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乐昏君的欲望游戏
3830700000075

第75章 制造了无数血案的夏景宗元昊

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夏国望尘莫及的。基于以上原因,元昊向宋朝试探求和。最终促成夏宋议和的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宋、辽、夏三者关系的新变化。元昊同辽为“甥舅之亲”,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夏宋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夏国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引起了元昊的不满。夏辽之间其时又发生争夺领属部落的纠纷,导致关系恶化,联盟开始破裂。元昊感到处境孤立,为免除两面受敌,也必须同宋朝媾和。从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正月到次年六月,夏宋双方使臣经过了持续一年多的频繁往来,在“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称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 等问题上,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宋朝用每年25.5万银、绢、茶赐夏国,允许恢复榷场,同意西夏使臣在宋京城馆驿从事买卖。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然宋朝每遣使到夏国,只准他们居住在宥州(今陕西靖边),不允许进入夏国都城,以避免夏国用臣礼接待宋使,维护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的形象。

元昊从祖父李继迁时与辽结为姻亲。其父李德明时又为元昊向辽圣宗请婚,辽景福元年(1031)十二月,辽兴宗姐姐兴平公主嫁给元昊,辽封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夏国公,又封夏国王。元昊一向同兴平公主感情不和,夏辽双方常因辽境党项部族叛逃问题引发纠纷,关系日趋紧张。在宋夏战争中,辽兴宗因宋朝之败,欲挟夏讹宋,也促成了夏宋和谈的实现。其时,辽欲图破坏宋夏和约,遭到宋朝拒绝,辽兴宗决定出兵讨伐夏国。辽重熙十三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分三路渡过黄河,深入夏境,长驱直入400里。元昊率左厢军迎战于贺兰山北,兵败退守贺兰山中。元昊知不可力敌,乃向辽兴宗谢罪请和。元昊在兴宗未答应求和之际,连续向后撤退三次,凡百余里。“每退必赭其地”,断其粮草,辽因许和。但元昊有意拖延时日,陷辽军于危困饥饿之时,纵兵突袭辽营,被辽军掩杀钳夹。正在难解难分之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沙迷目,阵中大乱。元昊乘机猛攻辽军驻地德胜寺南壁,辽军大溃。元昊军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覩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出。元昊在取得同辽作战的胜利之后,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显示了元昊在对宋、辽关系的处理上,善于把握时机,进退有度。

元昊终其一生,可以用“文治武功”四个字概括。征服回鹘、吐蕃,统一河西的战争,对北宋与辽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他的赫赫武功;建国前后实施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显示了他治理国家的才能。元昊在建国前仿宋朝制度建立起一整套职官制度,元昊称帝后,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九月,又改革官制,仿宋制增设“总理庶务”的尚书令。又改宋朝的二十四司为十六司,隶尚书省,分理六曹。参照唐、宋典式与宋宫廷制度建立朝贺礼仪与宫廷制度,夏国官制自此渐趋完备。文化建设方面,中央国家机构中设“蕃学”,由野利仁荣主持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典籍为西夏文。学习宋朝“科目取士”的办法,通过“蕃学”培养人才,选拔官吏。元昊“晓浮图学”,受父亲德明的影响十分崇奉佛教。继位后与其父一样向宋朝献马求赐佛经,并向吐蕃、回鹘、西域各国及印度访求高僧和汉、藏、梵文经典,组织僧侣翻译、演绎。元昊称帝后,在境内广修佛教寺院,如兴庆府的戒坛寺、高台寺、承天寺等,在这里贮经、译经。又下令规定每年四季的首月初一日为“圣节”,令官员百姓到寺院礼神拜佛。元昊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建造宫苑、陵寝,他在兴庆府和天都山都建有宫苑,兴庆府修建的避暑宫“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在贺兰山东麓建造的离宫,长达“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传说为元昊时始建的西夏王陵,位于兴庆府西贺兰山东麓,方圆数十里。

西夏建国后,农、牧业并重,在朝廷机构中设“农田司”、“群牧司”为管理机构。元昊重视水利建设,他主持疏通原有灌溉系统,又开筑新的渠道,如修筑由青铜峡至今平罗县境长达200余里的灌渠工程,后人称为“昊王渠”。元昊时,夏国以畜牧产品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输出品和贡品。如天授礼法延祚九年(1046),宋朝每年通过保安军和镇戎军榷场,向夏国购进马2000匹,羊1万只。元昊在夏州(今陕西靖边)东70里处设立铁冶务,管理铁矿开采冶炼,用以制造农具和兵器。西夏的青白盐驰名于世,元昊建国后,对盐业开采实行垄断,元昊曾要求宋朝每年从夏国买进青盐10万石,所谓西夏“数州之地,财用所出,并仰给青盐”。

元昊十分重视招揽人才和使用人才,他效法祖父继迁“曲延儒士”;且用人唯贤,甚至国家重要官职“皆分命蕃汉人为之”。宋朝大臣也不得不承认“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元昊还特别注意招揽重用原宋朝来夏的失意知识分子、文臣武将,“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推诚不疑,倚为谋主”。如宋朝华州人张元、吴昊在宋朝“累举不第”,科场失意后投奔元昊,元昊“以为谋主,凡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如此的性格给他的事业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害。元昊继位后,为了排除异己,防止外戚篡权,实行“峻诛杀”政策,为立国称帝扫清道路。元昊开运元年(1034)十月,母族卫慕氏首领卫慕山喜密谋杀害元昊,被元昊察觉,山喜一族人都被溺死河中。元昊又用药酒毒死母后卫慕氏,尽诛卫慕氏族人。

大庆二年(1037)九月,元昊叔父,左厢监军使嵬名山遇因劝元昊勿进攻宋朝事不被采纳,遂叛逃宋朝后又被执送回夏国,元昊将其父子一族尽皆处死。元昊生性多疑,出兵善用疑计,又易中敌人离间之计。元昊的心腹重臣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是元昊野利后的兄长,分统夏国明堂左厢与天都右厢,野利旺荣称野利王,野利遇乞称天都王。二将善用兵,有谋略,他们统领的“山界”士兵以善战著称。在元昊对宋朝作战的三川口、好水川两大战役中,击败宋将刘平、石元孙、任福等人,也多有二将之谋划,宋朝边帅对野利二将恨之入骨,早欲去之而后快。宋将种世衡巧设离间之计,使元昊轻易地杀害了二将。

承天寺塔。承天寺的修建与李元昊的宠妃没藏氏的有着很深的渊源。

承天寺的修建,与一个女人息息相关,她就是西夏开国皇帝夏景宗的宠妃,夏毅宗拓跋谅祚的生母没藏氏。她气度高华,姿容秀丽,是党项美女中的美女,深得党项勇士们的倾慕。她先后嫁过两个丈夫,一个是西夏开国功臣野利玉乞,号称天都王,一个是西夏开国皇帝拓跋元昊,号称吾祖(青天子的意思)。她的两个丈夫都深深地宠爱她,对她十分温顺。她的后夫腰斩了她的前夫,把她变成了皇帝身边的女人。她的后夫拓跋元昊去世时,她的儿子才刚刚周岁,她和哥哥没藏讹庞一起把持了西夏朝政,风韵犹存的西夏皇太后,情人无数,尽情享乐,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八年,福圣承道四年(1056年),宠臣李守贵刺杀了她,结束了她香艳而迷离的一生(可能是因为情人间的争风吃醋)。

历史上曾有胡人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说法,党项男人虽不至于不知其父,但对母亲和妻子依恋是有目共睹的。北宋初期,李继迁(拓跋继迁)背叛宋朝,遭到痛击??宋军曾俘虏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把她们留在宋朝,对她们优厚有加,为此让李继迁牵挂了一生,后来,李继迁的母亲在延州去世,李继迁悲痛欲绝,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感念宋朝的恩情,主动归顺了大宋。从这段历史记载,可以窥见女人在多数党项男人的心目中,决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旧衣服,这未必是出于什么孝顺的观念,而可能是游牧民族对女人本能的依恋和感情。《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曾有一句经典之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拓跋元昊)却是典型的“兄弟如衣服,妻子如衣服”,但美丽的没藏氏却能得到元昊终其一生的宠爱,对比元昊其他的妃子卫慕氏、辽国兴平公主、野利氏,足以证明没藏氏不同凡响的女人魅力。

拓跋元昊一反父亲勿忘宋恩的嘱咐,在党项豪族的支持下,与宋朝军队进行了多次血战,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定川砦(今甘肃固原西北)重创宋军,宋军死以万计,一败涂地,宋朝皇帝难过得彻夜难眠,在榻边转来转去。元昊的汉族谋臣张元有诗为证说,“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文人带兵而又兵力分散的宋军,被敌人诱敌深入,以众击寡,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更惨痛的是,直到宋朝灭亡,文人带兵的机制都一直延续下来(对皇权的稳固有好处),尤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西夏王李元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生性残忍,有疑必诛。他的双手制造了无数的血案,连他的生身之母与亲儿子都没逃出他的手掌。

雄才大略的元昊,从来都是“有疑必诛”,不放过任何一个威胁他地位的人,包括自己的生身之母卫慕氏。卫慕氏的兄弟卫慕山喜曾经密谋刺杀元昊,以夺其位,阴谋败露后,遭到外甥惨烈的报复。元昊把卫慕全族都绑上石头,沉入河底,又用毒酒害死了自己的生母卫慕氏,元昊的表姐兼妃子卫慕氏反对元昊对生身母亲的残忍行径,元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掉了妃子卫慕氏,顺带杀掉了卫慕氏为他生下的儿子,古人云,“虎毒不食子”,元昊是既食子又食母,狠毒已至化境矣,也可能是党项民族中女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所以斩草要除根,不肯放过看似柔弱的女人。

辽国的兴平公主,是辽兴宗的姐姐,姐弟俩感情深厚。党项与辽国结盟后,出于共同的利益,兴平公主嫁给了拓跋元昊。也许是兴平公主心中另有所爱,也许是拓跋元昊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位尊贵的妃子,两人一直相处得很不愉快。兴平公主生了病,元昊作为丈夫既不前去探望,又不告知辽兴宗,兴平公主长年抑郁,愁闷难解,黯然辞世。辽兴宗为姐姐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他派耶律庶带着自己的诏书去谴责拓跋元昊,表达了辽国皇帝极度的不满,辽夏同盟从此产生了深深的裂痕,加上“与元昊争夹山小族”,最终导致了河曲之战,元昊虽然反败为胜,但双方都元气大伤。辽夏联姻,本来为了密切两国关系,使两国互为甥舅,但如果遇上拓跋元昊这种六亲不认的男人,就算辽国公主美若天仙,恐怕也会事与愿违。

元昊的第一任皇后野利氏,就是没藏氏的第一任丈夫野利玉乞的妹妹。野利玉乞和没藏氏这对英雄美人,应该是党项民族中最有魅力的夫妇,他们应该也很恩爱。元昊尽管自己后宫的女人不在少数(一生七娶),但对没藏氏垂涎已久,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元昊立野利氏为皇后,不过是为了酬谢野利家族多年同甘共苦的奋斗。在与宋军的多次生死决斗中,野利家族的战绩最为显赫,成为宋朝军队的心腹之患。战绩是柄双刃剑,既能对付敌人,又能对付人主,元昊坐稳了宝座之后,对部族首领的依赖没有那么大了,为了把权利统统集中到自己手里,于是“诸部大人且尽”,其中包括势力最庞大的野利家族,而宋朝将军种世衡的反间计只不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像宋太宗信任北汉降将杨继业,很多人从中挑拨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无他,内因不因外因而改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