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首演是治军六亲不认。为了有效提高汉军的战斗力,韩信带领士卒苦练基本功;颁布军中禁令十七条,三军为之震动;驳回汉王的面子,立杀违抗军令的殷盖,上下为之肃然。
刘邦初步看到了这个人身上整军带兵的能力,开始关注韩信,并约来与之交谈。韩信给刘邦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大胆提出了举兵东向、还定三秦进而夺取天下的战略构想。“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刘邦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即全权交由韩信去制定还定三秦的作战方案。
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八月,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刘邦与韩信率汉军北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占废丘(今陕西兴平)、平定槐里(今兴平东南)、咸阳,仅用了二十多天时间,三秦之地,尽归汉王。
韩信帮助刘邦取得了战略反攻的第一场胜利,实现了汉王与项羽争夺天下的首要目标,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汉军东出函谷关,很快收复了魏国与河南国,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先后投降,刘邦随后联络齐、赵等五路诸侯共计六十万大军攻入项羽的老巢彭城。刘邦在彭城尽情寻欢作乐,项羽乘其不备突袭得手,汉军几乎全军覆没,刘邦只带着身边数人狼狈逃到荥阳。韩信收集失散士卒领兵赶到荥阳与汉王重新汇合,共同阻击楚军。
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令其率兵去攻打出尔反尔的魏王豹。韩信巧设疑兵,偷渡黄河,一举俘虏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国。这时韩信向刘邦提出,希望增拨三万人马,“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韩信提出我给咱从背面去攻取燕、赵,向东占领齐地,然后掉头与西边的您汇合,从而对楚军形成包围圈。刘邦认可,命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北去攻击赵、代。韩信迅速拿下代国,活捉代丞相,接着挥师东向由井陉口向赵发起进攻,在泜水(今河北魏河)生擒赵王歇,斩杀成安君陈馀。
在两军交兵的战场上,韩信似乎完全换了一个人,头脑灵活,手段多样,所向披靡。占领了赵国,赵王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同时被俘,韩信下令不许杀李左车。韩信早已弄清楚,正是这个人在他大军逼近赵国时,曾给赵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赵王没有听,假如赵王采纳了李左车的意见,结果或许就不是目前这样,韩信也就不会如此顺利。仗虽然是侥幸打赢了,但韩信从心底佩服这位李左车。他亲自走上前为李左车解开捆绑,“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请李坐在上位,韩信自己坐在陪坐,像对待老师那样以礼相待。
韩信打算顺势拿下燕、齐,带着这个想法,他去请教李左车。李劝他“按甲休兵”,“镇赵抚其孤”,暂时收兵休养,安抚赵国百姓,赢得人心;然后摆出要大举进攻燕国的架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再派个说客拿着您的书信去劝降燕国,燕国不敢不降;燕一降,再派一个人去警告齐国,齐国也就跟着归顺了。
韩信按照李左车的这套办法顺利得到燕国,燕国投降后,韩信向刘邦报告了这一胜利的喜讯。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足见刘邦的小人之心。——对于韩信这样的耿介之士,能让其甘心俯首听命的,只有萧何那种具备宽厚长者风范的人,以刘邦对韩信所采取的卑劣手段,韩信日后的心生异端,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在荥阳,刘邦被项羽围困得够呛,无奈突围到了宛城(属今河南南阳)、叶县(属今平顶山市),尔后又进入成皋(今属荥阳)。这一年六月,刘邦从成皋逃出来,渡过黄河,带着夏侯婴一起来到韩信、张耳驻军的修武县,俩人化装成使者住在旅馆里,天不亮悄悄摸进韩信、张耳的大营,进了韩、张的卧室,“夺其印符”,收缴了他们的将印兵符,然后召集众将,突然宣布队伍调整事项。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汉王到了,大吃一惊。刘邦夺了他们的兵权,命令张耳驻守赵地,给韩信了一个相国的虚衔,让他重新组织人马去攻打齐国。——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江山是怎么弄到手的,绝不只是阳光下的光明正大,暗箱里的小动作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