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内向性格能量书
3841400000021

第21章 内向者广阔的心灵空间(2)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待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

我们已经知道,内向者更善于独处,并能够在独处中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复。但是内向者在独处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恢复精力,他们还可以在独处时摆脱外界的干扰,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遇到的挫折以及潜在的危险,让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独处能力很重要,细心品味其中的滋味。虽然它静寂无声,却可以让你更好地透视生活,在人生的大起大落面前,保持一种洞若观火的清明和远观的睿智。

内向者追求内心的“深度”

性格外向者喜欢追求人生的宽度,他们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给人一种无所不知的感觉,这也就让外向者在任何场合都能轻易地找到话题,让聊天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但是外向者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他们畅所欲言时,对体验进行加工更倾向于从外部世界了解事物,重视感官和外部刺激,而很少在内心世界展开探讨。你不妨体会一下身边外向的朋友,乐天的他们大多都是健忘的人,他们随时都准备着做下一件事情,以至于很多事情都是虎头蛇尾,重视开头轻视收尾。很显然,多样性是外向者的标志。

性格内向者喜欢深度,重视的是内心感受,确实,生活的节奏快了,凌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我们应当守住内心的深度,还有心灵的深度。内向者虽然外部进入的经验很少,但对每一经验体验都较深。他们喜欢深入地钻研问题,对问题的深入性的探讨多于宽泛性的追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将思考的问题限制为少数几个,因为问题一多,他们的精力就会分散,随之压力感相应增加。

内向者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而是思考它,发展它。而且他们会在获取这些信息很久以后,再次地思考它,直到觉得自己有把握才停止思考。可以说,因为内向者热衷于思考,所以其内心才越发深广,这让内向者成为大多数人学习的榜样。

有些人总想拿自己的价值来炫耀,可是,内心的深度不是用价值来衡量的。比如,有的人一生追求财富,总想证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占有了多少物质财富和金钱,以为自己的财富越多价值就越大。有的人一生追求地位,总想证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能有多高的地位,与人相比,以为自己的地位越高价值就越高。有的人一生追求名与利,总想证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能获取更多的名与利,以为自己比别人获得的名与利越多价值就越大。总之,这些人总是把自己在社会上占有了多少作为衡量人生的筹码。然而,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财富,而是用深度去衡量。”所以,“深度”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之所在。

内向性格的人总是善于培育丰富的内在世界,因此他们才能成为有独创性和丰富想象力的人才。许多发明和创造者,都是在追求个人内在世界的过程中造就了他们伟大的事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比如,像我国古代发明的文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治病医术、天文地理、治水工程等等的发明创造者,以及国外的蒸汽机、电、火车、飞机、核电技术、常规武器、文化文学艺术等的发明和创造者,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人生内心的“深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之所以评选表彰诺贝尔奖者,就充分反映了人们崇尚“深度”的迫切愿望和需求。

卡夫卡算是追求内心“深度”中最为迷人的一位。卡夫卡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他热衷于以创作的形式来和现实中的亲人进行特殊交流。因为和未婚妻在一起的时候感到紧张,他将炙热的感情融入书信中 ,甚至在小说《城堡》中也时有体现。钱钟书的《围城》塑造的“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的婚姻关系,在卡夫卡那里变成了城堡外的人想进去,进去了之后由于身份迟迟得不到认可,又产生了新的焦虑。又比如和父亲的关系,肯定是卡夫卡的重负,他在《判决》和《变形记》里都写到了这种父子之间的矛盾。

虽然是内向者,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也让我们有幸看到百年难遇的文字。卡夫卡那双穿透力十足却又显得迷茫的眼睛为大多数读者所喜欢,那是一双迷人的内向者的眼睛,他看到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我们的内心世界。

就让外向者去追求外部世界带给自己的多样性吧,内向者则要通过内在的深度,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魅力。

内向者源源不断的灵力感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性格内向者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精力的来源:性格内向者是从他们的内在世界中获得精力,例如思想、情绪和观念。性格内向者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验到让他们很不舒服的“太过刺激”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他们坐立不安。

无论是哪种情况,内向者都会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此来避免外界的干扰从而导致自己不快乐。然而,性格内向者需要平衡独处和交际,否则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很多的机会和人际关系。只要妥善做到精力平稳,内向者就具有独立思考力、高度注意力和创造性能力。

春秋后期,有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名叫晏子。

有一次,当晏子刚开始吃饭时,齐景公派遣的使者就到了。于是,晏子便将自己的饭食,分给使者吃,结果,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

使者回到宫里后,便把这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唉!晏子的生活,竟然这么清贫,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他派官吏送给晏子千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黄金和市井的税收,让他用来款待宾客,然而,晏子却辞谢不受。

齐景公得知此事后,又再三派人给晏子送去银子,晏子却依然推辞,并说道:“我的家并不贫困,我现在过得很快乐啊!君王您的赏赐和恩泽,已经覆盖了我父、母、妻三族,还延及到了我的朋友。除此之外,我还有多余的钱财,用来赈济百姓,由此可见,君王给我的赏赐已经很优厚了!”

“我听说,从君王那里得到过多的财物,而又施惠给百姓,那就是代替君王统治百姓,忠臣是不能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得到过多的财物,而又不施惠于百姓,那就成了储藏钱财的竹箱子了,仁慈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的;先从君王那里接受财物,然后又得罪于士人,自己死后钱财又转移到别人手里,这就是为他人收藏钱财,聪明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的。粗疏的布衣,一豆(古代的计量单位,四升为一豆)的粮食,够我安家度日就可以了。”

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后,对他说:“我的先君桓公,将五百社(社,古代一种居民组织,二十五家为一社)封赏管仲,他一点儿不推辞便接受了,您又为什么要辞谢我的赏赐呢?”

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我想管仲失误的地方,或许正是我做得正确的地方吧,所以,我再次拜谢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齐景公听完后,便不再说什么了,但心里却更加敬佩晏子了。

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生活总有诸多的要求,对物质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人们都在没完没了地追求那些大家普遍认同的来自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时髦的衣服,有地位的朋友,以及事业上的令人炫目的成就,等等。尽管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忧虑、压力,以及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情绪。

然而,在人们追求复杂生活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平静。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周围,便很容易发现人们大都在紧张地忙碌着。而且,这种忙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忙碌,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忙碌,我们都被包围在混乱的杂事、杂务中,尤其是在杂念之下,我们的心灵被世俗的东西推动着、裹挟着,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从此没有了心灵的位置。

对内向者来说,他们不需要追求太多世俗上的东西,那些感觉对自己来说太刺激,精力消耗得比较快;他们只会选择独自休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获得来自于自己世界中源源不断的“灵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内向者能够对事件保持足够的专注度,不像外向者那样总会受到身边事情的干扰。正因为这种精力恢复的方式,内向者过得比较快乐,并且也能够取得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