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潜伏心理学
3841500000005

第5章 与下属相处艺术:多给下属拍“马屁”(1)

老板这个词说得庄重一点,就是领导。领导领导,手底下起码得有个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这才名副其实。要不然你领导谁去啊?有句话叫“得人心者得天下”,当然了,老板得了人心也得不了天下。但是,这个客观事实一点也不影响这句话的主观能动性。得了员工的心,还怕得不到员工的智能技能加体能吗?所以,不仅仅是员工要拍老板的马屁,老板偶尔也要拍拍员工的马屁,正所谓“双赢马屁”。

吴起帮士兵吸脓血,士兵的母亲为何哭了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爱兵如子,因而深受士兵的拥戴。甚至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堂堂的主帅竟然亲自用嘴为这个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这个士兵的母亲也流下了泪水,但这不是感动的泪水,而是悲伤的泪水。原来吴起曾为这个士兵的父亲也吸过脓疮,结果打仗时这个士兵的父亲为报主帅的恩情,奋勇杀敌冲在最前,最终战死沙场。这个母亲担忧的是,历史又要在自己的儿子身上重演了。

不得不说,吴起是一个很会作秀的将领,感情牌打得游刃有余。我现在给你吸脓血,将来你就得为我沙场流血。一点点的感情投资,换来一个士兵为之卖命的回报,多划算啊。

吴起在这里使用的手段,可以称之为“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源于那些使用安慰剂的人,反映的是一种依赖心理。吴起就是要士兵达到对自己绝对信任与依赖的程度,只有这样士兵才会对自己的每一个命令没有任何异议,而且会在战场上倍加勇敢。所以,吴起的“安慰换依赖”计划就是他“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保证。

职场中,我们很多时候也会受宠若惊一下,比如说那些遥不可及的上司记得你这个下属的名字,比如说在会议上对你的发言叫一声好。这些都是他们的感情投资,一来给你鼓励,二来让你卖力。总之,上司的感情投资,是一本万利。

如果身为上司的你决定向下属打几张感情牌,那么,都有什么样的套路呢?

第一,记住只见过几次面的下属的名字。那些与你之间差着好几级的下属,一般来讲从没想过让上司们记住自己。如果你与下属在电梯里相遇,不经意间来一句“你是那个谁谁谁吧?”下属的心里一定像是喝了瓶二锅头,会产生自己指日高升的错觉。既然他都觉得自己要高升了,能不好好工作表现自己吗?

第二,偶尔问一问下属的家人怎样。要知道,下属一天早出晚归的,虽然口头上说为了公司,其实哪个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啊?所以,对下属的家人偶尔关心一下,甚至比关心下属更具有杀伤力,下属会因为你对他家人的几句问候而感动的稀里哗啦。

第三,公司注重盈利,员工注重收入。作为上司,如果能关心一下下属的收入问题,绝对能成为员工心里的好领导。当然,一些口头承诺完全可以当做是空头支票,聪明的员工也能读懂你的意思。不过,人需要有点盼头,一个好上司就要学会曹操的那招“望梅止渴”。

下属可能会拍了上司的马蹄,可是上司只要伸手拍下属,那就一定是马屁。所以,像这种成功率是百分百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说不定真会拍出一匹千里马呢!

累死的领导,决不是一个好领导

《庄子》中有一段阳子臣与老子的精彩问答。

阳子臣问老子:“一个具有果断敏捷的行动力与深入透彻的洞察力并且勤于学道的官吏,应该算是理想官吏了吧?”

老子摇摇头说:“这样的人如同因身上美丽的斑纹才招致猎人捕杀的虎豹,长处反而为自己招致灾祸,有了才华却为自己所累,这也能叫理想官吏吗?”

阳子臣说:“那么理想的官吏是怎样的呢?”

老子回答:“一个理想的官吏,必然会用功德普及众人,但在众人眼里一切功德又都与这个官吏无关;他也必然会教化周围的人与物,但人们又感觉不到他的教化。”

这就是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老子所激赏的这一种“隐形人”似的上司,与诸葛亮那种“劳模”上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诸葛亮是个好上司,也可以这么理解,作为上司的话,如果不忙,下属会感觉“跟着你,没肉吃”。所以弄得很多上司一接电话就是“我很忙啊”,其实呢,忙倒是忙,但是没忙出效率来。

诸葛亮名义上是丞相,是蜀国的二把手,可别忘了人家还是“相父”,是刘禅的爹。所以,诸葛亮可以说是蜀国的“打工皇帝”。而诸葛亮高举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标语,一辈子都被这标语大山压着,最终从“所累”变成了“所累死”,让人喟叹万分。诸葛亮是大多数人心中的好上司,可是却不是老子提倡的“隐形上司”。那是我们正确还是老子正确呢?别忘了,老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专家级人物,专家的话怎么可能有错呢?

那些事必躬亲,一分钟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的上司,有没有让你生出一种“管家婆”的无奈?上司处处过问,是不是让你觉得他对你这个下属不够信任?摊上这么个上司,你可能更多的是抱怨。

那么,一个领导怎么才能做得既不累,又能让下属忠诚追随呢?

第一是要舍得放权。要给下属一只令箭,哪怕是“鸡毛牌”的都行。偶尔山中的老虎也应该休息休息,让猴子过一过当霸王的瘾,也许更能促进森林的和谐发展。

第二是要注重培养管理人才。作为上司就要独具慧眼,看得出哪块是金子,哪些是朽木。毕竟上司也没有三头六臂,培养出几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人当舵手,能让企业这条船航行得更远。

别再歌颂诸葛亮的工作态度了,也许作为上司的你,真的需要好好休息休息了。

“傻”孙策无限信任太史慈的回报

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巴霖效应”。这个术语来自一个马戏团的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话: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很容易轻信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星座、血型”之类的算命书能让你觉得句句在理,似乎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原因了。可以说,“巴霖效应”是一种犯傻,但是,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有时候在下属面前“巴霖效应”一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汉末时期的孙策,年纪轻轻就已是江东霸主。孙策极受将领士兵的拥护爱戴,那么孙策拥有如此多的“粉丝”的秘诀是什么呢?这里,我们要从另一个人物—太史慈的角度来为你解答。

某次刘繇与孙策交兵,刘繇大败,于是孙策派太史慈去招纳刘繇的部下。可是,太史慈曾是刘繇的旧部下,后来被孙策挖了墙角。这时一些人担心太史慈会恋旧主而一去不返,便劝说孙策另谋人选。但孙策却说:“太史慈不是那种人。”并亲自为太史慈设宴送行,握住他的手问:“什么时候能大功告成?”太史慈说:“不过两个月。”果然五十多天后,太史慈就率领着刘繇的部下回到了孙营。

这下大家知道了吧,孙策之所以这么受爱戴,原因就是喜欢在下属面前犯傻,一张口就是信任度饱和的“他不是这种人”。其实他是哪种人,也许孙策还犯嘀咕呢,可是,不去犯傻就只能去猜疑,一旦猜疑,其实就犯了天底下最大的傻。

可见,信任下属就是对下属最好的奖赏。一个整天问东问西的上司,给下属带来的必然会是一种监视感与不安全感,会让下属有种孙猴子永远逃不出如来佛掌心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和曹操犯着同样症状的人,那就赶快治治吧。

那么,怎样做一个“傻”上司呢?

第一,对处在销售、生产等关键位置上的下属要充分信任。要知道,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本来就站在风口浪尖上,流言蜚语少不了,相比其他职位的人,他们更需要上司的绝对信任。所以如果你是上司,就对这些费力还费心的下属说一句“我信任你”。

第二,作为上司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真的有知道员工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干些什么的必要性吗?他们是你的下属,而不是你的奴隶。如果你把时间花在琢磨下属每一天都在干什么上了,那你的时间其实不就被下属剥夺了吗?这到底是谁给谁打工啊?

第三,既然你对下属说“都交给你了”,那就别朝令夕改,放手让下属鸟飞鱼跃一下,下属说不定真会给你闯出一片天空。

孙策傻吗?想必你已经有了答案了。

楚王为什么不怪罪调戏自己妃子的大臣

战国时期,楚王宴请臣下,正喝得欢畅之际,烛灯忽然灭了。一位醉酒的将军趁机拉扯楚王的一个妃子的衣服,这位妃子挣扎中扯下了将军的帽缨,然后向楚王哭诉,要求严惩这位无礼的将军。但是楚王却说道:“大家开怀畅饮,何不将帽缨都摘下啊?”于是在重新点亮灯火前,大臣们全都把帽缨摘了下来。这样一来,那个失礼的将军总算没有在众人面前丢人。后来这位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汗马功劳,为的就是报答楚王当日的恩情。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瀑布心理效应”。这是一种非常生动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一句非常随意的话也可以引起听的人很强烈的心理反应,通俗一点讲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就正像大自然中的瀑布,表面平平静静,其实下面水花飞溅。这个心理学现象提醒人们,平日的交际中一定要顾虑到他人的感受,给足人家面子,千万别用一些无心之言与他人结下冤仇。

楚王就很聪明,知道江山比美人重要。要真是让这位将军丢了面子,说不定这位将军从此后琢磨着怎么让主公丢江山了。相反,我保住了你的面子,你自然也要保住我的江山了。楚王的一句“大家开怀畅饮,何不将帽缨都摘下啊?”,听在别的大臣耳中没什么,可是到了那个非礼大王妃子的将军耳中那可就不一样了—大王这是为了顾及我的面子才有此言的。如果楚王当时为了女人攥着帽缨扯着嗓子喊“谁的!谁的!”,估计这位将军立刻弑君的心都有了。所以,楚王算得上是心理学博士了,这一招“瀑布心理效应”用得真是呱呱叫。

在办公室职场,老板千万别以为手底下的人为你工作八小时,你在这八小时里就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了,因为这八小时里出卖的是体力和智慧,而不是尊严。所以,办公室职场虽然有等级之分,但是这等级不是印度的等级制,老板不是刹帝利,员工也不是首陀罗,老板不仅得给员工养家糊口的票子,给员工展现自我价值的位子,有时必须感情投资,满足员工“我也有脾气”的面子。所以,作为老板的你,好好回忆一下有没有伤害过员工的自尊心吧,如果有,趁早找个机会把这块疤去了。

那么,上司怎么给下属留面子呢?

第一,批评下属的时候注意四个字—“人少声轻”。也就是说,批斗大会能不开尽量别开,毕竟工作上挨了批评不比娱乐圈出点绯闻那样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能单独谈话就别搞得那么隆重。然后就是声音尽量小些,语速尽量慢些。起码你批评下属,得让下属领会到你的字字珠玑啊。声音大,语速快,下属很有可能把你的教诲当成噪音了。

第二,给了下属一记大棒,要记得再给他一个甜枣儿,这样下属就会认为这是上司对我的勉励,而不是在对我发泄不满。所以对老板而言,左手大棒右手大枣儿是很有必要的。

楚王连险些戴绿帽子的耻辱都忍了,不就为了头顶上的王冠吗?所以,别吝啬自己手头上的感情牌,多为下属打几张吧。

仆人的眼里为什么没有英雄

心理学术语中有一个“肥皂水效应”。这个术语来源于这样的一个故事:美国的前总统柯立芝的女秘书工作非常粗心,于是这位总统想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指出这个女秘书工作上的不足。有一次,他夸奖完女秘书的美丽漂亮后说:“我相信你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本人一样漂亮。”果然,奇迹出现了,从那一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

麦金莱在1856年竞选总统的时侯,一位共和党党员绞尽脑汁撰写了一篇演讲稿,他觉得自己写得非常成功,于是在麦金莱面前很高兴地先把这篇演讲稿朗诵了一遍,他认为这是他的不朽之作。但是麦金莱听完后感到并不合适,认为如果发表出去,可能会引来一场批评的风波。麦金莱又不愿意辜负他的一番热忱,但是他又不能不说这个“不”字,于是麦金莱对这位共和党人这样说:“我的朋友,这真是一篇少见而精彩绝伦的演讲稿,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比你写得更好了。就许多场合来讲,这确实是一篇非常适用的演讲稿,可是,如果在某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适用呢?从你的立场来讲,那是非常合适、慎重的;可是我必需从党的立场来考虑这份演讲稿发表后所产生的影响。现在你回家去,按照我所特别提出的那几点,再撰写一篇,并送一份给我。”

这位共和党人并没有不高兴,按照麦金莱的要求修改了演讲稿。结果那位党员在那次竞选活动中,成为了最有力的助选员。

麦金莱的手段与柯立芝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下属更好地工作,冷言冷语是起不到效果的,把话讲得软一些,下属听在耳里感觉受用,自然愿意为你所用。

那么,怎样才能婉转地指出下属的不足呢?各位老板领导上司不妨试一试“三明治批评法”。所谓“三明治批评法”就是先赞美,然后批评,最后接着赞美。三明治中间一般都是最好吃的东西,把批评指正放在赞美的中间,批评也就容易被下属消化了。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就采取了“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的三明治做法,在企业管理上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在批评前,先设法表扬一番;在批评后,再设法表扬一番。总之,应力争用一种友好的气氛开始和结束谈话。如果你能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那你就不会把对方臭骂一顿,就不会把对方激怒。”

美国一位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提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让他们去达到它。”研究调查表明,那些被赞美的人宁愿做出惊人的努力,也不愿让赞美的人失望。因此,作为领导者,应该努力发现下属的一些闪光点,你给下属一些阳光,他会还你一片灿烂。

打官腔,你也得学会技巧

1.“不要浪费警力,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2.“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

3.“你要是敢在你们网站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4.“一楼二楼别去啊,要去就去(跳)五楼。”

5.“你跟政府对抗,那肯定触犯了法律,那肯定要处理的。”

6.“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7.“来投资吧,赔了算我们的。”

8.“我敢说99%的上访专业户精神有问题。”

9.“你哪个单位的?”

10.“你是不是党员?”

以上是2010年十大最牛官腔,怎么样,有没有雷到你?

一个人有了身份地位,说话的声音自然也要跟着改变,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官腔。官腔的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命令式的口吻,有的是开会式的措辞,还有的是阴阳怪气的声调。对于很多下属而言,上司的官腔就是噪音,就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要是列个下属不满上司行为的排行榜,打官腔一定能排进前十。所以,想要做一个让下属爱戴的领导,就尽量少打官腔。实在忍不住的话,那就用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