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潜伏心理学
3841500000006

第6章 与下属相处艺术:多给下属拍“马屁”(2)

沈天大学毕业后,令人羡慕地进了一家事业单位。起初沈天觉得这份工作不错,自己这辈子算是有了个保障。但是他很快觉得在这里整天没什么事情可做,对他这么一个还年轻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更让他受不了的是,这里只要是挂了个官衔的人,都喜欢打打官腔,这让沈天厌恶之极,于是就琢磨自己是不是应该换一份工作。

想走的心都有了,沈天工作上自然马虎起来,出点差错也就在所难免。工作失误了,沈天肯定得挨批了。可是,沈天挨批后走出领导的办公室,脸上不仅没有沮丧,反而挂着笑容。这是为什么?原来领导的批评完全是官腔式的,每句话都不痛不痒,一点也切不到点上,沈天听得都想睡觉。沈天当时就觉得这位领导要是去当个催眠师,肯定发了。经过这件事后,沈天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这么浪费青春了,于是立即打了份辞职报告。等离开这家单位,沈天开始下海经商,没几年就发了笔财。

职场中像沈天这样的大有人在,我宁愿不挣你的钱,也不愿意看你的装腔作势,特别是有才干的员工,更是有这样的脾气。所以作为领导,想要把人才聚集在自己周围,就多展示一下自己的亲和力,少打几回官腔。

那么,领导的官腔怎么打呢?

第一,对下属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扬。多夸夸下属,下属心理上有了成就感,工作起来自然生龙活虎,铆足了自己的劲儿干。别小看这几句赞美的话,从上司嘴里吐出来比象牙还值钱。

第二,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下属把事情办砸了不要摆起架子声色俱厉地训斥,而应该显现一个领导的大度与智慧,与下属一起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批评加鼓励。下属会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也是一个有真材实料的上司,他会对你的批评由衷地信服。

在职场上谋个一官半职,不是为了过把打官腔的瘾,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各位领导还是少摆架子为好。

为什么下属做错了,你还夸他

在心理学范畴中有一个“黑暗效应”。何谓“黑暗效应”呢?原来人们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彼此看不清反而会减少戒备心而产生安全感,也就是说在比较暗的场所人们产生的亲近感远远高于灯火通明光芒刺眼的场所。这也就解释了情侣为什么钟情于黑灯瞎火的地方约会。

把“黑暗效应”放到办公室职场,其实会发现“黑暗效应”不黑暗,反而能照亮人心。这是因为黑暗效应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心理现象,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自己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设想,一个业务员在客户上班的时候就冲到客户面前开始介绍自己的产品,谁都会觉得他是来骗自己口袋里的钱的。如果换种方式,在下班的时候约客户吃个饭,在休息时间里以一种娱乐的态度“顺便”谈谈自己的产品,说不定生意反而做成了。所以当正路走不通时,“黑暗效应”的反其道而行可能会带你到达目的地。

在办公室职场,上司偶尔用一用“黑暗效应”,必然会让下属们受宠若惊。尤其是当下属犯错的时候,本来已经做好了面对疾风暴雨般批评的准备,这时候你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化批评为鼓励,下属能不对你感恩戴德,以后效忠于你吗?

陈涛在大学期间就是学校有名的文学青年,常常发表一些作品。毕业后他应聘了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助理,没费什么劲就被录用了。工作之余,陈涛总喜欢上网浏览一下各大文学网站,有时手痒了就在上班时间噼里啪啦地敲上一气键盘,整出篇文章发到网上。陈涛觉得,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这么做也无所谓,再说还能缓解一下工作疲劳呢。可是部门经理看到陈涛没事就在办公室里舞文弄墨,觉得迟早会影响正常工作。果然不出经理所料,一次陈涛正写得兴起,居然忘记了业务员交代自己把资料传真给客户的事情,结果客户打来电话,把那个业务员骂了一顿。这个业务员觉得挺委屈,于是就要求经理把陈涛换走。

陈涛也知道这件事完全是自己的错误,等着挨批。可是经理把陈涛叫进办公室后,表情看上去没那么愤怒,反而让陈涛坐下,和颜悦色地说:“小陈,听说你在大学就是有名的才子啊。”陈涛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笑一笑。经理又说:“什么时候也让我欣赏一下你的大作。”陈涛见经理这么随和,一颗心慢慢地没那么紧张了。然后经理和陈涛聊了聊文学,陈涛发现经理在这方面还是有几分造诣的。时间差不多了,经理说:“下次咱们再聊,不过希望你不是因为工作失误而进了我的办公室。”陈涛点点头,决心以后专心工作。后来经理和那个满腹牢骚的业务员沟通了一下,业务员对陈涛总算是消了气。

后来陈涛在工作中果然一丝不苟,再也没有出过差错,年底被评为优秀员工,在领奖台上,陈涛感激地看了那位经理一眼。

这位经理利用“黑暗效应”,打造出了一个优秀员工。

那么,上司应该怎么拍下属的马屁呢?

第一,适时的肯定与嘉许。每一个职场中人都最怕自己在上司眼里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上司应该了解下属的这种心态,在适当时候美言几句,下属再苦再累也没有怨言。

第二,不和下属抢功。作为上司,功劳已经占了七分,又何必非要把下属的三分功劳也抢过来呢?给下属一些甜头儿,下属会给你更大的惊喜。

人在职场,只有不断地犯错才会成长。作为上司,哪一个不是从犯错中走出来的呢?就把那些犯了点小错的下属看做当年的自己吧,如果当年的你希望上司能对犯错的自己好一点,那么你不妨将心比心,别对下属黑着脸。

用你的老道,应对他的“唠叨”

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做“紫格尼克效应”。这个心理学术语是以一位叫做紫格尼克的女心理学家的名字而命名的。她曾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孩子们完成一部分作业后中途停止,一小时后,她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发现,有110个孩子对中途停止的作业记忆犹新。因此紫格尼克得出的结论就是:人们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人们心里的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难以释怀。因此,“紫格尼克效应”反映的是一种过度的完成欲,通俗一点地讲,就是沉不住气的表现。

做下属的难免会对老板产生一些抱怨,唠叨上几句。此时老板就要大人有大量些,不能因为下属小小地发泄一下个人感慨,你就让人家卷铺盖走人。这么做只会搞得公司人心惶惶,让大家觉得言论不自由,不敢再说真话。一个连真话都不能说的公司,那么还指望能有什么前途呢?

所以,下属的唠叨既然是每一个老板的必修课,那么老板何不老道点,将这些唠叨消弭于无形,你让下属们嘴上痛快了,下属也一定把工作做得让你心里痛快。身为老板,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千万别中了“紫格尼克效应”的招儿,一有唠叨抱怨立刻火冒三丈,半分气也沉不住。不然你这老板的权威可就变成淫威了。

卢伟是一家美国企业的职员,刚入职时他还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但是时间一长,他就开始抱怨这繁重的工作压力:每天加班加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日三餐根本就没有规律。卢伟不由得开始唠叨起来,说什么外企待遇虽然好,但是工作太辛苦了,不如找家事业单位,虽然挣得不如外企多,但是好歹没这么摧残身体。可是,这真的是卢伟的真实想法吗?当然不是,只不过自己辛辛苦苦地工作,上司却连句安慰性的话都没有,怎么能不让他心有怨言呢?

卢伟的不满被上司看在眼里,上司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近期的工作表现赞扬了一番,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包交在卢伟手上,说是对他的奖励,并且叮嘱他以后好好表现,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卢伟的心情一下子由阴转晴,自己受到上司的认可固然很高兴,但更令他感动的是,上司对他的唠叨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满,表现出了一种领导的大度。卢伟觉得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工作,即使累也不觉得苦,因为上司能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