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乐昏君的欲望游戏
3830700000074

第74章 有疑必诛的夏景宗

元昊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五月初五日。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同吐蕃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定难军留后。其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青少年时期的元昊“圆面高准,身长五尺余”,“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他出行时“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元昊自幼喜读兵书,对当时行世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着作;善于思考、谋划,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有独到之处,《宋史》称其“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这造就了元昊,使之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一代英才。宋朝边帅曹玮,亦赞叹元昊:“真英雄也。”

少年时代的元昊,对李德明实行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一次德明派遣使臣到宋朝用马匹换取物品,因所得不合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元昊劝诫德明说:“吾戎人本从事鞍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杀之,则人谁肯为我用乎?”元昊长大成人后,对德明的和宋政策,特别是向宋朝称臣十分不满,并多次规劝德明不再臣服宋朝。他对德明说:“吾部落实繁,财用不足。苟失众,何以守邦?不若以所得俸赐,招养蕃族,习练弓矢。小则四行征讨,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丰盈,于计为得。”德明答道:“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不以为然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表现了青年元昊的方刚气概!

宋天圣六年(1028)五月,德明派元昊攻甘州(今甘肃张掖)。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可汗出逃,甘州首战成功。元昊攻取甘州之后,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奇兵突袭西凉(今甘肃武威)。隶属于甘州回鹘的沙州(今甘肃敦煌)回鹘分部瓜州王曹贤顺归附德明,又重返瓜州(今甘肃安西)。这时元昊被立为太子,元昊生母卫慕氏立为后。天圣七年,德明又向辽朝为元昊请婚,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明道元年(1032)德明死,元昊继位,积极准备建国称帝。为了巩固后方和惩罚吐蕃唃厮啰归附宋朝,于同年七月发动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攻占了猫牛城(今青海大通县)。景佑二年(元昊广运元年,1035),元昊乘唃厮啰发生内乱,出兵进攻宗哥带星岭诸城寨,进围青唐城,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战,苦斗二百余日。

元昊撤军渡宗哥河时,被安子罗军击溃败逃。同年十二月,元昊亲率大军进至河湟,又一次败于唃厮啰。次年十二月,当元昊击败河西回鹘,完全占领河西走廊,又想窥视陇蜀之时,恐宋朝利用吐蕃诸部族图其后路,于是率领大军循阿干河,攻破兰州诸羌,进军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北),于瓦川会筑城镇守,以断绝吐蕃和宋朝的通路。这时唃厮啰发生内乱,元昊乘机以重赂行间,并诱使磨毡角的谋主、首领郢城俞龙归附。郢城俞龙带领万余人投降元昊,后来又把女儿嫁给元昊的儿子宁令(号梁王)为妻。元昊从同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旷日持久的作战中脱身出来后,又率军西攻瓜州回鹘,直抵沙州,又回师占领肃州(今甘肃酒泉)。至此,元昊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结束了甘州回鹘对河西的统治。

宋明道元年(1032)十月,元昊在兴州(今宁夏银川)继承了夏国王位。德明死后,辽兴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谊”派出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使萧从顺,潘州观察使郑文囿到兴州,封元昊为夏国王。宋朝则派出以工部郎中杨告,礼宾副使朱允中为正副旌节官告使,授封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但元昊对宋、辽的封爵都不感兴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勉强受诏,则心内愤愤,环顾左右大臣说:“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既而利用设宴招待宋使臣的机会,在宴厅后传出锻砺兵器的铿锵之声,给宋使制造精神威慑;在礼仪上又故意刁难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在正式称帝建国前,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措施。首先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宋明道二年(1033),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以避父讳,次年,自建元开运,又改广运。改元显道的这年(1032)三月,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在服饰上,元昊“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官员则按等级职别规定服饰。庶民百姓,只准穿青绿色的衣服,以别贵贱。

其次是在他继位之后即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他在戎马倥偬中,还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12卷。有的史书记载称之为“蕃书”。元昊下令尊为“国字”颁行,凡纪事尽用蕃书。又设立“蕃字院”,以传授学习,推广使用。在对辽、宋朝往来的文书中,都使用两种文字书写。此外,元昊对党项族原来的礼乐制度深受唐、宋的影响,不以为然。他对大臣野利仁荣说:“王者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若唐宋之缛节繁音,吾无取焉。”他锐意改革,提倡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讲求实效的精神来指导礼乐改革,在“吉凶、嘉宾、宗祀、燕享”诸场合中,“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简化了礼乐制度,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杀勿论。

元昊还在建国称帝之前,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已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建设。政权机构的建置,基本上是仿照中原的制度。元昊显道二年(1033)五月,升兴州为兴庆府,定都城。元昊仿宋朝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宋朝大同小异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元昊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在取得河西走廊之后,着手整顿军队,在原有部落军事组织的基础上,建设正规的军事制度。如规定成丁年龄,“抄”的组织,“正军”与“负赡”的任务与条件;军队的装备、设施;以步兵、骑兵为主,辅以炮兵、“擒生军”,侍卫亲军等的多兵种。为了战争和军政建设的需要,便于调兵遣将,采用地方军区性质的“监军司”设置,把军事指挥机构与地域性的防卫措施结合起来。仿宋朝军事单位“厢”、“军”制度,把全境划分为左、右两厢,共设有十二个监军司,各立军名,规定驻地,设置军事首领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等职。在全境广布兵员,重点是护卫首都兴庆府和对宋、辽的防卫上。对河西走廊肃州、甘州的吐蕃和回鹘聚居地区,升郡设府,置以重兵,镇抚并用,加强统治。元昊在继位后经过短短的六年时间,完成了建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个“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党项政权已具规模。

夏元昊大庆三年(宋景佑五年,1038)十月十一日,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庙号、墓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谐西凉府祀神。次年正月,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给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得到的回应是可想而知的,宋朝不愿承认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宋朝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元昊,或献其首级。元昊在摸清了宋朝的态度之后,频繁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公开断绝了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向宋朝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夏国仍愿同宋朝和好之意。元昊向宋朝递“嫚书”意在激怒宋朝,把图谋对宋朝发动的战争的责任归于宋朝。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从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至五年,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天授礼法延祚三年正月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的三川口战役;四年二月,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东南六盘山地区的好水川战役;五年秋,镇戎军西北的定川砦战役。三大战役,都以元昊大获全胜告终。故在定川砦大捷之后,元昊踌躇满志,有声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之语。而当宋军战场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时,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元昊对宋朝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给夏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由于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夏国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夏国所产青白盐入境,使夏国不仅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实惠,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连年战争使夏国民穷财尽,人怨沸腾,阶级矛盾与********加剧,境内部族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或逃奔宋朝。夏国兵力到战后已处于“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的境地,元昊再发动战争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元昊也认识到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