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49

第49章 日落西山之齐景公争霸(5)

晏婴的政策,其中核心的一条,就是重新分配土地。在齐景公之前,齐国几经宗室战乱,特别是崔杼、庆丰大肆屠杀大臣,导致大量宗室覆灭。晏子则因势利导,把这些覆灭宗室的土地田亩,大量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其中的许多人,就是当年这些宗室名下的奴隶。这样一来,国家一下子多出了大量的自耕农,可以用来征收赋税,国家的财源大大拓展。与此同时,晏子对于管仲时期订下的"盐铁专卖",也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当时齐国的盐铁业,因为奴隶主阶层的腐朽不堪,早变成了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的工具,当时的齐国东部,"盐民"的反抗此起彼伏,晏婴反其道而行之,把原来由国家垄断的食盐生意转包给私人。这样一来,老百姓只要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的"承包费",就可以进行食盐贸易,自己的收入增加,国家的收入也大大增加,可谓两全其美。当然这个政策也带来了"副作用",后来涉足此类生意比较多的,正是田氏家族为代表的新兴封建主们,他们从中大肆牟利,实力迅速膨胀,这是晏婴生前没有看到的。

晏婴的这些政策,都带有很强的封建化色彩,而且他也很注意步步为营,比如重新分配土地,范围只限于那些覆灭的家族,不触及现有家族的利益,因此遭到的反抗不大,反而落下了"爱民"的名声。而在为官之道上,晏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讽谏"。他的领导齐景公,虽然比之前的齐庄公、齐灵公都要强,但从能力上说,与早年的霸主齐桓公相比还相去甚远,虽然有心计有手段,但是缺点也不少,比如喜欢享乐,经常大兴土木,并且沉于女色,对于这些"劣迹",晏婴的对待方法就是"正面不行,侧面来",从来不正面和国君发生冲突,相反经常借小事向齐景公进言。比如有一次齐景公正在举行饮宴,酒过三巡之后,醉醺醺地问晏婴"我比齐桓公如何"。晏婴回答"齐桓公的身边是管仲和鲍叔牙,您的身边,是弄臣和女人,所以不可比"。又比如一次齐景公大兴土木,百姓因苦于徭役不能回家,因此大生怨言,晏婴就故意在齐景公面前唱歌"岁已寒矣,而逸不罢,如之何?"结果打动了齐景公,停止了正在兴建的工程,如此种种,千百年来史家不绝书,费尽心机的晏婴,足够难为了。

晏婴的"难为",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他当政的几十年里,特别是齐景公在位的前30年,齐国内政稳定,收入大增,军事实力增强,到公元前500年晏婴病故的时候,齐国实力倍增,成为足够与晋国叫板的强国。

在实力增强之后,齐景公终于不再甘心做"大国",而是要取代晋楚的地位,成为齐桓公时代那样的霸国,而齐国最主要的敌人,就是晋国。

齐国争霸的第一步,就是历史上津津乐道的"晏子使楚"。那是公元前544年,齐景公独揽大权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结好南方的楚国。当时的楚国,是齐国在南方的重大威胁,齐桓公时期"齐强楚弱"的形势已经是过去式,到了齐景公时期,楚国已经步步北进,甚至国土一度和齐国直接接壤,著名的"齐长城",正是齐国为了防备楚国而修建的。齐国要想对付晋国,就要首先消除楚国的威胁。所以晏婴临危受命,作为使节出使楚国,这是一场足够让齐国扬眉吐气的出使。楚国先欺负晏婴个子矮,让晏婴从狗洞里进去,晏婴回答说"出使狗国,才能进狗洞"。之后面见楚灵王时,楚灵王故意问"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回答"我们齐国的规矩,出使大国用大人,出使楚国,用我这样的小人就行了"。而后饮宴的时候,晏婴的仆人被诬蔑偷盗,楚灵王嘲笑晏婴说"齐国怎么总出盗贼",晏婴回答说"橘子生在淮南是橘子,生在淮北却长不出来,是因为水土不一样,楚国的水土,看来是养盗贼的"。三番较量皆压过楚国一头,楚国对晏婴大为敬重,因此也改弦更张,实现了和齐国的通好。这对于当时的齐景公有重要意义,从此之后,齐国的最主要敌人,就变成了西面的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