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怎么管
3810800000035

第35章 知人善任发挥最大人力(3)

在企业中,上面几种人都有,分清一个人是什么类型,就可以用相应的方法来应对他。其实,中国人了解人的方法,都是从《易经》里面来的。《易经》说一个人的言论、行为跟他的命运的吉凶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实就代表了他的好运和坏运。一个人经常讲一些倒霉的话,可知他有很多事情是不顺利的。一个人事情办得顺利的时候,讲话多半都是很积极的。所以从一个人的话语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他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目前是走好运还是走坏运。

《易经》里有几句话值得研究一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将叛者,其辞惭”,是说一个快要反叛的人,仔细去听他的言词,会听出他内心有一种愧疚感,有一些羞耻的意味。有一些老板说他的干部背叛他,事先没有防范,其实是他没有注意,任何一个人要背叛老板,不会没有一点征兆,他在跟老板讲话的时候,内心已经流露出羞惭的感觉,老板应该提高警觉。“中心疑者其辞枝”,就是说,一个人心里头犹豫不定的时候,他的言辞就会有分歧,摇摆不定,像树枝一样的支离破碎。他所做的事一般都会做不好。“吉人之辞寡”,是说品德好的人,不会随便开口,其实,话不多的人就保住了元气,才能够集中精神把事情做好。“躁人之辞多”,是说急躁不安的人一定喋喋不休,这样他就没有办法专心做事,心里就很不安。“诬善之人其辞游”,是说我们要诽谤一个好人,讲出来的话都是很不实在的,很容易看得出来。“失其守者其辞屈”,是说一个没有节操的人所讲的话都是很肤浅的,我们不能够相信他。观人还有简单方法,就是通过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其内心。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看一个人的眼睛是最容易了解一个人的。现在叫做瞳孔反映,因为一个人的瞳孔会放大或者缩小,就表示他内心的变化。一个人心很正的时候,眼珠就会明亮,心不正的时候,眼珠就会昏昧。听了一个人的话,赶快看他的眼珠,就知道他所讲的是真还是假。问对方喜不喜欢钱,一般人都会讲得冠冕堂皇:“我怎么会喜欢钱呢?钱是身外之物。”那我们能不能相信呢?其实这样的话,我们不能明问,因为对方的回答并不能代表其真正的用意,因为他不晓得怎么回答你才会高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我们中国人的绝招,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把心里话讲出来。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男女交朋友的时候,女孩可以跟男孩说:“我的姑姑要从香港来看我,她好久没有来了。”第一次就讲到这里为止。过些天,女孩又说:“前几天我姑姑来,送我一个钻戒,好漂亮哦,听说很贵的。”这个时候赶快看男孩的眼睛,如果他瞳孔放大,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喜欢钱的人。

此外,一个人的正邪要看鼻子,鼻子直的话就代表这个人比较正直。一个人可靠不可靠,看他的嘴唇。一般来讲,嘴唇薄的人,比较冷淡,以自我为中心,只会替自己想;嘴唇厚的人,比较有人情味,有同情心。当然上下嘴唇一样的厚薄比较好。想知道一个人到底是长寿还是短命,看指甲。人身体上大部分的病在指甲上都可以看得出来。换句话说,我们有什么病的话,指甲会给我们一些征兆……

管仲观人的十二准则

1訾的人不能委以大任。凡是嫉妒心很强的人,不要委以重任。因为一个人嫉妒心很强,就没有办法公平待人,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会把有才干的人冷冻起来,或者逼走,这样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杀伤力。

2譕巨的人可以共谋大事。有远大计划,能够推测未来的人,可以让他担当大事。有的人眼光短浅,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这种人难当大任。要共谋大事,必须寻找有远见、能推测未来的人士。

3顾忧的人能担重要任务。凡是能够常常反省、检讨自己的人,责任感大多很强,可以放心地把重要的任务委托给他。

4急躁的人要设法远离他。性情急躁的人,大概只知道追逐眼前的

名利。往往毫无计划,便贸然采取行动。这种人最好赶快想办法远离他,以免受他的牵累。现在这种人很多,我们把他叫做“短视”,同时他很肤浅,我们要么改变他,要么疏远他。

5举长的人要耐心期待他。一个人能够预测将来,能够追求长期利益,但外表看起来并不聪明,属于大器晚成型。我们要好好地培养他,期待他有良好的表现。

6裁大的人必能受人尊敬。能够果断地执行大事的人,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大家的支持。有些人只能够做小事,不能期望他办大事。不能因他小事办得好就把大事委任他。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能够做大事的人,其想法一定跟那些只会做小事的人不太一样。所以我们要把做大事的人跟做小事的人分开。

7餐食的人不可以重用他。太过挑嘴的人,身体不会健康。思想太偏激的人,同样不会成大事。这样的人,千万不要重用,以免胡乱惹事。

8必得的人做事很不牢靠。如果一个人一开口就说没有问题,是不可靠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还没等对方说完,就马上说没有问题,其实要大打折扣。

9必诺的人不能够信任他。如果一个人随口答应“我负责”,结果不能达成使命,又找出许多理由来推诿塞责,就是不可以信任的人。

10小谨的人很难有大成就。一个人如果太拘泥小节,就很难有大成就。

11小功的人要再仔细观察。要判断一个人好坏,不能用小功劳来做标准。有些人在问题很小的时候,就把它解决掉;有些人却只能够解决小问题。这两种人,要经由比较长期的观察,才能够适切地加以分辨。

12言必有中的人能担大任。平常不太说话,一旦开口就能切中问题的核心,这种言必有中的人,谨慎小心,可以承担大任。

知人的目的在求适才适用

寻找人才要选择合适的途径

我们很喜欢找人才,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我们不妨把人才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种人才,本身很公正,对别人也严格挑剔,是非之心很重。但“水至清则无鱼”,这种人才很难成就大事。

第二种人才,功利心很重,只求解决现实的问题,或者眼前的问题,不能够顾及长远。因此所用的方法容易产生流弊,常常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问题。一些老板常说,自己的一些干部,很有能力,什么问题都能很快解决,可能是因为太年轻的关系,他们留下的后遗症使人更头痛。

第三种人才,有能力,可是心术不正,为了争取功效,常常不择手段。这种人如果有一点成就,其背后有更多的人指指点点。

要找到很齐全的人是非常困难的。本身公正很好,可是对别人太挑剔就很糟糕;自己把问题解决了很好,后面又产生更多的问题就很麻烦;有能力但是不择手段,这样的人更可怕。所以我们在选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人肯定有长处有短处,我们把他的长处和短处衡量一下,看看他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我们也不妨承认,有些人才就是被利用的,这不能怪别人,是他的性格造成的。有能力却不择手段的人,可以当做短暂使用的工具,譬如说,某个部门需要大力整顿,大家都不愿意下手,就可以到外面找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让他负责整顿,整顿好了,他自己也肯定会被挤走,我们再来收拾局面。不过不能常这么做,否则会弄得企业人心惶惶。

对不同的人才要求也不一样。技术人才,只要一板一眼,技术高超就够了,不必要求太多。对主管来说,真正好的主管,一方面要聪明,另一方面要能够含蓄。主管聪明到让下属都用不聪明来回应你,那你就没有办法把人培养出来。主管聪明且含蓄,使下属感觉不到你很聪明,那下属才能表现自己的聪明,这样才有办法把人引导好。

不管怎样,我们要找人才,一般来讲有四个途径。

第一个,公开招聘。优点是可以扩大找人的范围,尤其是把招聘消息刊登在发行量大的报刊上,会吸引很多人来应征。缺点是如果应征的人太多,成本太高。

第二个,去找就业辅导机构推荐。我们把自己的需求提供给专业机构,让它们替我们寻找合适的人。

第三个,可以直接向学校或者向职业培训机构求助。一般性的员工,通过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就行了。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可以跟大学结成合作关系,让学校代为培养。

第四个,通过企业里面现职人员的推荐。如果企业需要的人不多,而且只是一般性的人才,由企业的员工来推荐就好了,只不过推荐的时候应该有一些原则性的限制,比如不要老是由一个人推荐,否则将来就造成一个派系,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招聘要慎重选择真正的人才

为了礼聘到真正的人才,招聘的过程要慎重一些。通常由用人部门提出需求,需要多少人,条件如何,写得越清楚越好。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用人部门提出来的需求来判断,到底是内部提拔还是去外面招聘。如果适合内部升迁的,当然要优先考虑;如果不适合内部升迁,只好到外面去觅才,即利用前面提到的四个途径。找到人才以后,要进行初步筛选,他的年龄合不合适,学历符不符合,工作经验丰不丰富……凡是不合适的,我们也要正式地通知他,这样才不会引起他的不满,同时也增加企业的好形象。初步筛选合适的人,要安排面试,约好时间,先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面谈,再由用人部门进行面谈。面试不合格的人,要把他们的简历至少保存一年,因为我们认为合格的,最后不一定来,名额有空缺的话,我们再把淘汰的简历过滤一下,退而求其次。依然没选中的,也要正式通知。面谈合格的人,要让他们实地来参观一下,看看工作环境如何。有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是在办公室进行的,结果应征的人来了之后,发现自己被分配到工厂里,工作环境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所以他就不来了,这样也造成浪费。招聘进来的人,要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试用期试用,试用期要安排具体的工作,否则就没有任何效用。试用期满以后,一定要考核,不合格的请他谅解,因为长痛不如短痛,趁现在大家感情不密切的时候,让他走比较容易开口,等到将来感情浓厚了,就不容易开口了。他不合适,趁早让他换一个工作,对他本人来说也比较好,拖下去对双方都不利。试用合格了,就正式任用。

当然我们不得已的时候还要去挖角,为了使挖角而来的空降部队更好地适应,我们要让员工做好心理准备。比如我们事先把工作交给现有的人做,他们做不好,就感到有压力,会主动提出找个有能力的人来做。我们干脆让他们自己去找--他们自己找来的人,排斥会小一些。

好不容易把人挖来了,我们就要待之以礼,他来了以后先辅导他,使他适应环境,让他顺利地发挥才能。我看到有很多老板,在人才挖过来以前,待之如上宾,态度很诚恳;一旦人才挖过来了,就把他当成一般人来看待,使他感觉前后落差太大,心理受到伤害,就不会好好做事情了。

选才的时候,一定要有几个原则。

第一,要公正无私。对于一般的人,我们要平等地去看待他,不要有成见,先做一般性的了解,初步淘汰以后,再对合适的人做进一步的分析。在这个过程当中,越没有私心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人才,越没有成见就越容易发现真正的面貌。

第二,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我们不要完全听一个人嘴上的话,还要看看他有没有说到做到。我们要事先设计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让新人来处理,看他如何应对。当然,在面谈的时候,就要先问问他,出现类似状况如何处理,以此来了解他的言行是不是一致,可不可靠。

第三,考考他对道理的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姜子牙说,“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就是说,一个人,光看到他阳的一面,不够,还要看他阴的一面,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内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光看他表现出来的,没用,还要看他没有表现出来的,才能知道他真正的意图。“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看一个人,对他不认识的人是什么态度,再看看他对自己很熟悉的人又是什么态度,亲疏当然有别,但是差别到什么地步,就可以知道他的感情是什么样子的。总而言之,不能片面地了解人,要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

第四,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越是有奇才异能的人,越有独特的个性,这很难兼顾。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其长而去其短。不过利弊之间应该好好地考虑,最要紧的是利要大于弊,这才是我们选人的时候要注意的。

很多时候,我们招聘时认真选择,可是等人进入企业以后,其表现并不好,为此,我们常感觉到很后悔。这就说明甄选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来应征,我们问他几句话,他当然回答得冠冕堂皇;如果我们提几个问题,看他怎么答,就能更深一层地了解他。

比如,问一个来应征的人:如果你是主管,指派司机老王和助手老李,下午5点钟之前一定要把货物送到某地点。过了一段时间,助手老李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已经到高速公路了,但车子抛锚了,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如果他的答案是:“那糟糕了,货物能不能如期送到啊?”这个人是不能用的,他只关心货物,丝毫不关心人,这种人当主管就非常危险,这就是工作导向。如果他回答:“你赶快叫老王把车子修好啊,不能耽误时间,如果修不好的话,就找修车行来修。”这个人也不合适,因为他满脑子都是工作,工作一定要完成,可是万一老王已经出了车祸,送到医院去了,你还用这种口吻,谁能够接受?如果有人这样回答:“你们两个有没有受伤?”这个人应该被优先录取,这说明他很关心人。如果两个人都平安无事,再谈其他的,如果两个人受伤了,当然是救命要紧了。当然,还会有人回答“我知道了”,这样的人一定是很官僚的。

我们从对方的答案当中,判断他的个性以及将来可能的表现,这是一种好方法。另外,我们也可以把应征的人都找来,故意把面谈的地方搞得乱七八糟的,看看他们的反应。有的人的反应是,你们通知我来面试,结果场地搞得乱七八糟的,这算什么企业?有的人来了之后,就在旁边等,什么时候弄好,就什么时候开始。还有的人来了以后,会主动帮忙收拾,这样的人应该优先录用。企业招人,除了品德跟能力要兼顾以外,还需要注意三个原则。

第一,我们要找的人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的。有些企业并不欢迎学历太好的人,因为“要不起”。这是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学历,把他请来,他不一定会来报到;就算来报到了,过一阵子他又跑掉了,结果又要从头来。时间长了,企业就知道,某个学校的毕业生,大概对我们这儿没有多大兴趣,所以从一开始就不选择他。这不叫做成见,而是经验。甄选的时候,只报着选最好的人的目的,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做法。我们甄选的时候,选最合适的,他来了以后,不但做得很好,而且感觉很愉快,这才是我们在选人的时候应该把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