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3842300000020

第20章 让孩子学会做人(3)

孩子的自私自利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只顾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金钱和财物上特别吝啬、贪婪。自己的东西无论如何不会给别人,而又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很难有知心朋友,其行为还会令大人厌烦。许多自私自利的孩子在外面不知道关心他人,而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尤其是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因为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顾,甚至还会对生病的父母发脾气,让父母感到特别寒心。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的确不少。

一位母亲无奈地说:

“暑假,我带4岁的女儿到乡下她姥姥家玩,发现女儿非常自私。她的玩具等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玩,哪怕摸一摸也不行。平时,我和她爸爸没少教她不要自私,这可怎么办?”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劳动中找寻快乐,体会父母的艰辛。家长可以在做家务活的时候,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干活,比如扫扫地,擦擦桌椅,倒倒垃圾等。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有好东西,一定要与别人分享。可把东西分为几份,一份给妈妈,一份给爸爸,如果家中还有其他长辈,也要想到。不可让孩子一人吃独食,不懂得关心别人。

(2)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要让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心理。尽量避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要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坚决给予拒绝,不可心软。如有朋友来家做客,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招待客人,吃东西时,不要只顾自己,把好吃的都据为己有,对别的东西又挑挑拣拣。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要教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别人同享,不要只想玩别人的,却不愿拿出自己的。

(3)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习惯要让孩子学会体谅长辈,关心长辈。有好东西时应首先想到比自己年长的父辈、祖辈。

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感激,要向别人道谢。看见行动不便的人时,不要嘲笑,而应主动上前帮忙,让别人感到快乐,也从中体会助人的乐趣。从孩子小时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充分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帮助做些家务活,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长大后孩子才会为自己的家庭与社会多做贡献。可带孩子主动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这些训练都可让孩子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

(4)在游戏中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毛病可与孩子一同玩游戏,用一种表演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给家中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策划一个人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剧情,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懂得怎样关爱别人,怎样与人相处的道理。

游戏可涉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老师怎样教育小朋友、服务人员对待顾客、医生对待病人等。孩子会从这些游戏中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懂得关心他人,改掉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5)鼓励孩子关心帮助他人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而别人又有事相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当然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孩子会通过实际活动与父母的思想启发认识问题,具有良好的助人为乐精神。

放弃溺爱是使孩子摆脱自私自利性格的前提。

9.纠正孩子不热爱劳动的习性

“劳动创造了美。”这是马克思对劳动的精辟总结。可以说,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要靠孩子自己的劳动去创造。

一位同事谈起自己的女儿时说:“从孩子刚刚懂事起,我们就经常给她灌输将来考大学、当科学家的思想。孩子上小学了,我便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进步与否和实行奖惩的惟一标准。为了让孩子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我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从不让孩子干一点活儿。她也没主动要求来帮我。尤其是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后,我觉得她十分争气,便晚上帮她铺床,早晨替她叠被;刷锅、洗碗、扫地和洗衣服等类的事,她从来不沾手。这样日久天长,孩子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十几岁了,不要说帮家里干活,就连自己每天穿什么衣服,换什么鞋,都要一一‘请示’,‘静候处理’”。

家长对子女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但如何爱却很有讲究。对于孩子的人生道路,家长不闻不问完全顺其自然是不负责的表现,但大包大揽像养花种草那样为孩子设计未来也是不足取的。

在中国,对一个庞大特殊的独生子女群体的教育,家长们往往偏重智力教育,却忽略了智力以外的素质培养。许多家长似乎觉得孩子学习好,能考上什么学校就完成家长的使命了。因此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花费了大量功夫和财力,而在热爱劳动教育——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上却往往给忽略了。

从上述事例看,孩子的劳动素质开发够不够,很大程度上讲是家长的原因。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态度,这种教育态度是造成孩子劳动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一是把孩子放在温箱里。这种宠爱、溺爱,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对待的态度,是造成孩子劳动素质能力比较差的原因之一。

例如:有一个都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了,爸爸让孩子买一包烟,孩子在跑回来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本来没有多大事,可妈妈的知道了,赶紧跑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泪水盈眶——如此对待孩子,在孩子的心中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第二,对孩子一方面是溺爱,同时又表现出某种专制。爱得非常细致、全面,对孩子又有种种戒律:你只能这样,只能那样;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切都管。

许多家长其实也意识到了对孩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不少有见识的家长为自己的儿女安排一些特殊的假期活动:如推销、打工,卖报纸等等,这反映出了他们对孩子弱点的忧虑及改变现状的期望。

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孩子最初热爱劳动可能是在学校,最不爱劳动的孩子在学校干得也很出色。因为他们都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当老师表扬他们的时候,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回到家里,由于环境的变化,孩子可能不屑一顾,胡乱糟踏,却很少主动地去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鼓励是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的最好方法。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需要劳动,爱劳动的孩子处处都能发现要干的事,不爱劳动的孩子即便是油瓶倒在脚下都不会弯腰去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经常鼓励孩子清扫楼道,倒垃圾等。一开始孩子可能不愿干,假以时日,慢慢地就会成为习惯。

(2)信任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信任,对劳动也是如此。家长如果不放心,不信任,甚至怀疑孩子能否做好某一件事,这对孩子很不利。相反,你若信任她,在鼓励她的同时,让她放开手脚,让她大胆地去干,从她的内心来讲,她会感到劳动的快乐,品尝到劳动换来的果实。请相信,孩子在你鼓励和信任的目光下,一双稚嫩的小手,才会变得格外勤劳。

(3)比较孩子经过一些简单的劳动锻炼之后,他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潜力,也能干出好多好多大人能干的事,这时他会沾沾自喜,很可能失去刚参加劳动时的热情。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不时地以一些优秀的典型做比较,例如“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相比之下,让他觉得自己干得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只有长期坚持才有好的效果,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比较的同时不要否定孩子的成绩。

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将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好的开端。

10把孩子的胡乱花钱转变为勤俭节约

父母应教育孩子勤俭戒奢,如果不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不爱拼搏讲虚荣,不讲贡献讲吃穿,难免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一位父亲在谈起儿子时说道:

“我的儿子今年十三周岁,上初中一年级了。不久前,我发现他滋生了一种和别的同学比阔气、比花钱大方的思想。比如,学校组织校外参观,他听说有的同学带了20元零花钱,就要大人给他30元;上小学时,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现在则嚷着要买名牌球鞋,还说‘不少同学穿的是进口名牌,我买国产名牌已经是低标准了’。为了他上学方便,去年专门给他买了辆轻便自行车,结果没骑多长时间,他就又缠着要买变速车。”

孩子乱花钱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是“众星捧月”造成的。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三代人构成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样就形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外祖母、外祖父、姑姑、舅舅、姨等众多亲人组成一个团体来照顾一个“宝贝”,他们争相献爱,可以说孩子是有求必应,伸手必给,惟恐孩子不高兴,特别是逢年过节,众亲友更是不甘落伍,争相给压岁钱,往往是一个春节过后,孩子有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收入。家长又不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道爱惜,他们不知道钱的来历,认为钱来得很容易,没有一点节俭意识,养成乱花的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互相攀比造成的。

孩子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中攀比风的兴起,他们学会了在同学中、邻居中互相攀比,不以乱花钱为耻,而以随便花钱为荣,认为谁的钱多,谁就威信高,谁的钱少,谁就没有威信。这样使得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为了在同学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便想方设法从家里、从亲朋那里要钱,然后在同学面前潇潇洒洒地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大方。虽然家长也有怨言,但“爱子无商量”,也不得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乱花钱的思想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三是“市场”办进学校造成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观念越来越强,学校并不是真空。他们看到地方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随之改善,也走了以商补校之路,在学校办起了商店、小吃店,卖起了小吃和学生用品。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生下课后,随时都能买到吃的、玩的,给学生花钱创造了条件。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孩子乱花钱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科学高度发展的年代,这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只知道花钱不知道创造的人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

怎样改变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搞好教育引导,制造节俭氛围孩子正是渴望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好宣传教育的优势,以学校这个教育阵地为主,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结合,从各个方面搞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特长,多给孩子灌输一些勤俭节约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讲一些古人是怎样爱惜钱的故事,学校要尽量少开办一些商店。家长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控制孩子手中的零花钱。社会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社会宣传工具要搞好正面引导,多制造一些勤俭节约的气氛。

(2)开展有益活动,培养吃苦精神由于孩子在家里的优越感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高,过着小皇帝似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已迫在眉睫。利用节假日组织城市里的孩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多开展一些野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有关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展览,请勤俭节约的先进人物作报告等,利用形式多样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3)家长树立榜样,搞好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节俭,不要在孩子面前乱花钱,而是做吃苦耐劳的榜样,切忌在孩子面前铺张浪费,把乱花钱作为一种潇洒,切实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乱花钱容易使孩子走上堕落之路,因此,每个父母都应引起注意。

11.决不要让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

俭朴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俭朴的生活,是锻炼人的意志的炉火,是磨砺人的节操的砥石,它促人自立,助人成熟。

“妈妈,我要买一盒小彩笔。”“家里不是还有吗?”“已经旧了,也不全了。”“笔有什么旧不旧的呢?只要能用。为什么会不全了呢?是不是没有用心收好?没有收好自己的东西是你的责任。丢了笔,只好凑合着用剩下的了,下回就知道收拾东西了。”

“妈妈你真抠门儿,要是爷爷早就给我买了。”

“我不认为省钱就是抠门儿。省钱是对的,省下钱可以买其他有用的东西,而且不浪费东西,也可以节约资源,好处很多,为什么不省着点呢?”

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妈妈与孩子在收款台前的对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父母都渐渐“大方”起来,尤其是对孩子,更是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曾几何时,花钱“大方”成了“爱”孩子的标志。这里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父母的思想也存在着误区。

在贫穷的时代,我们有“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孩子也都懂得父母所讲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富裕了,怎样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怎样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就成了与时俱进的问题。可以说,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是贫穷的年代还是富裕的时代,我们都应当崇尚节俭。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居家过日子,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了人类节省资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应该理直气壮地崇尚节俭。