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粮食借给别人,自然也就有粮食打仗了。秦国的军事实力提升也很快,百里奚时期,秦国仿照中原诸侯,设立了三军制度,军政大权直接由国君操控,此时掌握秦国三军的大将,分别是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其中孟明视正是百里奚的儿子。这时期的百里奚家族,已经是权倾秦国朝野的大族。但是在对外战争问题上,百里奚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深知以秦国目前的势力,并不具备与晋国叫板的本钱,所以这时期的秦国,还是以韬光养晦为主,对外树立睦邻友好的国家形象。如百里奚劝说秦穆公的话:"现在山东诸国相互征战,我们严守边境,发展生产,总有称霸天下的一天。"从当时中原诸侯的争霸局面看,百里奚的判断是正确的,秦国东面的晋国,在势力上远远强于秦国,但面临着楚国的严重威胁,当时的晋国和楚国南北对峙,相互间势均力敌,在漫长的战争中互相消耗,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而那一天,就是秦国东出争霸的一天。
但是秦穆公却耐不住了,在他眼里,晋国之所以强大,完全是因为重耳的存在,而秦国争霸的最好机会,就是重耳过世。公元前627年,这一天终于到了,晋文公重耳病逝,秦穆公认为东出争霸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迫不及待地撕毁了和晋国的友好盟约。这也是他一生里仅有的一次没有听从百里奚的劝告。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受命出征晋国的时候,百里奚一路护送,痛哭流涕,告诉儿子:"你此去是必败的。"
事实果然如百里奚所料,在之后的崤山之战中,秦军遭遇了灭顶之灾,3名大将遭到晋国俘虏,秦军全军覆没。但幸运的是,秦穆公虽然判断失误,却是一个肯认错的君主,孟明视3人被晋国放回后,秦穆公主动带领群臣穿白衣迎接,并且表态赦免3人的败军之罪,他检讨说:"此战的失败,完全是因为我没有听从百里奚的建议,失败的责任在我,你们是无罪的。"
但认错的秦穆公,却并未修改他原本的东出计划。相反则更加厉兵秣马,坚决要和晋国一争长短,他的苦心在两年后再次遭到打击。公元前626年,秦国再次东出,这次又被晋国打败,这次失败的后果更严重,秦国原本与晋国争霸的资本,在于他们已经威服了西北的蛮族,但这些蛮族本身就是势利眼,眼看着秦国再遭失败,立刻宣布脱离秦国自立,且攻掠秦国的边境。因此,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秦国不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击败晋国,局面就将不可收拾,所以原本可以不和晋国打的战斗,现在变得不能不打了。
再次受挫后,秦穆公依然没有怪罪孟明视等人,3个连遭败绩的大将感激涕零,继续认真训练部队,卧薪尝胆。在经过两年精心的准备后,秦国再次发动了东征,这一次他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当年遭到灭顶之灾的崤山击败了晋国军队。但晋国的国力依然强大,他们在野战失败后。立刻紧闭边关,转入了全面防守,秦国多次挑战,晋国却不敢应战,虽然打败了晋国,但秦国东出的道路却依然没有打开,在这种局面下,秦穆公干脆见好就收,在崤山祭奠了当年的死难者后,随后班师回朝。这一战的胜利,对于秦国巩固自己西北的霸主地位是很重要的,那些西北势利眼的蛮族们,看到秦国打败了晋国,立刻又一窝蜂地倒向了秦国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