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3810300000003

第3章 中美日的激励

美国人激励个人,并不激励单位。

有功才赏,无功当然不赏,十分明确。

日本人激励团体,不主张激励个人。

任何人强出头,都要受到强烈的打压。

中国人凡事都要合起来想,

激励也不例外,不要采取分的心态。

个人固然要激励,团体也不可忽视。

我们常常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妙得很!

有功劳当然要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把功劳和苦劳合在一起想,兼顾又并重。

比来比去,看来看去,真是各有巧妙。

最好按实际情况,依团队共识,合理运用。

美国人激励个人

西方文化一向标榜个人自由与政治民主,主张个人有权通过自由选择的途径,来追求个人的利益、达成个人的目标。每一个人都应该发现并且发挥自己的长处,以造福他人。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只知道把自己的长处用在自己身上,却忘记了为他人造福。

个人主义当然有理想的一面: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负起全部责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处处尊重他人的尊严;人人有自由,因此个人的自由不能够妨碍他人的自由;个人独立,却必须与他人互信互动,共同追求社会的进步;彼此吸收不同的长处,使自己不断获得成长;大家在自信与信人的气氛中发挥潜力。

然而,个人主义也有不利的一面:要求他人负责,自己却未必愿意承担责任;有时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致忽视他人的存在;自由过度,因而妨碍了他人的自由;独立得十分自私,把他人都当做竞争者;人与人疏离,难以互动互信;过分强调自己,却不能够关心别人。

美国式的激励,由于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当然以个人为对象。既然每一个人死亡之后,必须自己单独面对上帝的审判,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在工作告一段落时,同样应该单独接受评审。所谓团体目标,早已分割成若干个人目标,各人自我努力,也接受不一样的激励。

每一位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每一位成员,各自设定目标,并且尽力去达成。激励个人,使其认识并发展个人的潜力,成为美国式激励的主要任务(如图3-1)。

(插入图3-1)

西方人把“有”和“无”分开来看,有就是有,而无也就是无。有功即赏,无功当然不赏。看起来是非分明,也十分符合个人主义的特性。

只有功劳,无所谓苦劳。尽可能量化,大家力求算得清楚,讲得明白。由于西方人大多以个人的成就来确保自己的价值,因此激励者与被激励者双方可以彼此讨论,有时候还能够讨价还价。

基于隐私权的保护,大多数组织一般不会公开员工的薪资待遇。个人的薪资被视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机密事宜。西方人把询问他人的薪资视为一种失礼的行为。实际上,这种薪资保密的措施,经常令人高估同仁的薪资而引起不满。不过把薪资公开,实在不容易使大家心悦诚服,各种差额都将成为追究、争执的焦点。

美国人特别强调同工同酬,如果发现自己和同仁的工作或贡献相等,而所得却较低,就会心生不满而工作不力。采取个别而不公开的激励,成为比较有效的方式。美国人也习惯于尊重别人及团体纪律,把各人都当做独立的个体,各人自求表现,并不十分关心别人的事情。激励的制度和评核的方式力求公开,最后分配所得则保持秘密,对美国人来说,普遍都能够接受。

获得奖赏的人,也心知肚明,这一次表现得好,所以有此奖赏,下一次还有没有?能有多少?要看下一次的表现。逐一分开计算,不致把奖赏所得列为正常收入,更加理性地当做单一事件来思考和运用(如图3-2)。

(插入图3-2)

受个人主义的影响,美国人的激励以个人为主。每个人都讲求独立、自由、平等,各自设定目标,各自发挥能力、各自完成任务,只重视自己的成就,不计较他人的得失,有成就便期待激励,没有则不存奢望。

日本人激励团体

日本人的集团性举世闻名。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多先说出自己所隶属的团体,然后才说出自己的姓名。日本人常说的“我家”,大多指称自己所属的组织,充分反映出日本人十分浓厚的集体意识。日本人心目中的“家”,其含义远远胜过英语中的Family。

新年时节,当全世界的人都忙于亲属聚会的时候,日本人却专心于准备拜访上级,上级也在等待下属前来拜访。对日本人来说,血缘关系不如集团关系。除了父母和祖父母之外,已婚的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婶姨之间,甚少往来。各种组织都致力于加强“没有亲戚死不了,没有同事活不成”的一体化感觉,并且不断联系,达到巩固集团的目的。在这种集体气氛浓厚的情况下,个人的自由缩减到最小限度。每个集团都以各种规章,把自己的成员紧密地绑在一起。

大多数的日本人,在这种十分完整的集团意识中工作,生活得很安心。不但不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几乎完全没有隐私权,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如图3-3)。

(插入图3-3)

曾经有一位美国老板,奖赏了某一个单位总共五个员工中的两个,因而引起

其他三个员工的集体辞职。日本人和美国人对被奖赏的感觉不一样,他们认为奖赏其他两位同仁,就等于宣示这三位表现得不好,当然应该辞职。这位老板以对待美国员工的方式来激励日本员工,引起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美国人可以激励个人,并不致威胁他人;日本人则只能够激励团体,借以增强集体意识,不适合激励个人,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安。

日本社会和欧美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讲求年资的深浅,而不重视能力和表现。因为按照资历排列,不但简单易行,而且稳定可靠。谁先来谁后到,一经确定就自动生效,不会产生任何变化,不像能力的评估那样困难,并且随着时间有所变化而产生争论。

欧美社会当然也有很多礼俗上的约束,但是日本社会则更为复杂而不容变更。不论任何场合,都必须按照各人的等级,由上而下逐一排列,不可以有差错。任何人违反或是忽视这种规律,就会十分难堪,并且带来相当不利的后果。

日本人最重视先辈、后辈的规矩,就算年资只差一年,也不敢逾越。年资相差七年以上,彼此之间就产生一种差别感,因而不可能存有先辈、后辈以外的友谊。

后辈对先辈必须服从,不可以说“不”,或者表示不同的看法。集团内的和谐与秩序,不容许被破坏。只要被戴上“与众不同”的帽子,就会处处受到同仁的排挤。公开与上级对立的人,很难出现同情者。

任何露出钉头的钉子,都要想办法把它打进去。个人强求出头、任意表现,在日本社会是不受欢迎的。

激励的作用主要在激发同仁的一致性。日本人不讲求专业分工,他们喜欢参与一些与自己权限无关的事宜,以便夸大自己对团体的贡献。让员工做一些分内工作以外的事情,说起来也是一种激励。上级看重、同仁称赞,这些非经济形式的激励,对日本人来说,十分有效。但是,必须确保忠顺而不与组织作对,才能享有(如图3-4)。

(插入图3-4)

日本人偏重集体主义,以激励团体为主。每个集团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并以各种规章来约束成员,把大家紧密绑在一起。为求团结一致,实施团体激励,避免个别激励。

中国人合起来想

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我们到底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想,而不分开来看。我们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完成个人。如果一定要说是什么主义,那就是交互主义。

在中国社会,个人的地位当然受到尊重。要不然怎么可能一言九鼎,说话算数呢?然而,团体意识也备受重视,因为覆巢之下无完卵。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个人的观念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应该表现个人主义精神的时候,特立独行备受推崇;应该强调集体主义的时候,群策群力才能普受欢迎。中国人善变,能屈能伸,但是必须合理。

把个人和团体合起来想,有个人才有团体,有团体也才有个人。有时以个人为重,大家全力支持,让这个人好好表现;有时则以团体为重,个人全力配合,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拿捏得恰到好处,便是合理。

激励和不激励,最好也合起来想。激励得好像没有激励一样(如图3-5),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也多少沾一点儿光,大家都有面子。因为分得很清楚,受到激励的人,感受很大的压力,而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必然深感没有面子而滋生事端。双方面都没有好处,对团体也将造成伤害。

(插入图3-5)

激励的无效性,大家都深有同感,却始终难以改善。主要原因即在不能够合起来想,却分开来看。

中国社会讲求有好处大家分享,一方面推己及人,一方面则表示同甘共苦。既然要把自己和同仁合起来想,当自己获得某些好处的时候,自然要拿出一部分来和大家分享,才是言行一致的具体表现。

大家都心中有数,没有得到好处,彼此都不计较,反正互相支持,应该是例行公事。一旦某人获得实际利益,大家就会想到:为什么做事情的时候,就要我帮忙?现在得到奖赏,却一个人独吞,这样公平吗?

得到奖赏的人,当然可以默不作声,只是中国社会好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快大家都会知道。若是真的独自收下,不拿出来分享,大家也不会怎样,却在表情、态度上有所变化。如果再请求别人支持、协助,恐怕冷言冷语加上冷面孔就很难避免。最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比较符合透过个人奖赏团体的原则,而皆大欢喜。

但是,分享的结果,固然效果良好,而接受奖赏的人,不免兴起“过路财神”的感叹,左手进、右手出,还要缴所得税,岂不令人气恼。受奖的人不感谢,因为并没有得到实质好处,这也是激励无效的一大原因。

暗盘的设置可能由此而起。明的奖赏五千元,让受赏人拿出来请客,完成透过个人激励团体的预期任务。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暗的支付三千元,受赏的人就不会心生感谢而减低了激励的效果(如图3-6)。

(插入图3-6)

把明的和暗的合起来想,激励的效果才会增强。然而实际应用的时候,却应该分开来发给,我们将在后面有更详细的说明。

中国人既不偏重个人主义,也不偏重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

思考

1.西方人为什么经常逐一计算而不合并考虑?

2.你能接受日本激励团体而非个人的激励方式吗?为什么?

3.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