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乐昏君的欲望游戏
3830700000036

第36章 司马衷的呆傻潜质

公元259年,司马炎的夫人杨艳生下他们第二个儿子。因为第一个儿子夭折,所以眼前这个儿子可以说是他们实际意义上的长子。司马炎很高兴,他给儿子取名司马衷,并且对夫人承诺将来一定要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司马家这么多年来忙来忙去只做了两件主要工作,打天下,夺权。此时全国尚未统一,司马氏还没有篡夺曹魏江山,只不过这一切都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六年后,司马炎接过父亲司马昭传给他的王位,随即取曹魏而代之,建立晋朝,他被尊为晋武帝。

晋武帝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长子有点不对头,有什么不对头他也说不清楚,反正看上去总是和别人家的小孩不一样。等司马衷长大了一点以后晋武帝和杨皇后都发现儿子有点傻,这个问题很严重,关系到将来立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旺发展,所以晋武帝没有盲目的兑现当年的承诺立司马衷为太子,他要再观察观察。

晋惠帝司马衷,天生一个榆木疙瘩,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据说他刚出生时,白白胖胖,十分可爱,就像人参娃娃一样好玩。但长着长着,那股子憨劲儿就出来了,往往语出惊人,而且全是原创,比如今手机上传来传去的段子还要精彩。

谁知道越观察心越凉,随着司马衷一天天长大,晋武帝可以确定儿子不是一般的傻,而是很傻,虽然饿了他知道吃渴了知道喝,也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但说话办事没一条在路上,仿佛天生大脑里就缺少主管思维的那部分组织,套用农民伯伯的话就是:“丫脑袋让驴踢了。”晋武帝心凉到脚底板儿的同时也有些庆幸:“幸亏老子还没有把你立为太子,反正儿子也不少,可以从里面再选一个。”鉴于之前曾跟夫人承诺过,现在要反悔食言,自然得跟她商量商量。毕竟杨艳同志现在也做了皇后。没想到杨皇后一听此事倒是十分爽快:“不行,我知道你是为大局着想,也清楚立一个傻儿子为太子将来意味着什么,但是你既然是皇帝了,君无戏言嘛,你这样朝令夕改怎么行呢,再说儿子就算再傻也是嫡长子,何况孩子还小,到底真傻假傻也得等他长大了才知分晓,现在下定论显得太早,过几年再说吧。”晋武帝想想皇后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于是就把这件事暂时搁下了。

伟大的母性使杨皇后迫切想补偿这个从出生就傻乎乎的儿子,也正是这种伟大的母性淹没了她仅有的一点理性,在灌出了大量的杨艳牌迷魂汤之后,晋武帝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7年立司马衷为太子,为短命的西晋王朝埋下祸根。

先后聘请了几位学者来到东宫。其中,敢于“直谏犯上”的朝臣李熹,还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和司马衷朝夕相处,吃住在一起,进行传帮带。

谁知司马衷呆傻依旧,不堪造就。

一次,他在皇家花园里面玩耍,听到蛤蟆叫,就问左右侍从:“蛤蟆是在为官家叫呢,还是为私家叫?”

对这种莫名其妙的设问,侍从们早已司空见惯,知道如何糊弄他了。当下便有人回答:“蛤蟆若是在官家地里叫,就是为官家而叫;蛤蟆若是在私家地里叫,就是为私家而叫。”

司马衷听了,觉得有道理,感到很满意。

又有一次,司马衷在殿外行走,前来汇报工作的大臣们络绎而至。他们一个个面色忧戚,边走边叹:不少地方闹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都快饿死了!司马衷听了,马上停住脚步,很着急地问:“为什么不让他们吃肉糜?”他百思不得其解,又急切地问了一遍:“为什么不让他们吃肉糜?!”

是呀!为什么不让他们喝肉粥呢?!

大臣们听了,仰天长叹,好不悲哀:有这样的太子,将来让他来治理天下,大家一定要喝西北风了!很快,司马衷的“独到见解”传遍全国,朝野哗然。不像话!太不像话了!他的老师们也发怒了,朽木不可雕也!教育了他这么多年,算是白教了!于是都不再袒护他。一位师傅当着晋武帝的面说:“此座可惜!此座可惜!”

“此座”指的是太子位。这位师傅的意思是说,放着聪慧伶俐的司马柬不让当太子,偏偏要司马衷这蠢货来当太子,白白浪费了太子这个???指标”!晋武帝意识到,当初立司马衷当太子有些失误,于是动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杨艳闻讯勃然大怒,指责司马炎不遵循“立长”的“古制”,损害了“残疾人”的利益。晋武帝司马炎是个妻管严,于是只得作罢。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三月,西晋大将王濬率八万水军俘虏东吴后主孙皓,自东汉末年以来将近一个世纪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天下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不可否认,无论是谁,能在乱世之中统一全国都是件了不起的壮举,晋武帝完成了这件壮举不由意气风发,虽然他爷爷伯伯和父亲把基础打的很坚实,让他捡了个现成的大便宜,不过晋武帝仍然被当作晋朝的开国皇帝名留史册。然而就在普天同庆的时候晋武帝心中的忧虑也越来越强烈。国家统一了,司马家的世代子孙将要在以后的若干年里统治天下,但傻太子能担当这个大任吗?此时的太子司马衷已经不算小了,不但没有按照杨皇后期望的那样长大了就变聪明,反而和街头那些流浪的傻汉没什么区别,睡起来就吃,吃饱了就发呆,要么自己一个人盯着墙傻笑,或者玩些四岁小孩玩剩下的东西。(司马衷:千万别把我当三岁小孩。)他没烦恼,所以吃的相当多,没心事,所以睡眠质量相当好,养的白白胖胖,但皇宫不是饲养场,司马衷他老爹需要的是一个精明强干可以从他手里接过重任的太子,所以废掉司马衷的念头在晋武帝心中慢慢萌发出来。

这样的大事自然还得和杨皇后商量,不过此杨皇后已非彼杨皇后。第一个杨皇后叫杨艳,是司马衷的生母,司马衷十六岁的时候,杨皇后病重,对这样一个万分怜悯儿子的母亲来说,离世之前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傻乎乎的司马衷,她害怕儿子会因为失去自己的保护而被废掉。于是杨皇后不顾身体虚弱还是强撑着又找晋武帝哭了一场,这一场痛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时晋武帝十分宠幸一个姓胡的后妃,而且胡妃也生下了儿子,这对司马衷来说绝对不是件好事。杨皇后哭的很悲痛,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丈夫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请晋武帝续立自己的堂妹杨芷为皇后。

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婆憔悴的哭成这样,晋武帝心里很不好受,不忍拂了她的意愿,当即答应下来。就这样,杨芷同志成为了晋武帝第二任皇后,她不但年轻,而且容貌出众,最主要的是心眼儿好,很快便获得武帝的关爱。

晋武帝对杨皇后说你看,小衷已经这么大了,你姐姐当年说他小时候傻长大了聪明,我经不住她忽悠才把小衷立为太子,可你现在看看他那里有一点聪明的样子,这样的笨蛋怎么能够继承我的江山?况且如果再立太子也肯定是要立你姐姐所生的嫡子,于你们杨家地位没有一点动摇,怎么样?行个方便吧。

无奈杨皇后死活都不同意,她说自古以来立太子都是立嫡立长不立贤,怎么能够因为太子稍微笨了一点就随便更改规矩呢?这个理由很冠冕堂皇,连晋武帝也没法反驳,于是这件事又给吊了起来。(杨记迷魂汤的效果果然非同一般)

其实杨皇后不同意废司马衷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杨皇后是不想晋武帝开废立太子的先河。追根求源,自然跟晋武帝脱不了干系,我们的司马炎同志虽然跟两任杨皇后感情都很好,但同时他也是个好色之徒。前些年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晋武帝都没忘了花红柳绿,现在天下太平了,更得好好享受一番。晋武帝的后宫女子最多时有万余人,这个阵容相当豪华而且庞大,他老人家即便每天都当新郎官也得好几十年才能把这些女子全都过一遍。面对这么多美女晋武帝实在不知道该亲近那一个,所以他就想了个办法,自己坐到羊车里,羊拉着车在后宫里随便走,车走到那里停下来晋武帝就下榻到那里,这个办法看起来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所以宫女后妃们没事就坐在门口巴望着羊车能停到自己跟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