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风语2
382800000011

第11章 风语2(11)

小册子其实是******的《论持久战》。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但是,抗战十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都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延安召开了为期一周的抗日战争研究会。期间,******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不久后讲演稿即结集出版。武汉会战后,身在陪都重庆的周恩来将《论持久战》送给“小诸葛”白崇禧,白氏读后拍案赞赏,对秘书程思远说:

“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

遂在国民党上层不断宣扬、介绍“持久战”理论,很快在当时中国军事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白崇禧为******“论持久战”的理论和观点所折服,甚至还将******赞为军事天才,这些都逐渐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并引起了他的注意。白崇禧趁此机会向蒋介石转述了《论持久战》的主要精神,并让程思远送了一册书稿过去。不出所料,蒋也对《论持久战》深以为然,武汉会战后的局面也印证了“抗日战争必将经历三个阶段”的论断。于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并将《论持久战》印成小册子广为刊发,组织军民学习。

当然,军事委员会肯定不可能让军民知道,此乃延安******的思想,所以陈家鹄给海塞斯看的小册子与其他人手里的一样,其间涉及共产党字眼的句子都被删去,封面也没有署名作者,只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印发”之字样。扉页则是蒋委员长的墨宝:国民抗战必胜!

海塞斯默不做声地一口气看完,掩卷长叹:“高论,真是高论!”转过头问陈家鹄,“这么精彩的文章,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陈家鹄答:“山上作为教材发的,说是一号院下令让抗战国民仔细研读。我一开始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可没想到这竟是本真经!我只读了一小段就被这高屋建瓴又鞭辟入里的理论牢牢吸引了。不瞒你说,我反复读了三遍呢,很多段落都可以倒背了。”

海塞斯点点头,说:“回头也让陆从骏给我一本,我虽不是贵国国民,可也是参加抗战的一分子嘛。”顿了顿,又说,“不过有些奇怪,怎么没有注明作者是谁呢?”

陈家鹄也摇头表示不知,最后俩人猜测“可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海塞斯兴奋地说:“这说明,你们中国人在战略意识上已经开始觉醒了。事实上我也是这么看的,所以我是主战派。”

陈家鹄浅浅一笑,“但你的萨根同胞并不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