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66

第66章 最牛孔门弟子--颜回(2)

在孔子的各类言语中,夸赞颜回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在自言自语的时候,也不忘记夸奖颜回。比如曾说过颜回安于贫困,住在陋室之中,每天仅吃一瓢食,一瓢水,而且在穷苦的生活中依然可以保持快乐心态。在学习问题上,孔子也曾说过"语之而不懒惰者,回也"。甚至自视甚高的孔子,有时候还把颜回和自己相提并论,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他说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哉",是把颜回放到了和自己一样的高度上。认为只有颜回和他达到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境界。正是因为孔子这么喜爱颜回,所以当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非常悲伤,失声痛哭说"天丧予,天丧予"。颜回的死,对孔子的打击非常大,他不但长时间难以从悲痛里面走出来,而且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不知不觉地拿着颜回和他们对比,经常弟子们一点小错,孔子就发出"你们比颜回差远了"之类的感叹。

在颜回的身后,颜回也得到了同门和当时许多人的高度评价。有一次子贡就曾经说"我怎么能和颜回相比呢"。子贡做生意的时候,曾应人邀请,把孔子门下的弟子做一个排名,10个弟子中,颜回被排在第1名。虽然比起孔子的其他弟子。颜回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官职,但是即使在诸侯之间,颜回也同样有很高的名声,孔子游历到楚国的时候,楚王曾经想赐给孔子一块地,他的令尹就曾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孔子如果得到颜回的辅佐,肯定能把这块土地治理得很强大,到时候就是楚国的威胁了。可见在当时的诸侯中间,颜回是有非常高的知名度的。

那么高知名度的颜回,一生又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呢?他是鲁国人,13岁的时候开始跟随孔子,用6年的时光满师,然后娶妻生子,但当恩师准备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儒家思想的时候,颜回却毅然决然地扔下妻儿跟从。要知道为了娶到他的妻子--宋国女子戴氏,颜回曾经不辞劳苦,到宋国求亲,终于打动了戴家的长辈们,同意了这桩不匹配的婚姻:颜回家穷,戴家却是宋国官僚。

但这来之不易的一切,都无法阻挡颜回追随恩师的决心,在颜回的心中,帮助恩师成就他的儒家治世理想,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后的14年,他一直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孔子周游列国时候最艰难的时光,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被待见,经常遭到驱逐,甚至还多次遇到盗贼,生命财产遭到威胁。在一切的打击苦难面前,颜回不但对恩师不离不弃,而且还主动承担责任,每到一地,都主动承担大量体力活,照料孔子的饮食起居。一直到了公元前484年,38岁的颜回跟随68岁的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的两年最后时光里,他开始在鲁国传道讲学,并且身体力行,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苦为乐,其治学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都成为当时儒家的楷模。除了讲学之外,颜回更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特别是流传千年的易经,也是出自他之手。这样一个刻苦耐劳且大智若愚的好学生,最终积劳成疾,40岁刚过就病逝在家中,而他留下的"重于立德""天人合一"等儒家思想,至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