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50

第50章 日落西山之齐景公争霸(6)

而这时候的晋国,对齐国其实已经形成了战略包围的态势,齐国周围的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都是晋国的附属国,齐国要想和晋国争雄,就必须要打破这个包围圈,要打破包围圈,核心就是要争取鲁国。在晏婴出使楚国成功之后,公元前543年,齐景公又邀请鲁昭公来齐国会盟,对于齐国来说,这是一次"一箭双雕"的会盟。这时期的齐景公,在信用晏婴的同时,又宠信了田开疆、公孙杰、古冶子3个宠臣,这3个人是当时的猛士,有勇冠三军的气概,也曾多次立下战功。齐景公起初用他们,是为了压制晏婴的威望,避免晏婴权力独大,但日久天长,这3个人飞扬跋扈,甚至经常拿着国君不当干部,搞得齐景公叫苦不迭。趁会盟鲁昭公的机会,晏婴定下了"二桃杀三士"之计。他故意在会盟中说,齐国桃园里结了6个金桃,请两个国君食用,结果齐鲁两国国君各吃了一个,晏婴和鲁国相国叔孙诺各吃了一个,剩下的两个,分给3个宠臣吃,两个桃子,3个宠臣当然没法分,结果3个宠臣互相表功要求吃桃,最后竟然为此纷纷自尽。略施小计,既除掉了自己的政敌,又在鲁国国君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手腕,此情此景,自然让鲁昭公大为叹服,结果鲁国和齐国结成了盟友。齐国退还了先前占有鲁国的国土,两家从此双赢。值得一提的是,儒家宗师孔子,也作为鲁国的大司寇参加了这次会盟。

在拉拢了鲁国之后,齐国和晋国之间的冲突日烈。但是在早期,齐国还是暂时处于守势,尤其是晏婴担任相国的时候,一再倡导"不战而屈人之兵",轻易不发动战争。而晋国自然也不能坐视齐国的强大,就在齐国与鲁国结盟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542年,晋国随即联合燕国,从西线和北线两面,发动了对齐国的进攻。战报传来,齐景公起初十分慌乱,甚至懊悔不该杀掉田开疆等3个猛将,搞得现在国家无将可用,这时候晏婴却为他推荐了一个能将--田穰苴。但齐景公一开始不想用他,因为这个田穰苴是田桓子的族弟,而田家此时正为齐景公所忌惮。可是随着战局紧急,聊城、东阿等地都丢了,形势比人强,田穰苴也就因此挂帅了,齐景公还是不放心,特意命令自己的宠臣庄贾做监军,监督田穰苴打仗,但对田穰苴来说,这样可谓"睡觉送来枕头",他本来作为田氏宗亲,地位就不高,要打胜仗就要立威,偏偏庄贾又是个不守纪律的人,上任第一天,田穰苴点将他就迟到了,田穰苴二话不说,立刻按照军规把庄贾处斩。此举立竿见影,齐军上下纪律严明,人人奋勇争先,果然一举挫败晋国进攻,这是自晋文公重耳以来,晋国在齐国面前吃到的第一次败仗,齐景公也因此感到扬眉吐气,战胜后的田穰苴被委任为大司马,掌握了齐国兵权,他就是后来被历代兵家所推崇的军神--司马穰苴。

在公元前542年战胜晋国之后,齐国迎来了自齐桓公以来国家最好的形势。文有晏婴主政,武有司马穰苴领军,又有梁邱据这样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真个是群英荟萃上下一心,其国力显蒸蒸日上之势。但是在司马穰苴得胜后,晏婴却反对乘胜追击,因为此时齐国的国力还不足以支持和晋国的长期战争,养精蓄锐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以后,齐国就和晋国展开了"和平竞赛",对内安心发展生产,积聚力量,这时候的晋国,却正好是士大夫坐大,内乱不止的时期,双方的实力对比此消彼长。公元前530年,晋昭公登基,力图再次确立晋国的霸业,因此邀请齐景公在平丘举行会盟,平丘在当时卫国的地界,为了压倒齐国,晋昭公动了血本,一下子出动了4000辆兵车,并派使者威逼齐景公,要齐景公必须参加。面对晋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齐景公深知此时齐国尚无力和晋国较量,因此选择了屈服。但是在会盟上,齐景公敏锐发现,此时晋国的大权,已经日益掌握在韩赵魏知范公孙等"六卿"手里。事后他对晏婴感叹道"一个团结的晋国,才是最可怕的"。因此齐国争霸的时机,就是等待晋国的不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