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38

第38章 秦国,五张羊皮换崛起(3)

秦穆公找到了最正确的办法--他用了一个人,一个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百里奚。

就像齐桓公有管仲,楚庄王有孙叔敖一样,秦穆公的成功,在于他有百里奚。

百里奚是虞国人,这个虞国,就是被晋国以"假道伐虢"的计谋灭掉的虞国。百里奚年轻的时候很穷,一直到中年时期才出外谋生,但是因他出身低微,虽然周游列国却不被重用。后来经过朋友举荐,总算当上了虞国的大夫,可刚当官没多久,就赶上晋国实行"假道伐虢"之计,百里奚看穿了这个计谋,但是他的看法却不被国君接受,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国灭亡。虞国灭亡后,百里奚作为战俘,被带到了晋国。晋国此时在位的君主就是晋献公,晋献公对这位不起眼的俘虏并不待见。这时候正是秦晋两国通好联姻的时候,晋献公的大女儿被许配给了秦穆公,百里奚作为"陪嫁"也跟了过去。但他不愿意做嫁妆,干脆在路上逃跑了,这一跑就跑到了楚国,被楚国人抓了做奴隶,负责养牛看马。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百里奚很可能就要以奴隶的身份终老于楚国,但是"意外"偏偏发生了。秦穆公是个很仔细的人,仔细的方式就是数数,连晋国送来多少个奴隶,也要仔细地数清楚,这一数就发现了问题--少了一个。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秦穆公又偏偏多嘴,问了一句少了谁?得到的答案是百里奚。这时候的百里奚并不出名,可是随行的晋国官员,却有知道他底细的人,把他的底细一说,秦穆公当场大惊:人才啊!找!

找来找去,挖地三尺,就挖到了楚国,可楚国人也不是傻瓜,你这么大张旗鼓地找个奴隶,传出去人家肯定怀疑。秦国干脆就假装追捕百里奚,跟楚国交涉说:"我们有一个叫百里奚的奴隶逃到了你们这里,我们要把他赎回去接受惩罚。"事情办得很顺利,秦国以5张羊皮的价格,从楚国人手中赎回了百里奚。这在楚国人看来,不过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结果,却成了一件影响秦国历史的大事。

百里奚到达秦国后,立刻得到了秦穆公的礼遇。当然秦穆公也不是一个能随便听人忽悠的人,百里奚到来后,先拉着他谈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确信,这是一个人才!确认完了就办事,百里奚被任命为秦国丞相,官职很有意思,叫五羊大夫,也就是用5张羊皮换回来的大夫。后来的事实证明,用5张羊皮换回百里奚,秦国赚大了。

关于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的政绩,和诸多贤臣类似的,就是奖励耕作,发展生产之类的,但他对于秦国最大的影响,正是促使秦国从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野蛮国家,变成一个文明国家。

百里奚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引进了周朝的礼仪制度,重新修订了秦国的官制,设立了秦国的宗法等级制度,并且提倡"教化",也就是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秦国,就这样从一个游牧国家,开始了向文明国家的转化。

但此时限制秦国发展的两大最主要"绞索",一是秦国落后的军事制度,二是秦国落后的经济体系。秦国这时期的军队,一样是掌握在各类宗族手里,国君能调动的军事力量特别有限,而且秦国所谓的宗族,大多都是游猎出身,君臣的思想很淡,高兴了听你的话,不高兴了就扯旗造反,因此这一直是秦国国君的大麻烦。百里奚就任后,第一刀就砍向了军事体系,他仿照齐桓公时期的"三军制度",而且更进一步,不但寓兵于农,更寓兵于部落之中,无论是秦国境内的游牧部落,还是农耕村庄,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如此一来,国家对军队的掌握权,就落到了国君的手里。地方宗族的叛乱,之后就很难发生了。秦国当时的经济,分为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两种,其中游牧经济占有的比重相当大,百里奚的政策是,国家主动出钱,奖励游牧部落转化为农耕,并且设立专卖制度,由国家垄断各类物资的买卖,并且给予农耕村庄以奖励,特别是愿意转化为农耕的游牧部落,国家不但划给土地,更发放农具。他担任丞相的时期,是秦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型期,而且效果也立竿见影。在秦穆公即位的早期,秦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且时常需要向周边诸侯国借粮食度荒,但是百里奚改革后,秦国就财大气粗了,在晋惠公在位时期,晋国发生灾荒,秦国一次性给予大批粮食,用船运输给晋国,运输的船队从秦国控制的雍都,一路排列到晋国境内,足见此时秦国农业储备之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