说还休的愁绪,让人心泛开涟漪般的惆怅。”

春别也好,送恨啼莺

芙蓉秋带水,黄菊也冷风尘

暮秋也好,江南望尽

胡蝶寂寞,故园也怨凄凄

感怀也罢,寒梅梦破

东风闲庭,脉脉含情谁知芳草心

人生总是不会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

但如沈宜修之精致又能有几人?

在斑驳绚丽的时光里望见清流云淡处

世间能有几个女子

如她般熔典雅、清丽

深沉与灵动于一炉

吹落天风玉袖轻,夜深龙管作边声

芙蓉苑北愁多少,凄断金闺万里情

白羽纷纷寒彻骨,朝来已上汉宫妆

冰心不似梅花意,独向青山别恨长

——沈宜修《梅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